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網絡上又傳出陳年普洱茶含有大量致癌物黃曲霉素的言論,喝了不僅不保健還致癌。這一觀點迅速引起眾多飲茶愛好者的擔心,也使得其它一些發酵茶受到波及。這種說法可信嗎?
普洱茶致癌?網傳消息引起關注
據了解,傳出喝普洱茶致癌的是網上一位ID叫“人體工程學教授”李姓人士,他在自己的微博上大贊喝茶有益身心后,話鋒急轉直下,指出“喝普洱茶是得癌癥最快的方法,因為放了太久,里面有大量的黃曲霉素是致癌物”!該條微博在發出不到10小時內,被轉發近4000次,眾多有喝普洱茶習慣的網友聽了這個言論后求真相、求辟謠,也有人認為這種說法夸大其詞、危言聳聽。
王先生是個愛茶之人,聽說這個消息之后,他決定先“觀望”一段時間,暫時不喝普洱茶一類的發酵茶。王先生認為,現在大家都知道發霉、霉變過的食品中容易含有黃曲霉素,吃多了會影響身體健康。陳茶一來經過發酵,二來存放時間較長,其中可能含有黃曲霉素并不奇怪。參照發霉食物吃了有害健康的經驗,說陳茶對身體有負面影響也有一定道理。
是真是假?專家稱不能一概而論
究竟這種說法是“推理”還是“道理”?廣西茶業協會會長郭異見到相關消息后,也和多位醫療化學界專家進行了討論,大家均認為這種說法不僅沒有依據,還混淆了概念。
郭異說,首先在茶葉里發現有霉菌,未經過檢驗不能斷定其就是黃曲霉菌。光是因為部分茶葉霉變就斷定其有致癌物質并不可取。從茶葉的加工工藝來說,發酵茶的制作過程就是一種細菌反應。目前,市場上有些急功近利的加工方法,為了加速陳茶發酵過程,人工增加濕度、溫度等條件,但是這也不等于加速發酵就會產生有害物質。
廣西中醫學院營養科主任醫師江濤也談到,黃曲霉菌是一種真菌,它釋放的黃曲毒素,屬于一類致癌物,毒性很強,最常見是在長霉的谷物、水果里。但是,如果沒有霉變,就沒有黃曲霉菌,也就不會產生黃曲毒素。簡單來說,任何食品發霉都會產生黃曲霉素,在沒有設置霉變的前提條件下,說所有普洱茶里都含有黃曲霉素是不科學的,不能這樣一概而論。
如何避雷區?建議別盲目追陳茶
走訪中,不少業內人士也發出“求辟謠”的呼吁。由于目前網絡上流傳的發酵茶、陳年茶有害的言論,都是沒有經過科研機構檢驗拿出依據的,所以業內人士希望有關部門能針對這一事件進行調查研究,并發布權威的科學數據來說明真相。
然而,從這個事件中,行業和消費者都應該得到一些啟發。普洱分為熟茶和生茶。熟茶是生茶經過發酵后而成,雖然需要經過一定時間上的發酵,但正規工藝制作下不會產生有害菌群,而是通過有益菌群進行發酵,所以中國人喝普洱茶已經有很長的歷史。但不可否認的是,一些不良商家可能沒有嚴格按照正常的發酵程序操作,而且在后期的貯存中也粗心大意,這樣一些低質量的茶很可能出現有雜質,發霉的情況。這就給行業敲響警鐘,應該增強監管,避免“一顆老鼠屎攪壞一鍋湯”的局面。
還有許多愛茶人士追求幾十年的陳茶,認為茶放得越久越好喝,對身體也越有好處,這種消費觀其實不可取。消費群體龐大,那些動輒幾十年的真正陳茶怎么可能源源不斷供應市場?茶客們盲目追求,很有可能買到一些弄虛作假的偽劣產品。所以茶客們買茶時自己應具備一定的茶葉常識,同時識準渠道,選擇有—定社會信譽的茶葉商家,避免“三無產品”。此外,喜歡喝茶還要懂得存放茶葉,茶應該放在陰涼、干燥、通風的環境下,才不易發霉變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