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結石是最常見的泌尿外科疾病之一,占據泌尿外科疾病的半壁江山。男性多于女性,約4~5:1。那么尿結石的發病受不受年齡和性別的影響呢?答案是肯定的。據衛生部門統計,尿結石高峰位于20~40歲,男性為主,且超過半數的病人為這一年齡階段的男性。尿石癥發病有地區性,在我國多見于長江以南,北方相對少見。
前兩年,25歲的林先生吃過晚飯后感到右腰部不適,沒多久又變成右下腹痛,疼得在床上打滾,全身出冷汗,吃進去的晚餐吐得滿屋子都是,散發出惡臭。平常好好的,不痛不癢,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怎么突然痛得無法忍受,坐立不安?家人以為小林肯定得了急性闌尾炎,急忙將小林送到醫院普外科。經過詳細檢查,普外科值班醫師排除了闌尾炎,B超檢查確診右輸尿管下段長了一顆0.8厘米的結石。醫院碎石中心急診進行了體外碎石術,第三天小便排出了大量黃沙菜籽樣碎石塊。十天后B超檢查結石完全消失。
小林結石病病痛未發作時,身體跟正常人沒兩樣,一旦發作,來勢兇猛,甚至昏死過去,給自己和家人帶來了巨大痛苦。此后兩年來,小林幾乎每年尿結石都要急性發作1~2次,這該死的尿結石真是陰魂不散。據統計,尿結石復發率1年為10%,3年為35%,10年為50%,20年幾乎為100%。
今年5月,小林終于結婚,娶了一個漂亮的媳婦,雙方父母歡天喜地。婚后小兩口恩恩愛愛,很是幸福,公公婆婆丈人丈母都想要小兩口生個胖小子。因為自己受尿結石發作之苦多年,很可能終生都會受其困惱,小兩口怕尿結石遺傳給孩子,所以很害怕,專程趕到醫院請教有關專家。
專家介紹說,29.4%的尿結石病人有結石病家族史,且有尿結石家族史病人亦有復發傾向。此外,尿結石在兄弟姐妹中常見,男女兩性受累概率男大于女。尿結石癥病人的配偶也會出現尿鈣排泄增加的現象,這揭示尿結石形成可能是與家庭生活有關,而非遺傳因素。尿結石多數是不會遺傳的。不過,對于您的具體情況而言是否會遺傳,還要進行一下家族調查。醫學研究人員通過家族調查發現,女性尿結石患者的后代,發生尿結石的幾率會明顯升高。因為小林媳婦無尿結石,因此,小林夫婦生孩子得尿結石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醫學專家提醒說:尿結石可能具有遺傳的傾向,但并非一定會遺傳給下一代。因為尿結石發病受多種因素影響,因此,建議大家要多注意日常的生活起居,預防尿結石。例如,高動物蛋白攝入可以導致尿液中鈣和尿酸含量增加及枸櫞酸鹽減少,而此情況是促進尿結石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高動物蛋白的攝入可導致容易發生尿結石。據統計,尿石癥發病率與谷物、植物纖維和蔬果的攝入量成正比,這可能與某些植物含草酸較多有關。另外,膀胱結石的形成與營養缺乏有關。乳制品消費量少和乳兒喂養方法不當地區,該病多見。例如有足夠的乳類、蛋類和動物脂肪食物,可使尿石癥發病率明顯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