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材料筆,墨,紙,硯。丟開筆紙硯,墨又分五色:焦,濃,重,淡,清。就單論與其有直接關系的就是“水”了。因為水份的多少決定了它的定性。所以書畫創(chuàng)作中“水”很關鍵!而我們在陶瓷繪畫中的創(chuàng)作同樣更是離不開水。古今大家在書畫創(chuàng)作中許多優(yōu)秀作品無不在用水上把握得恰到好處。所以,筆者認為如果說墨是中國書畫的魄,那水就是中國書畫的魂。有墨無水則無韻,有水無墨則無骨。丟開水墨,既無傳統(tǒng),創(chuàng)新更無從談起,筆墨就等于一句空話,等于零!
清代大家惲壽平在用水上也有獨到的見解,長用漬染的方法與一般渲染法稍有不同的是用清淡而飽含水份的顏色,畫到熟絹或熟宣上后,待其自然干涸。形成一種漬痕,有一種水靈靈的嬌嫩之感。后因此而發(fā)展成為“撞水法”和“撞粉法”。
青花瓷就其色彩而言,一青一白,極其簡單,但就是這單純素雅的色彩正符合了我國古代文人的審美情趣。 在古代,許多確有心得的中國畫家就強調用“墨”。 這并不是由于他們對色彩感覺的貧弱,而是在古代哲學思想的影響下,以為色彩不能充分反映事物的本質,甚至“五色令人目盲”,光怪陸離的色彩會刺激人的視覺神經而影響思維。 所以一方面在發(fā)展富有裝飾意味的設色畫—丹青,另一方面尋找更加單純又最豐富的藝術手段。 不少人擯棄了色彩,致力于水墨畫,在單一的墨色中,求得“五墨”與“六彩”。 所謂“五墨”即焦、濃、重、淡、清,是由濃到淡的五個用墨層次,青花瓷里有一道最為重要的技法就是分水。
分水——也叫“分水皴”法業(yè)界的說法是出現(xiàn)于清代康熙朝,實際上在元代和明末青花瓷上我們都能看到嫻熟的分水畫法,只是這種技法在康熙朝得到充分發(fā)揮,成為了康熙朝青花的一個典型特征。
分水法是繪青花紋飾的一種技法,根據畫面的需要將青花料調配出多種濃淡不同的料水,在坯胎上直接作畫,就出現(xiàn)濃淡不同的色調。由于青花濃淡的不同,形成了色彩上的不同感受。在同一筆中也能分出不同的濃淡筆韻,這種青花分水描繪技法層次豐富,立體感強。
分水技法是傳統(tǒng)青花瓷繪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驟。用青花料在瓷器坯胎上勾勒紋飾后,在紋飾的輪廓線內,以含不同分量青花料的濃淡料水,分出深淺不同的色調,這一過程謂之“分水”或“混水”。分水是表現(xiàn)和處理畫面色調的一種技法。歷史上,分水技法從無到有,從簡單到復雜,從繁盛到衰落再復有繁盛變化,有著獨特的發(fā)展軌跡,研究各代青花分水技法狀況有助于我們對青花瓷有著更深的了解。

由于青花裝飾用的工具是毛筆和用水調和的青花顏料,類似于中國畫所用的毛筆和墨,所以青花藝術的表現(xiàn)手法接近于中國畫的表現(xiàn)技法,具有獨特的中國文化意味,但又由于時代的不同,各朝代的青花表現(xiàn)手法又各具特色。例如元青花纏枝紋梅瓶,其繪畫方法為—─蘸高濃度的青料,以勾、蹋、涂、點、畫成,毫端速度快,運筆力度強,具有濃厚的傳統(tǒng)繪畫功力,精美流暢,青料發(fā)色略有暈散,如同中國畫中的暈染。明代青花在美學追求上一改元青花的遒勁挺拔格調,呈現(xiàn)一種濃艷凝重,俊秀典雅的風采。此時的文人畫家注重借筆墨抒發(fā)自我性靈,青花繪畫用筆寓剛健于婀娜之中,講究綿里藏針。明永樂青花繪畫用小筆雙勾填色,往往出現(xiàn)深淺不一的筆觸,筆畫輕細,線條清晰,在瓷器上的筆墨效果如同宣紙上的水墨畫一樣,筆墨暈散,淋漓盡致,具有清晰明快的自然美。成化時的繪畫技巧,線條纖細,多采用雙線勾勒,渲染填色法,所填色彩較為淡雅,典型的如繪人物衣著,只繪單色外衣而無內衣作襯,故有成窯一件衣之說。明萬歷晚期最具代表性的繪畫特色是:開創(chuàng)了青花淡描的工藝技法,包括鐵線描,及勾筋淡水點染法。以線描為主,用極淡的色調來雙勾或單線勾描出圖案花紋的輪廓,不加涂染,線條流暢簡潔,或再施以渲染填色,使畫面具有中國畫的筆墨效果。明朝崇禎時又開創(chuàng)了類似中國畫的淡墨水彩的新的皴點法用筆,用中國畫的繪畫技巧施于青花瓷的裝飾上,別有情趣。乾隆中期主要采用平涂渲染法,人工點染法裝飾青花瓷,晚期又出現(xiàn)了模仿粉彩的繪畫技法,運用中國畫的表現(xiàn)技法,皴擦勾染,濃淡分水,層次分明,立體感強。出現(xiàn)了一種青花呈色以淺淡為主的風格。
到了現(xiàn)代,青花裝飾表現(xiàn)技法以“青花大王”王步為代表的“分水寫意法”和“潑墨寫意法”的青花分水畫風。就是用大寫意的筆法和大面積的分水技法創(chuàng)作的,濃淡層次分明而又自然,且具明暗變化的體積感和水淋淋的質感。是我們后輩們學習的楷模。
筆者根據青花分水一般技法加上上述的創(chuàng)作實踐,創(chuàng)作150件梅瓶《牡丹》中則不采用先勾線的手法,而是以水料流動直接分水。也就是通過水的流動來完成畫作的形態(tài),一片葉子就是一滴水流過去。就像畫國畫要一筆畫過去一樣,不曾中斷,更不是去一筆一筆地描畫。然后再勾以主莖,此法也可叫做沒骨畫法。一手托坯,一手提筆,心、手、眼并用,徐徐將筆調好青花水料,分在坯體之上,這樣的分水青花意在筆先,沒有絲毫遲疑,可謂胸有成竹、一氣呵成。最后本人的這件作品被江西省美術館收藏。
綜上所述,無論是中國畫里的水墨技法還是青花瓷中的分水,它們各自有著自己獨特的內容,同時又相互關聯(lián),我們在陶藝創(chuàng)作中不能將它們割裂開來,只有這樣,我們的藝術創(chuàng)作生命才能不斷保持旺盛,創(chuàng)造出更多更好的新作品。
電話:13807983464(黃肖鳳)
13907988920(黃小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