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市康橋鎮楊家村一棟普通的民房里,生活著一位面容慈祥、精神矍鑠的老人,老人名叫王銀祥,今年99歲。老人腰不彎,背不駝,走路利落,看上去像個七十來歲的人。
王銀祥老人雖然出身農民,卻喜愛看書。年輕時因為家里窮,根本沒錢賣書,有時候在路上看了半張舊報紙,他也會撿起來愛不釋手地看半天。正因為他愛看書讀報,他比周圍人更懂得一些科學知識,這在當時的農村是很難得的。也正是因為他愛看書,后來王銀祥被推薦當了村會計。
王銀祥老人有個特點,他不但喜愛看書,更喜歡講故事。王銀祥總是喜歡把自己看到的新鮮事講給村民聽。講故事讓王銀祥練就了好口才,也讓他變得快樂,變得充實。
王銀祥老人特別喜歡看歷史方面的書,他喜歡用歷史上的名人故事來激勵自己奮發向上。每當遇上煩惱事,他就關起門來看一本歷史方面的書籍。有時候,村里有誰遇上什么困難事,他也用歷史書上的名人故事來激勵別人。看書讓王銀祥老人擁有一顆年輕的心,講故事讓他收獲尊重和樂趣。
歲月匆匆,看書和講故事伴隨王銀祥老人從少年走進老年。如今,王銀祥老人家說,現在年紀大了,看書眼睛不便了,他就改看書為看電視,尤其是電視新聞節目,他是每天必看。王銀祥老人說,看到祖國每天發生的巨大變化,他就感到無比的振奮和快樂。
王銀祥老人平時很少上醫院。據王銀祥的家人介紹,王銀祥老人吃飯簡單,從不挑食,家里有什么吃什么。每當別人問起他長壽的秘訣,王銀祥老人就會笑哈哈地說,講故事、說笑話是他長壽的重要秘訣之一。
為了講好故事,王銀祥老人養成了細心觀察生活的習慣,每到一個地方,他都細心觀察當地的風俗習慣,風土人情,了解當地發生的新鮮事,并編成小故事。
王銀祥老人走到哪里,他就把故事帶到哪里。因此,王銀祥老人每到一處都能受到人們的喜愛,贏得了極好的人緣。人緣好自然心情好,這也許是王銀祥老人身體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為了搜集故事素材,讓自己有講不完的故事,王銀祥老人還采取以三換一的方法,即自己家講三個要求聽的人講一個不斷吸取新的素材。大家都稱他“故事大王”。
王銀祥老人的生活很有規律,一生十分勤勞,尤其喜歡種菜。他認為“田園勞動就是最好的鍛煉”。松土、澆水、施肥,老人樣樣在行,把菜園照料得井井有條。
王銀祥老人講故事養成了愛串門的習慣,尤其是下雨天不能勞動,他更是喜歡到別人家里走一走,看一看,講講故事和笑話。他認為下雨天容易讓人心情郁悶,而串門談天說地是一種解悶的好方法。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三高人群在增多,一般老年人的飲食是素食低糖,王銀祥卻喜歡吃高熱量的食物,他最喜歡吃肉,尤其喜歡吃肥肉。王銀祥老人說,飲食沒有絕對的模式,只要不過度,肥肉也養生。此外,王銀祥老人還愛吃甜食,連喝茶都要放些糖在里面,感覺這樣才喝得舒適些。
王銀祥老人習慣飯前先喝湯,湯喝足了再吃飯。小孩子愛吃的零食,果凍、果奶、餅干、糖果他也喜歡。
王銀祥老人一直養成早睡早起的良好習慣,從不熬夜。良好的睡眠也是王銀祥老人重要的養生經驗之一,一直到現在他都保持著睡午覺的習慣。
王銀祥老人喜愛講故事,他的“故事養生經”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