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彩,景德鎮四大傳統名瓷之一,是中國陶瓷較晚誕生的一個主要品種,也是模仿琺瑯彩的一個品種。琺瑯彩最初由于是外來材料,成本非常高昂,對工匠的要求也非常嚴格,所以不適合普及使用。景德鎮的工匠就利用成本低的粉彩特性來追求琺瑯彩的效果,并讓它在民間普及起來。所謂粉,是指在原來五彩的顏料中加入一種叫玻璃白的物質,使彩能呈現過渡的顏色。民國之前,康熙晚期,清朝江山已成穩固氣象,景德鎮的窯工們創燒出了一代風華的粉彩,通過雍正、乾隆兩朝逐漸發揚光大,使它成為瓷器中最主要的力量。粉彩一掃五彩的熱烈,擯棄了強勢的色彩風格,變成一種非常柔和的色彩表現;在色彩的層次上,它抓住了自然界色彩變幻的根本,強調色彩過渡這一基本特征,繪畫效果真實生動,成為最受大眾喜愛的藝術品。藝術源于生活,創作源于感受,下面筆者從三方面談談日常粉彩創作中的淺陋體會。

粉彩創作的題材大致有山水、花鳥、人物、走獸及各式花紋等五大類。它屬于軟彩,問世于康熙時期,但較粗略,雍正時相當精致,乾隆年間達到很高的藝術水平。作為官民通用的藝術品種,官窯燒制的更為精細。所表現的圖案也大都以皇帝的喜好為創作標準,表現吉祥的寓意,工匠大都沒有自己的思想,作品較為雷同,缺少靈魂。直至民國時期,社會文化與藝術環境的日益開放,畫師們漸漸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把對生活的體會感受溶入作品藝術之中。其中最為突出的團體“珠山八友”,就是以粉彩瓷板畫創作為主。譬如王大凡的“落地彩”人物繪畫,人物秀潤,紋理清晰,氣韻天成;劉雨岑擅長的粉彩花鳥,并創“水點桃花”技法;鄧碧珊的粉彩魚藻圖;畢伯濤擅長的粉彩翎毛花卉,用筆工細,設色雅靜;何許人的粉彩雪景,畫筆精湛。可謂是百花齊放,各領風騷。他們用超凡的才智,卓越的技藝,在景德鎮制瓷史上寫上了光輝的一頁,他們的作品無論是青綠山水,雪后山景,花鳥蟲魚,松竹蘭梅,人物仕女,無不生動靈秀,無不來源于對生活的熱愛,對藝術孜孜不倦的追求,他們的作品成為收藏家心中的珍品。
藝術源自于生活,觀察和寫生是創作的基礎。近水知魚性,飼花通芳顏。為了使粉彩作品表現得更生動,更完美,更傳神,很多老師們不僅常外出寫生,還親自動手蒔花栽竹,養魚飼鳥,正因為有生活中的觀察,反復的揣摩練習,他們作畫時才會物象熟稔在胸,一揮而蹴。譬如畢淵明老師擅長的虎,把虎的靈性,自然的形態,以及習性特征,連同它在大千世界里的天真意趣全部刻畫了出來,給人以很高的藝術享受。以及近日,張松茂大師為慶祝建黨90周年激情投入創作的《井岡山勝景》粉彩瓷板畫,畫中峰巒疊嶂連綿不斷;林木蔥郁綠海無垠;畫面上一些游客踏訪革命圣地感受激情歲月,接受傳統紅色文化的洗禮。據其介紹也是“當年因為任務受命宣傳井岡山,和王錫良一起到井岡山進行繪畫創作,體驗了大半年的生活”。由此可見,也是通過采風寫生,用心觀察的成果。
粉彩的藝術表現風格上,既有中國畫的章法、設色等傳統技法,生動地體現自然界的形象;又有西方油畫的顏色盈澤和陰陽向背。它不僅繼承了中國畫的優良傳統,同時還吸收了西方繪畫的優秀表現方法;取百家之長,為我所用,大大開闊了粉彩的藝術境界。有很多大師就是我們的榜樣。1975年,畢淵明就首倡景德鎮美研室的人員都要學習國畫。他們從有關繪畫的書籍中汲取營養,悉心地揣摩齊白石、吳昌碩,潘天壽等國畫大師的畫作,勤學苦練,繪畫水平提高很快。珠山八友中的王大凡先生喜歡看書鉆研,不但研究前人的畫譜,而且對唐詩、宋詞、元曲等古典文學作品進行了仔細閱讀,從中受到啟示。并將所學所悟運用到人物瓷畫的創作中。他的粉彩人物瓷畫,再現了歷史小說,戲曲故事,民間傳說中的人物形象。作品工整精細,用粉彩技法畫人物衣飾,人物臉部采用西洋畫技法來表現光線明暗,人物形象骨骼鮮明,肌膚豐滿,富有層次和立體感。大師們存精用宏,為我所用的厚積薄發,令人心悅誠服。
以形寫神,是東晉顧愷之提出的,繪畫是造型藝術,以形為基礎,再進一步追求它的神。在創作中,為達到形神兼備的目的,需鄭重選擇器型。立體的器型較平面而言能給人帶來多角度的審美愉悅。例如,瓷瓶鑲器的頸部肩部腰部底腳部位等都有各自不同的變化。我們在創作之前要根據不同的器型,設計不同的畫面,巧妙把握器型,使人物山水花鳥等裝飾各有所歸,恰到好處的表現粉彩的裝飾效果。
其次,創作者要有準確的造型能力來刻劃創作對象,粉彩創作很注重寫實,要準確地表現出翎毛走獸,花鳥魚蟲的描述。花卉能夠表現出顏色盈澤和陰陽向背;翎毛注重了羽毛的質感和色彩的變化;動物注重運用線條不同方向的對比和組合來表現其動勢;人物則注重了神態表現和面部陰影。
只有抓住對象的形態特征,并通過特征來傳達內在的神韻。這需要創作者對創作對象有深入細致的了解,用心體會,才能達到神形兼備。形似是基本,神似是形似的發展和升華。譬如北宋畫家李公麟擅長畫馬,每次經過廄舍,看到其中的御馬,必終日觀察,無暇與客人交談,能畫出馬的特征。黃山谷在詩中稱贊其“李侯畫骨亦畫肉,下筆生馬如破竹”。李公麟通過觀察,把生動的形象勾出,掌握其神態,尤其注意從一個動態過渡到另一個動態的瞬間,因此達到下筆有神的境界。
“有此傾城好顏色,天教晚發賽諸花”。粉彩,這朵奇葩,以她獨特的魅力,在陶瓷藝術舞臺上綻放出奪目的光彩!
電話:13707983421
189798332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