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共讀共寫”,我已經在農村中學摸索了八年。在“共讀共寫”中,我亦已經與學生共同進步了八年。關于在農村中學實施“共讀共寫”,我有些許拙見,與同仁們共勉。
一、農村中學實施“共讀共寫”的必要性
1.閱讀與寫作的重要性
余秋雨告訴我們:“只有書籍能把遼闊的空間和漫長的時間,澆灌給你,能把一切高貴的生命早已飄散的信號傳遞給你,能把一切智慧和美好對比著愚昧與丑陋一起給你,使你馳騁古今,經天緯地。”因此,閱讀是中學生學會做人、逐漸成熟的一個重要途徑。閱讀能力,對一個學生來說也是學生應該具備的重要素質。閱讀能力的強弱,與學生獲取知識,提高學習興趣,增長見識,以及培養自學能力等方面亦有密切聯系。
2.農村中學生的生活與學習環境決定了其閱讀存在許多典型的問題
首先是客觀因素的問題。農村家庭生活條件相對較差,沒有足夠的資金滿足學生閱讀的需要。另外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即將面臨中考的中學生課業負擔沉重,能夠自己支配的時間少,部分學生基本不看課外書。
其次是主觀因素的問題。大部分學生人的閱讀對古代文學、歷史、中外名著涉及較少,
相當一部分學生愛看雜志、小說及娛樂方面的書。一些老師、家長認為學生看課外書會影響成績的提高,只允許他們看教科書和輔導書。
農村中學生特定的年齡特征、閱讀與寫作的重要性、學生閱讀存在的實際問題決定了開展共同共寫的必要性。
二、實施“共讀共寫”的策略
從教之初,我便將自己一直喜歡的記讀書筆記的習慣帶給了學生。前三年初一至初三一輪的教學中,我一直堅持與學生共讀名著,共寫欣賞名作后的讀書筆記。整理起來,大概有以下幾點較成功的做法。
1.拓展閱讀,激發興趣。語文教學中,在引導學生學習某位作家的名篇片段或全文后,我常將這個片段的全文或這篇文章選自的那本書介紹給學生。如果學生找不到這樣的文章或書籍,則利用網絡或自己的藏書,為學生提供閱讀的材料。既而與學生約好時間,共同閱讀并寫下自己最喜歡的文字,最深刻的感受。而后,利用作文評講的時間與學生交流閱讀的體會。開始,學生的見地還是粗淺的,讀書筆記還是應付似的。慢慢地,他們通過傾聽我的體會,通過與同學互換意見,慢慢地發現了借助閱讀與筆記與作者,與老師同學進行“對話”的樂趣。
2.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與寫作習慣。八年來,無論是學校活動還是自己所任班級,我每年都組織朗誦會、讀書知識競賽、辯論會、給名著寫導語、我做主編、讀書筆記展評、讀寫競賽等活動,以此來促進學生多讀書。在活動中學生可以運用其年齡特征決定的逆向思維,求異思維,大膽懷疑,大膽想象,大膽創新,并可以對共性的看法提出質疑,得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為了展示自己,在比賽中勝出,就必須勤思善思、勤記、勤問,他們良好的閱讀與寫作習慣在無形中就養成了。在辯論的過程中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等也得到了正確的引導,另外,這些活動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造性思維也是大有裨益的。
3.加強引導,科學閱讀。農村學生在現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轉型期存在許多心理弱勢,因此,我注重向學生推薦健康、積極向上的著作,鼓勵他們熱愛生活,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以此奠定他們在人生路上知識和情感的良好基礎。
三、共讀共寫帶給教師的收獲
在與學生共讀共寫的過程中,使我自己的閱讀面越來越寬,對許多書籍的理解又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而在讀寫的過程中,學生的學業成績逐步提高,課堂上師生之間多了思想上的碰撞,產生了許多思想的火花。即使是相對落后的學生也不再覺得無話可說,無話可寫。這個過程,使我真正體會到為人師者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