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普遍存在睡眠不足
先看一下睡眠對照表:2~3個月時睡16~18個小時,5~9個月時睡15~16個小時,1歲時睡14~15個小時,2~3歲時睡12~13個小時,4~5歲時睡11~12個小時,7~13歲時睡9~10個小時。
從表里得知,年齡越小,需要的睡眠時間越長。新生兒平均每天要睡18~20小時,除了吃奶之外,幾乎全部時間都用來睡覺。可惜,生活里,孩子們的睡眠時間遠遠達不到規定數額,青少年的睡眠不足已經到了很嚴重的程度。
有家長抱怨:“兒子六七歲了,整天沉迷于游戲。晚上出現入睡困難,我們以‘不睡別指望看電視’來嚇唬他。誰料,這讓他更加難以入睡,造成睡眠困難。晚上睡得不好,白天精力不好,兒子第二天總是打瞌睡,學習成績慢慢下降。老公雖想限制他玩電腦,但又管不住他,也只能變成放任他玩。最后惡性循環,這小子連睡覺都在想怎么玩游戲,睡眠質量很差。”
老師也發言了:“國內的孩子上課早,起床早,學業壓力大,睡得晚。有的孩子要做作業,晚上12點之前肯定不能睡覺,但早上6點左右就要起床,中午只能休息15~30分鐘,每天睡眠不到6個小時。哪怕孩子再努力上進,成績也上不去。”
另外,如果小孩兒有某種疾病,也可能導致睡眠不安。像佝僂病孩子多汗、煩躁、易驚,影響睡眠。須在醫生指導下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平時多讓孩子進行戶外活動。如果孩子在夜間突然哭鬧、掙扎或翻滾、面色蒼白,不讓別人觸按腹部,則可能是腸痙攣的表現。
醫生分析說:“睡眠不足對孩子來說,常常會導致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下降,反應遲鈍,易激怒、焦慮、抑郁等。因此,保證孩子充足的睡眠十分重要。可是,有些孩子睡眠時間并不短,白天還是精神恍惚。用專業的眼光來看,可能是孩子的睡眠質量出了問題,或者說孩子的睡眠出現了障礙。”
行之有效的催眠大法
當孩子頻繁地翻身。莎莎每晚睡覺總睡不安穩,翻來覆去的,睡上一兩個小時就開始動,一分鐘不到就又轉向另一邊。要是大人拍醒她,她就容易哭;不管她,睡上一兩個小時又開始動了。不知道為什么,她總是無法達到熟睡狀態。
解決方案:睡覺前的一段時間,大人要和孩子一起安靜地度過。睡前過度興奮或過度疲勞,都有可能造成入睡困難。幫助孩子從小養成獨睡的習慣。獨睡的好處很多,可減少與成人同睡時呼吸道疾病的感染。對易驚醒的孩子,還可以避免成人翻身而受到干擾。孩子養成獨睡的習慣,睡眠質量也會好些。讓孩子獨睡,開始的時候,孩子可能會哭著反抗。你可以輕輕地將房門關上,過兩三分鐘再進去看孩子。這樣重復幾次,每次你返回去看孩子的時間從3分鐘逐漸延長至5分鐘、7分鐘……直到孩子自己睡著為止。另外,白天盡量讓孩子多活動。玩累了,孩子上床后就易入睡,而且也能睡得好、睡得久。
當孩子睡到半夜驚叫。毛毛每晚睡到半夜時都會突然間大聲哭叫。每次媽媽抱起來哄他時,毛毛都毫無反應,依舊大喊大叫,還面色蒼白、呼吸急促、全身大汗。這種情況持續十幾分鐘后,毛毛便會停止喊叫,安安穩穩地睡著了。毛毛的媽媽帶毛毛去過醫院,醫生的診斷是毛毛的腦中樞神經系統發育得不完善,患了夜驚癥。
