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學生怕寫作文,不愿寫作文,一周兩節作文課對他們來說,簡直是煎熬。長此以往,學生就對作文產生了自卑、畏難心理,把作文當成包袱。如何調動學生作文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寫好作文,是中學語文教師最關心的問題之一。我想,從培養學生作文興趣入手,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那么可以通過哪些途徑來激發學生作文興趣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給學生作文打高分
在學校里,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對學生的心理會有很大的影響。分數在一定程度上直接能體現出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對于學生來說,分數高,意味著教師的肯定和贊美;分數低,意味著教師的否定和貶損。因此,學生在作文上能取得好成績,將會激勵著他們繼續寫好作文。而在現實中,有些教師總是很吝嗇分數,總不會給學生打好分,打高分。究其原因,是這些教師在批改作文時,沒有把握好標準,把學生作文當成文學作品看待,或用成人的標準去衡量,這就導致在教師的眼里,學生的作文都寫得很差,沒辦法給高分了。經常的低分又反過來影響著學生,讓一些學生產生焦慮感,失去自信心,最終失去了作文的興趣,形成退避、畏難的消極心理了。
其實,只要教師能正確地認識學生作文,認識到學生作文還不是成熟的作品,而只是一種練習作業,一種學習過程,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在日益訓練中走向成熟。教師以寬容的心態,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學生作文,只要學生作文達到作文的基本要求,就給一個較好的分數,這樣能幫助學生增強寫好作文的自信心,激發寫作的興趣。
二、給學生作文好評語
分數好給,評語難寫,這是很多中學語文教師的共識。批改學生作文是一項繁重的工作,要是每一篇作文都看下來,每一遍作文都下定評語,對語文教師真是責任加毅力的大考驗。這不僅要求語文教師要有對學生的高度責任感,更要有良好的耐性,能坐下來,坐得住。很多語文教師的做法是每一次都只批閱一部分作文,而看到一些差的作文就難免厭煩了,可能隨意給個低分,評語也懶得寫了,甚至于氣呼呼地寫上一些批評、諷刺的話。這種做法,使得學生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學生不僅不會改正錯誤,反而產生了逆反心理,由怕作文到厭煩作文,有的干脆拖欠不寫,或胡亂抄寫幾句敷衍了事。
因此,教師一定要慎重對待給學生作文的評語,最好能通過評語的方式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為學生作文提供巨大的動力,激發寫作的靈感。教師評語應當既要肯定學生的點滴優點,又要誠懇地指出缺點和不足,還要介紹一些修改的具體方法。教師評語宜采用談心式、討論式語氣,讓學生從教師評語的字里行間感受到教師的殷切期望和一片愛心。
三、給學生作文展示的機會
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都有自己與眾不同的地方。這就需要教師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即使是最差的學生,總有一次會是他的真情流露的表述,總有一次會寫得比較充實,總有一處會寫得比較好,哪怕是一個用的合適的詞語,一個運用了修辭的好句子,一項新鮮的材料。這都需要語文教師善于發現并抓住學生作文中這樣的每一優點和微小進步,給他們提供展示的機會,讓學生感受到被發現、被贊美的的喜悅。如:學校編輯校報,班級編印作文集,讓每一個學生的作文都有入選;按照作文能力進行分組競賽,讓更多的學生都有獲獎的機會;摘抄一些單項或片段的作文練習,讓較差的學生也有更多的可能獲得成功。
綜上所述,要想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學生寫作靈感的創造,寫作興趣的激發。教師要充分利用條件,創造條件,多途徑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使學生變“害怕寫”為“喜歡寫”,變“要我寫”為“我要寫”,讓作文真正成為學習的一種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