編輯同志:
我的寶寶今年3歲,前幾天出現體溫升高,量了下體溫已經接近40℃,當即送到醫院救治,醫生給予了抗感染治療及物理降溫,當晚寶寶的體溫猛降到36℃。請問,孩子體溫忽高忽低是怎么回事?
安徽宣城:曹小艷
曹讀者:
一般說來,測量腋溫≥37.5℃,可視為發熱;體溫≤38℃稱為低熱:38℃~39℃稱為中等熱度;39~40.9℃稱為高熱:≥41℃稱為超高熱。孩子體溫忽高忽低,可能是神經系統的一種保護性反應,或者退熱藥物劑量的應用失誤導致體溫過低等原因。小兒發熱引起食欲減退、頭痛、煩躁不安等癥狀時,醫生常常會采用對癥治療——退熱,給患兒開些退熱藥,但常常囑咐患兒體溫達到38.5℃時才可以吃。38.5℃以下的小兒退燒,首選方法并不是退燒藥,而是“物理退燒”,是指服用藥物退燒以外的方法,包括酒精擦拭、冰塊冷敷等。
發熱是兒科常見癥狀,也是寶寶身體免疫系統正常的反映,屬于機體防御疾病和適應內外環境溫度異常的一種代償性反應。寶寶發熱后,其負調節作用會產生解熱物質,降低體溫,但如果負調節不能適時控制,繼續產生解熱物,就會導致體溫過低。因此寶寶發熱,一定要在專科醫生指導下用藥,待病灶去除后,體溫自然就會正常起來。
寶寶發熱時千萬不可過多、過量應用退熱藥物,一旦發生低體溫,及時采取各種保暖措施。降溫措施實施1小時后,應測量體溫,觀察有無體溫驟降、大量出汗、軟弱無力現象,以及有無新的癥狀或體征出現。患兒大汗后,要及時擦干身體,更換干爽衣褲,飲熱水,取舒適臥位以保證患兒有充足的睡眠,利于體溫恢復。
◆四招簡單退燒法
一、35%酒精擦浴
酒精能擴張血管,蒸發時會帶走大量熱量,嬰幼兒發燒時可以以此幫助降溫。準備75%的酒精100毫升,加溫水等量,保持溫度在27~37℃,不能過冷,否則會引起肌肉收縮,致使熱度又回升。酒精擦浴時,用小毛巾從寶寶頸部開始擦拭,從上往下擦,以拍擦方式進行,腋窩、腹股溝處體表大動脈和血管豐富的地方要擦至皮膚微微發紅,有利于降溫。注意寶寶胸口、腹部、腳底不要擦,以免引起不良反應。
二、溫水洗澡
洗澡能幫助散熱。如果寶寶發燒時精神狀態較好,可以多洗澡,水溫調節在27~37℃。注意不要給寶寶洗熱水澡,否則易引起全身血管擴張、增加耗氧,容易導致缺血缺氧,加重病情。
三、熱水泡腳
泡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緩解不適。寶寶發燒時泡腳的另一妙處在于能幫助降溫。泡腳可以用足盆或小桶,倒入2/3盆水,水溫要略高于平時,溫度在40℃左右,以寶寶能適應為標準。泡腳時媽媽撫搓寶寶的兩小腳丫,既能使血管擴張,又能減輕發燒帶來的不適感。
四、冰袋冷敷
可以去商店購買化學冰袋,使用時放冰箱冷凍,由凝膠狀態變成固體后取出,包上毛巾敷在寶寶頭頂、前額、頸部、腋下、腹股溝等處,可以反復使用。也可以家庭自制冰袋:用一次性醫用硅膠手套裝水打結放冷凍柜,凍成固體后取用。如果覺得冰塊太冰的話,可以在冰袋半冰半水的狀態就取出,包上毛巾給寶寶冷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