解決方案:在熄燈睡覺前的半小時到一小時內,家長要與孩子一起做入睡前的準備。可以給孩子讀篇優美文章或聽段柔和樂曲,這樣可以幫助孩子產生睡意。千萬不能讓孩子在睡前從事興奮的活動,比如打電子游戲、看恐怖片等,在臥室躺在床上看電視也是不提倡的。有些家長喜歡開燈睡覺,也有些家長喜歡看電視到很晚,讓孩子聽著電視發出的聲音睡覺。這些聲光刺激一定會對孩子的睡眠造成干擾,大大影響孩子的睡眠質量,應予以避免。絕大多數孩子的夜驚并不是疾病的表現,不需要藥物治療。但家長在孩子出現夜驚或夢游時,要記下具體發作時間,以便在孩子下次發作時提前15分鐘叫醒孩子。夜驚或夢游的發生,一般是有規律的,這樣可逐漸減少夜驚或夢游發生的次數。另外,臥室內要保持安靜、冷暖適當、空氣新鮮。除冬季需開窗換氣外,其他季節可以開窗子睡覺。因為新鮮空氣含有充足的氧氣,可促使孩子舒適而深沉地熟睡。
當孩子入睡后打鼾。曉童每天晚上9點上床睡覺。有天夜里,媽媽起來查床,聽到曉童鼾聲極大,嘴巴也張著呼吸。媽媽把他的嘴巴合攏,又捏了捏他的鼻子。曉童扭過頭去,鼾聲暫時消失。可當媽媽剛一轉身時,他又不停地打起呼嚕來。
解決方案:孩子打鼾的原因,最常見的是增殖腺肥大、慢性扁桃體肥大和支氣管炎等。首先應該確定打鼾的病因,然后針對病因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對于增殖腺肥大,經耳鼻喉科醫生檢查后如果沒有其他特殊情況,原則上需要手術切除。扁桃體肥大者,一般不主張手術切除,治療上主要是積極控制炎癥,增強抵抗力。至于支氣管炎,要注意化痰,幫助排痰以保持呼吸道通暢。當支氣管炎治愈后,打鼾也會隨之消失。短暫性打鼾,很有可能是因為鼻炎、鼻過敏等上呼吸道感染所致,父母不用太過擔心;如果長期性打鼾,而且小朋友與同齡孩子相比有成長遲緩現象,此時必須前往醫院進行檢查治療。在睡覺前的一段時間,家長最好和孩子一起安靜地度過。睡前過度興奮或過度疲勞,都有可能造成入睡打鼾和張嘴呼吸。同時,要注意孩子的不良飲食習慣,糾正孩子的偏食行為,全面補充維生素等身體必需元素。晚上不宜吃太多東西,減輕腸胃負擔可改善睡眠質量。
糾正錯誤的睡覺觀念
錯誤觀念一:不管什么時間入睡,只要睡眠的總量夠了就可以。
睡眠時間充足對孩子生長發育是非常關鍵的。因為在睡眠中,內分泌系統釋放的生長激素比平時多3倍。不過,睡眠質量也很重要。入睡時間不同,深睡眠和淺睡眠所占的比例就會發生變化。入睡越晚,淺睡眠所占的比例越多,深睡眠的比例就會越少。生長激素主要是在深睡眠時分泌的。所以,盡量讓你的“小夜貓子”早點兒入睡。
錯誤觀念二:跟孩子一起抱著睡有一種安全感,可以讓他更快入睡。
抱著睡確實可以讓小孩兒獲得一種安全感,但也容易讓孩子形成依賴心理。等到孩子大一點兒,想改變時就會比較困難。這種依賴心理還會延長孩子的入睡時間,容易造成入睡困難。而且,當孩子夜間醒來,父母如果不能及時給予相應的安慰,孩子很難再自己入睡。這對培養孩子獨立入睡的習慣會造成不良影響。
錯誤觀念三:打呼嚕說明孩子睡得香。
孩子偶爾打鼾,可能是由感冒引起的。感冒痊愈后,打鼾的癥狀就會消失。如果孩子經常打鼾,可能是由于腺樣體肥大、扁桃體肥大或其他原因,影響了鼻咽部通氣造成的。這時,在醒著的情況下,有些孩子也會出現鼻塞、張口呼吸的現象。時間長了,對孩子的腦發育會造成一定的危害。如果你的孩子的確有睡眠打鼾、張口呼吸的情況,最好帶孩子到醫院的耳鼻喉科檢查一下。
錯誤觀念四:小時候不必強調孩子的睡眠習慣,等孩子上幼兒園前調整過來就行。
實際上,0~1歲是孩子睡眠行為形成的關鍵期,24小時的晝夜節律一般在1歲以內就已經確立了。但有很多父母是到自己要上班了、孩子要上幼兒園了,才想到去調整孩子的睡眠習慣。通常睡眠習慣一旦形成,再去糾正就有點困難了。所以,最好在孩子四五個月的時候,就有意識地培養孩子良好的睡眠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