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人物繪畫藝術一直是陶藝家們追捧的創作題材,因此各類人物繪畫的表現形式也就孕育而生了,陶瓷侍女畫、嬰戲畫、神話畫、人物表情畫、故事情節畫以及佛像畫等等,堪稱陶瓷繪畫藝術的靈魂。筆者述說的佛像繪畫雖是人物繪畫藝術的一個門類,但它帶有宗教色彩,所以它的表現形式與其他人物繪畫的表現形式是截然不同的。
一、青花瓷藝術的魅力
青花瓷人物畫在風格上面,與其它瓷畫不論從那一方面,相互都有共同的藝術語言,只是表現方式不同,比如釉上彩它是在胎瓷表面作畫與中國畫及現代畫派基本相似,色彩豐富,易于直現。而青花藝術是在澀胎上作畫,易吸水,受到青花材料的制約。所以,人物的畫法會略顯概括,也就是一些本應細致描繪的部位用一筆代之。比如畫人物工筆畫,須發就要很細致的一筆一筆的去勾畫,但是青花就不可能那樣,繪法與寫意技法接近,眉毛、胡須、眼線一筆帶過,但它必然更講究筆法的準確到位。從整體上看,人物臉部也就是那么簡單的用線條一勾,結構、比例、造型似乎變形,但是其仍讓觀賞者感覺舒服到位,再看衣服的畫法,用青花料畫服式,基本上是用勾線及比較概括的筆法渲染服飾,也因陶瓷的實際原因,在同一地方不允許過多地用青料涂抹,否則,上面的那顏色會把下面那層顏色的那種筆觸的美感破壞掉,更有可能導致在燒制的過程中出現流淌,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畫人物時講究一氣呵成,甚為連貫!人物衣服上面的青花染色,除了整體的基色是平涂外,其它的深色部分基本上是按衣褶走向而染的,似乎透過衣物的外表可以感受到里面的體積一樣,這也是繪制青花瓷的一個絕技。青花瓷的用色,也是那么簡單的青一色,比如畫觀世音,在釉上彩或其他畫法上要求色彩豐富,突出皇家氣派,而在釉下用青花料繪制的成品,不但不失皇家氣派,更突出淡雅、高貴之感,難怪青花瓷被人們稱為我國的國瓷。

二、用心領悟佛教繪畫
佛教繪畫不像常規畫,它直現精神與生命,是一門直訴人生與宇宙重大哲理的宗教藝術。它可以使人清凈去染,依佛認心,進而破無明,證真如,入佛悟道。重在畫作者對生活、對神靈的感受,結合繪畫者的技藝,來表達佛、菩薩宣說佛法的含義。其功用不象常規畫作,僅為提供審美價值,而佛教繪畫是專為啟發眾生,使其獲得心靈感應,增長智慧,頓然開悟。
佛教繪畫藝術有它的宗教色彩美感,尤為注重受眾者引起歡悅。然而,這美感超脫俗塵之美;這歡悅,乃莊嚴、慈悲、心安之歡悅。有此美感,有此歡悅,便可彌消恐懼、緊張,解除痛苦、煩惱,凈化心靈,純潔生命。猶如揩去污垢,使寶石現出璀璨;宛若掃卻烏云,令明月現出光澤。佛教繪畫,既是一種力量、能源,又是有形之佛樂,無聲之禪詩。
佛教繪畫不是對現實之摹寫,也不是對環境的裝飾。而是讓崇拜者起敬,供人崇奉。讓供奉者在供奉之中生起歡喜之心、虔誠恭敬之心,進而獲得清凈并信解受持。作為畫者必須依佛認心的去理解其佛教畫特點,以佛心來表達佛意。
三、佛像畫的類別
佛像畫就其內容來分,可以有七類:佛類,菩薩類,明王類,羅漢類(包括緣覺類),天龍八部類,高僧類,曼陀羅類。佛圖就其內容來分,也可以有六類:佛傳類,本生類,經變類,故事類,山寺類,雜類。此外還有一種水陸畫,水陸畫是由背景組合的佛像圖。總的來說,佛教畫可以分為圖和像兩大類。所謂像,是指一幅畫中單獨畫一像,或一幅畫中雖畫有多像,其內容都只是側重在表現每一像的儀容形貌,別無其他的意義。所謂圖,是指一幅畫中以一尊像為主體,或多尊像共同構成主體,其中有主有伴,共同體現一項故事。
四、陶瓷青花觀世音菩薩像
觀世音菩薩是佛像中具體提出名號的菩薩。因為民間對之信仰甚深,姿態多種,在繪畫藝術上極盡豐富多彩之能事。觀世音菩薩畫像,又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遵照正規儀容所繪的一面二臂或坐或立相好端嚴的形象(圣觀音)。第二類是遵照密宗儀軌所繪的一面二臂或多面多臂,手持種種法物的形象。第三類是畫家自創風格,任意寫作,任意題名的觀音像,其中也有符合于相好、服飾、手印、度量等法則的。
例如畫青花瓷觀音圖,線條十分考究優美灑脫,使人物更加靈動鮮活,給觀者帶來佛意時,還得給觀者帶來另一種美的藝術享受。特別是寫意觀音繪畫,人物處理要十分柔美大氣,氣質高貴典雅超凡脫俗,給觀者留下美好的記憶。在臨摹古畫上,思想開闊,大膽構思用色,線條細膩考究,不要滿足于原創,更不去復制,而是在原創基礎上加以創新,極大程度再現原作者所處時代之情景,使現代人賞析該作品后,對當時畫中人之認識更加清晰,對畫面更加賞心悅目,佛教繪畫雖有佛繪畫法則,但在一定程度上要提高原創的藝術魅力。佛畫細膩考究,佛像神態大氣端莊祥和,有極強的親和力,佛像整體畫面設計內容寓意深刻廣泛,同時大膽使用新型繪畫材料,給觀者帶來極強的視覺沖擊力和藝術感染力,將陶瓷佛像繪畫藝術魅力發揮到極致,觀其作品,有身臨寺院之感。
如今,陶瓷佛像繪畫已成為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今天社會物質財富日益豐裕,然而人們對精神的追求并不會因此消減。選擇佛像作為自己陶瓷人物繪畫的創作題材,不僅是因為藝術工作者們對于佛教藝術的喜愛,還顯示著他們希冀通過佛像的塑造,讓人們在欣賞藝術美的同時,也得到心靈的凈化。在我們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陶瓷佛像藝術會愈加顯示出文化上的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