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雄是長沙著名的英達外語學校的校長,兒子趙銘卻輟學在家,享受著自由的學習時光。人們無不懷疑這種教育方式,在家“放養”也能取得成功嗎?2012年3月10日,趙雄和趙銘父子做客湖南衛視,向人們講述了一個在家自學也能成才的故事。
父親讓兒子按自己的意愿選擇
趙銘,1995年10月21日生于湖南長沙市。小學二年級上完后,他開始在家中自學。7歲時開始自學鋼筆畫,13歲時便在美國哈丁大學辦個人畫展,14歲時鋼筆速寫畫被選為長江出版社《蟻居》一書插圖,現主攻水彩畫、鋼筆速寫。父親趙雄,1984年以口語、筆試兩個華中地區第一名的成績,成為中美教師交換計劃成員,多次走出國門,現在是長沙英達外語學校的校長。
回憶起小學升學培訓班的背書經歷,趙銘如數家珍:要背什么《三字經》、《道德經》,還有什么《孟子》之類,老師還專門輔導,還是記不住。讓趙銘覺得委屈的是,他的興趣愛好也受到了老師的干擾。當時,他迷上了一位香港漫畫家的漫畫。有一天,他剛把漫畫書從書包里拿出來,就被老師一把拿去沒收了。
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趙銘向父親請求離開學校。理由是:對學校生活失去了興趣。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趙雄竟然答應了兒子這個荒誕的請求。
在趙雄看來,兒子不想上學的原因很多:一是作業負擔大,二是沒有自由,三是早上起床太早,四是感興趣的事不能做、不感興趣的事不得不做。趙雄的態度是,把孩子當成人看,孩子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從那以后,趙銘的學習內容和時間都由自己安排,父親只在每天晚上檢查他的學習情況。
看似放任自流,其實,趙雄在兒子的教育上還是有一套的。趙銘小時候總喜歡纏著他下棋,小家伙兒滿以為自己勝券在握,誰知卻接二連三地輸棋;而趙雄每次贏棋都會歡呼自己是天下無敵,氣得趙銘又哭又鬧,結果被趙雄狠狠揍了一頓。趙雄說:“我就是要告訴趙銘,如果你在社會上這么傷害別人,別人肯定跟你不客氣。”
趙雄鼓勵兒子用自己愛好的方式學習,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問。他在檢查兒子的學習情況時,會給兒子打分。每得1分,就獎勵兒子1元錢。比如說檢查兒子畫的漫畫,4幅小畫為一組,每幅畫可得1分。畫得好,會在這個基礎上獎勵1分;畫得差,就扣除1分。語文、數學、小提琴學習等都有相應的評比方式。
有一段時間,趙銘迷上了唐詩。為此,趙雄特意在課程里加上了背誦唐詩這一門。檢查時,他要求兒子先讀一遍,把韻味讀出來,然后再背一遍。如果讀錯字、停頓,均會扣分,最后還要把大概意思說出來。在閱讀方面,有段時間趙銘對《環球時報》和《小故事大智慧》很感興趣。趙雄就要求他閱讀之后,必須把中心思想講給他聽;否則,此項就不作為考評進行打分。數學一直是趙銘的長項,學習進度與同齡人同步。英語學習上,他喜歡閱讀英文小說,水平較高。
趙雄親自為兒子制訂了最適合的學習計劃,具體到每天的學習內容、檢查驗收、計算獎懲金的標準等。趙雄覺得自己在兒子的生活中,是一個協商者、一個伙伴、一個發工資的裁判、一個信賴的顧問。他覺得過分溺愛孩子,只會導致孩子稍不滿足就對父母產生仇恨感,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長,也不利于家庭的和諧。
對于未來,趙雄也曾經想讓兒子到學校學習。但他認為現在的學校多是“填鴨式”教育,學生被管得很死,壓抑了天性,他覺得還是讓兒子自由學習較好。
父親是兒子的朋友和支持者
隨著興趣日漸明晰,趙銘幾乎放棄了其他科目的學習,專攻鋼筆畫。他說他要練好功底,然后去學水彩畫,開闊眼界。
趙銘鋼筆寫生的目的地是隨意而率性的,看到有感覺的建筑或風景,他就會停下來。公園、酒吧、古建筑、街巷前,都留有他的足跡。為了積累創作素材、激發靈感,趙銘還會到全國各地寫生。他作畫很有性格。選好景后,他通常會凝視一段時間,起筆后干脆利落,一氣呵成,從不修改。一位畫家看到趙銘的畫后贊嘆不已,認為他的畫很有靈氣。
