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種復雜的綜合性很強的訓練活動。成功的作文教學,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多方面的素質,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但一段時期以來,社會上對學校作文教學頗多指責,而教師自己也抱怨作文教學投入多、產出少。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挖掘學生寫作潛能是語文老師在作文教學中應引起重視的問題,并應采用合適的教學策略去解決的問題。那么,如何定位教學策略,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呢?
一、講究作文命題技巧,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興趣,是寫作的內驅力,濃厚的興趣會激起學生強烈的寫作欲望,命題者命制新穎別致的題目,學生就會文思如泉涌,晦澀難懂的題目,學生就會思竭筆滯,由此可知,命題對學生寫作興趣會產生直接影響。
●出一些能激發想象力的題目
抓住學生易幻想,對生活充滿好奇,出一些能激發想象力的題目。如在高二階段學生學《唐詩宋詞選讀》,講李白的詩,進行作文訓練“月下與李白對飲”,李白是詩仙,也是酒仙,距今已有一千多年,與他對飲要超越時空。
●出一些富有詩情畫意的題目
學生青春年少是寫詩時代,如果老師能出一些富有詩情畫意的作文題,那么學生就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如“記一次假期旅游”題目太陳舊,換成“那山,那水,那人”,情況就會大不一樣。
二、有針對性地指導,激發學生的熱情,打開寫的思路
指導寫作是老師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寫作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老師指導要經過精心準備,要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寫作指導就要拔動學生情感,讓他們感到不吐不快。
●教師的指導應幫助學生打開寫的思路
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最大的障礙就是思路的問題。拿到一個題目,他們可能一下子有許多材料涌現在腦海中,但不善于理清一個思路來,提筆顯得茫然,如以“見證”為題,如果學生只注意這個題目本身,思路就會阻斷。因為較抽象,難于用語言加以描繪。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理解這個題目:“見”,看見或經歷;“證”,證明。因此這個題目寫成記敘文或議論文最好。如果寫成記敘文,重點在“見”的記敘,“證”只是作為文章的畫龍點睛之筆;如果寫成議論文,重點在“證”,論述證明,“見”只作為材料或論據的一部分。這樣引導,學生思路就會打開。
●教師的指導應突出學生真情實感的表達
教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要引導學生從自我出發,不脫離自我、盡情地抒發自我情感、敘述自我經歷,描繪自我內心,或者在寫人敘事繪景議論中融化自我的感受和體驗。一般說來,這樣的作文,學生既寫得真實貼切,又寫得生動感人。作文中表現的“自我”是真實的自我,“自我”在作文中成了學生一個寫作的基點,現實的社會生活都通過學生的心靈折射,通過學生的情感過濾,再寫到作文中來。寫出來的作文也就自然具有了學生情感的溫度,烙上了學生心靈的色彩。
●教師的指導應讓學生根據寫作需要搜集素材
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圖書報刊網絡音像等途徑獲得有用信息。鼓勵學生將自己或同學的文章加以整理,按照要求進行加工,匯編成冊,回顧和交流學習成果。
三、引導學生注重生活實踐,增強個性體驗
開放作文形式,課內外統一,校內外結合,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接觸自然,認識社會,親近生活的機會,說到底,作文不是在作文課上能“編出來”,而是在現實生活中“做”出來的。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盡可能拓展視野,豐富閱歷,增加積累,增長才干。有意識誘發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培養正確認識生活的能力,引導學生能聽見別人沒聽到的音。看到別人沒看到的景。悟出別人沒有悟到的情 ,引導他們關注社會,關心他人,關愛自我,增強對生活的感受性,經常體驗生活,反映社會,抒寫有現實生活氣息的文章。
四、擴大寫作空間,放開學生的手腳
老師要鼓勵學生從“放膽文”起步,逐漸過度到“小心文”。教師要廢除過多規戒律,還給學生自由寫作空間。允許學生有熟悉生活,搜集信息,整理加工的過程。作文內容更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寫什么,不寫什么,寫多還是寫少,不該由老師確定,要讓學生想寫樂寫,寫得多了,自然就會寫了,也就樂于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