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工筆花鳥畫有著悠久的歷史,畫面不但用線工整,而且色彩艷麗。在陶瓷工筆花鳥中無論花與鳥都要用線條去表現,只有充分學好線條掌握線條在陶瓷工筆花鳥中的運用,才能更好地體現陶瓷的藝術效果。要想達到美好的藝術效果必須學好以下幾點:
一是講究意在筆先,追求形神兼備。中國的花鳥畫在狹義上只指花和鳥,廣義上包括除人物和山水之外所有自然界中動、植物,范圍極廣、內容眾多,它容納了自然界的鳥、獸、魚、蟲、花、草、樹木等等物象。要創作工筆花鳥畫必須對大自然和生活充滿熱愛,對大自然的一花一鳥一草一木充滿感情,從寫生觀摩入手,長期深入細致地觀察、體驗花鳥的生活習性,理解植物的物情形態,認真剖析研究,從感性認識提高到理性認識。了解花鳥的生長規律和組織結構。如畫什么花,都要先認識它的生長規律,了解它的組織結構。且花的品種繁多,姿態萬千。有的花向上盛開,如玉蘭、辛夷,要畫出昂首向上的英姿。有的清香俊秀,如蘭花、水仙,要畫出玲瓏秀麗的花朵和舒展的長葉等。此外還要了解花鳥的生活習慣、性格特征。如松、竹、梅、菊等不怕嚴寒,能御霜、凌風、傲雪,在傳統上將它們比做堅貞不屈的英雄。如畫松,它能在隆冬與勁風中屹立,所以枝干蒼老,形如虬龍,要表現出它的性格。梅花歡喜漫天雪,它能在寒冷的風雪中迎春,因此,在陶瓷工筆花鳥畫的創作中不僅要熟悉花鳥的外形,更要熟悉花鳥的性格和品質美,并以人的美好情操加之于在意象創造中物我雙重意境,創造出極妙的意象美,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二是講究詩情畫意,注重情景交融。在創作中通過對花鳥的觀察理解,結合詩意的想像,力求做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與畫是藝術中的姊妹,即詩情畫意。尋求最恰當的時間、特定環境和情節,集中客觀事物最精萃的部分,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冶,經過高度藝術加工,達到情景交融,表現出來的藝術境界,也是詩的境界,即是意境。意境是中國畫的靈魂。以詩入畫營造意境。詩屬于語言藝術,它可以跨越時空界限;畫為造型藝術,它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兩者的融合豐富了畫面的內涵和外延。早在宋朝末年詩人吳龍翰在畫家楊公遠自編詩集《野趣有聲畫序》中說:“畫難畫之景,以詩湊成;吟難吟之詩,以畫補足。”這在一定程度就說明了詩畫之間可以相互補充。北宋張瞬民《畫墁集》說:“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創作時將畫的構思、章法、形象、色彩進行詩化,在畫中表現出近于詩的情感、想象、幻想、境界、韻律和節奏。使人觀后則有“余音繞梁,三日不絕”之感。唐代詩人王維堪稱是詩畫融合的典范。蘇東坡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詩畫的結合,主客觀的統一,在水乳交融的詩畫之中塑造出意象之美,令人心馳神往,而且體現了中國傳統的美學觀念,詩在意中,意在畫中,高遠深廣,其味無窮。東坡云:“詩畫本一體,天工與清新”,其含義就是要塑造巧奪天工的藝術形象,使藝術在創新上能與自然比美,而又勝過自然。這都是詩畫之間的共同目的。另外在形式上,以傳統的書法將詩文直接題在畫幅之中,使它成為畫面構成的一個組成部分;一方面在構圖上起到變化與豐富層次的視覺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抒發畫面未盡之意,使畫中所蘊內涵得以生發明朗。使人們在視覺欣賞之后,又進入了無限的遐想與情韻的回味空間。所謂“詩中有畫是指詩中寫景形象生動,如同圖畫,讀其詩則如置身圖畫中。后來也以“詩中有畫”形容詩歌境界幽美。而“畫中有詩”是指畫中有詩一般的情感、藝術魅力、意境。詩情畫意,既是指美的審美對象對審美主體所引發的審美感受,也是指優秀的藝術作品所具有的藝術美。具有詩情畫意的審美對象,既可以是藝術品或其它人工制品,也可以是自然物與自然景象。
三是講究構圖布局,突出氣韻生動。為了更好地表現陶瓷工筆花鳥畫的意境、突出作品主題,特別需要講究構圖。構圖即傳統六法中的“經營位置”,又叫章法和布局?!敖洜I”就是安排,是客觀與主觀的統一。陶瓷工筆花鳥畫強調主觀的加工取舍,概括集中,抓住主要的本質的東西,也就是抓住它的特點,對重點突出的形象刻畫入微。工筆畫不是自然描繪,應刪繁就簡,對不需要的旁枝末節,大膽簡化,留有空白,更富有想像力。陶瓷工筆花鳥畫,根據內容表現的需要,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在一個畫面上,可以同時表現四季花。如由王錫良、秦錫麟、戴榮華、劉平、李林洪、熊漢中等人聯袂創作的大型瓷板畫《繁花似錦》就是在一塊瓷板上描繪了迎春花、荷花、蘭花、菊花、梅花、水仙等四季花卉。陶瓷工筆花鳥畫造型嚴謹,并有自己的獨特審美特點,在造型上擯棄了外光投影和色彩冷暖的變化,而是以線為造型基礎,強調刻畫花鳥本身形象的美。如畫花則要捕捉刻畫花的各種形象、形態。畫鳥則要善于捕捉優美姿態。使形象生動真實,達到形神兼備的要求,增強作品的藝術感染力。陶瓷工筆花鳥畫造型上追求一定的裝飾性,陶藝家們經過加工、概括,用勻整流暢的線條組成,疏密、曲直、剛柔、粗細、長短等有致的輪廓,在刻畫飛動的鳥和草蟲方面要清楚真實。
為了表達自然界花鳥的生動形神,就要靠筆、色料、設色等技法。當然筆、色料、油不是僵死的程式,這些技法的形成和發展,是根據陶藝家們不斷地對自然界的觀察和藝術實踐創造出來的,由于不同的陶藝家創造意圖、審美觀點、表現對象的感受不同和表現手法上的多樣,因而形成了不同的藝術風格。
工筆花鳥畫時常把畫家的審美意識與自然物象融為一體。也就是寄情于景,是自然環境與作者精神的結合,是“天人合一”的美的化身。這同時也是心靈與自然的融合,是個人理想和精神追求的自我表達。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面對五花八門的藝術現象,我們在創作中,難免會在形式及技法上花費大量心思,而不能顧及花鳥畫創作內涵。在此情況下,有一個問題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思考,那就是花鳥畫這一精美的畫種有可能在不斷的重復中,漸漸走向庸俗、走向沒落,最后變為一門裝飾性手藝。所以,重新審視和領會經典花鳥畫的內涵,提升當代工筆花鳥畫創作的氣質和品位,就顯得非常重要。
電話:138079835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