雖然趙銘的自控能力很強,但他畢竟是個孩子。兩年前他迷上了網絡游戲,一玩兒就是一整天。看到兒子這么貪玩,母親肖萍非常著急。而趙雄卻說:“讓他玩吧!”就這樣,趙銘在爸爸的“縱容”下玩了一個星期,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就是玩游戲,最后生了一場病。病愈后,趙銘意識到了沉迷游戲的危害性,開始理性對待“網游”。
趙銘還曾迷戀過魔術和小提琴,但都是一時之興趣,并不長久。學習小提琴時,他居然能指出老師哪里拉錯了。聽一遍曲子,他就能自己把它拉下來。對于兒子的“喜新厭舊”,趙雄表示很理解。他的解釋是:趙銘知道他需要什么。在諸多愛好中,他唯一堅持下來的只有畫畫。
對于讓兒子搞藝術、能不能成功、是否擔心兒子將來找不到工作這些問題,趙雄說:“我不需要用兒子來證明我的教育成功與否。如果那樣,就不是真正為了兒子,而是為了面子。幸福而自由的心靈比什么都重要。找不找工作,能不能找到工作,并不是最重要的。大家都走的路,看似很安全,其實很危險。大家都不走的路,看上去很危險,其實很安全。”至于怎么理解兒子的幸福,趙雄說:“兒子覺得在家里很幸福,我就尊重他。我的決定是以兒子的意愿為出發點的。”有人問他趙銘戴戒指,他是怎么看的。他說:“他戴戒指我不放在眼里。社會允許,他就戴。等社會不允許了,他自己就會摘了。”
趙雄說,他跟兒子的關系像銀行的借貸關系,他會借錢給兒子。與銀行的區別是不需要抵押貸款,且只有一次機會。
趙銘認為爸爸的聰明之處在于:理性,不保守。
有人評論趙銘是中國最幸福的孩子。記者問他:“你和其他孩子有什么不同嗎?”趙銘說:“我們心理上不同,想事情的層面不同,我可能更成熟一些。很多父母為孩子設計一條路,可社會隨時都在變化著,路需要自己走。所以,我理解父親放養我的理念。父親是我身邊出主意的朋友、精神上的支持者。”
兒子順其自然率性發展
趙銘說生活中他也有煩惱的事情,比如經常有人會跟他嘮叨為什么不上學。他說,有一次外婆叫他去老年大學學畫國畫,那邊都是些老頭兒老太太,思想很傳統,看到他不上學,就圍著他嘮叨,說他如何如何不好。趙銘受不了這樣的氛圍,學了兩天就不學了。反對的聲音還不僅來自社會,就連爺爺奶奶也不支持他,趙銘去他們那里一次他們就說一次,想盡各種辦法想把他拉去學校學習。
趙雄說,趙銘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學得十分痛苦,有學校規定的各類課程,還有家長請老師開的各類藝術特長班。如果有學校能按他的想法培養學生,他還是愿意讓兒子在學校學習的。之所以這樣,也是一種無奈。他偏重于讓兒子觀察、了解社會,希望兒子成為觀察者和思考者,過有意義的生活、自己想過的生活。
2008年,趙雄和兒子參加了湖南衛視的大型戶外親子競技節目《2008我是冠軍》。作為英達外語的創始人和海歸派校長,在全省擁有十多所連鎖分校,他平時很忙,為什么愿意抽出時間帶兒子去參加節目?趙雄說,兒子在家,除了周末打乒乓球和下棋,與同齡人交往不深入。參加這個節目,對兒子更好地體驗生活、了解同齡人是有益的。
2009年2月4日~28日,應美國哈丁大學藝術系的邀請,趙銘在那里舉辦了一場個人畫展。令許多美國人吃驚的是,趙銘用鋼筆作畫,從來不作修改。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但趙銘能夠做到。有參觀者在他的留言本上寫下留言:是上帝讓我能夠見到你的作品。趙銘的畫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美國《市民日報》曾這樣評價他:13歲的中國美術家,他的藝術遠高于他的年齡。這是對他的中肯評價,也是對他的贊美。哈丁大學藝術設計系主任這樣介紹趙銘:“我們中的大部分人,只是把孩子的畫展覽在冰箱上。又有多少人能讓我們孩子的畫展出在世界另一邊的大學展覽廳內?”畫展期間,哈丁大學多名學校領導希望他能夠留下來學習,但被趙銘一一拒絕了。他更喜歡在中國傳統藝術中尋找靈感。
2012年3月10日,趙雄和趙銘父子做客湖南衛視節目。主持人問趙銘:“你的理想是什么?”他說:“近期想在國內開一個畫展。遠期嘛,當然是畫一幅偉大的作品。”說完,他大聲笑了起來,笑得怡然自得,笑聲中充滿了堅定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