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筆動物畫在中國傳統繪畫中是歷史最為悠久的畫種,發展至今已留下大量精湛的遺產。這些藝術珍品以其悠久的歷史和高超的藝術技巧,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保留了許多其它藝術形式無可替代的藝術特征和獨有的藝術特色。
動物走獸畫自唐以來,歷盡宋元,走過了它最輝煌的時期。明代和清朝前期走獸畫曾一度處于萎縮狀態,但是通過傳教士的媒介,西方的寫實繪畫傳入中國。他們把素描、透視、明暗的法則同中國的傳統繪畫結合起來,形成一種中西合璧的畫風,走獸畫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清末嶺南畫派受到西洋畫影響也與之巧妙結合,這時期也是傳統走獸畫走向現代的轉軌時期。到了近現代,走獸畫家劉奎齡繼承了傳統技法,同時又吸收西畫技法上的一些有益因素,創造與眾不同的風貌,形成了一個新的畫風,他對走獸畫發展可以說是承前啟后的,另外還有一些畫家,如徐悲鴻、高其峰、趙少昂、劉繼卣等人也對走獸畫發展產生了一定影響。
一、絲毛技法在陶瓷工筆動物畫作品中的運用
在工筆動物的繪畫過程中,動物身上大部分形體結構都是通過絲毛技法來表達,所以在畫之前要對動物身體的結構、色彩、透視、明暗、性格特征、皮毛的生長規律等,都要有一定的了解。同時要記住工筆動物畫則是以線條為主,色彩為次。工筆動物畫的整個過程基本上都是由絲毛來完成,然而絲毛技法所表達出來的線條和工筆畫中花卉、樹木、山石的線條是有區別的。在工筆動物繪畫上各家都有自己獨特的絲毛手法,比較常用的方法有四種。第一種扁鋒絲毛法:主要用于表現較長的毛,有時也用于排列整齊的短毛;第二種散鋒絲毛法:適用于表現短而柔軟的毛;第三種點絲法:可用于動物面部及腳爪部極短而密的毛;第四種勾線法:主要是表現動物胡須等粗硬的毛,勾線時要注意用筆力度,當然其它部位的毛同樣也可以絲。在運筆上,前兩種絲毛技法所絲出的線條類似中鋒運筆,但它不藏鋒,不回鋒,露鋒起筆、由輕到重、再到輕,整個過程速度較快,大約七八根線條同時絲出。在絲較長的毛時,按s型弧線絲,絲的時候要注意線條的流暢性和靈活性。絲出的一組組線條如果組織得好的話,整個部位都會顯得自然生動、飄逸、很活、動感強、不死板。第三種點絲法,勾線筆點絲宜選用筆鋒稍禿的筆,進行一筆筆的點絲。此技法一般都是用在動物面部及腳爪部毛極短而密的部位,或受到臍壓的部位。因為是稍禿的筆,絲出的毛線條不可絲長,要一筆一筆認真的點絲,線條則短略粗,不會象勾線絲毛法絲出的線條那樣又細又均勻.點絲法絲出的線條組織起來后,長短、濃淡、粗細之間的變化也比較豐富,運筆也比較簡單。注意的是線條在一遍遍疊加、加深的過程中,要保持整個部位的毛短密而又蓬松透氣。第四種勾線法,通常都是表現動物胡須等粗硬的毛。在勾動物胡須時運筆可以藏鋒,中鋒運筆,勾線時要注意用筆力度。勾線絲毛法除了動物身上粗硬的毛可以絲以外,其它較長柔軟的毛、極短而密的毛同樣也可以絲,在運筆絲毛的時候,要露鋒、中鋒用筆,依然是由輕到重再到輕,不須回鋒,速度要比勾花卉、樹木、山石的線條要快。在一筆一筆的絲毛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線與線之間的既規則又不規則的排列。線與線之間的疊加與融合,這種線與線之間的組織能力,決定著一個部位的毛是否絲的好還是差。
剛開始在陶瓷上畫工筆動物畫時,前面四種方法我都用了,畫了一段時間后,我發現前面三種方法傷筆很利害。也許是陶瓷上的專用勾線筆、顏料和油等,與國畫中的勾線筆、墨、顏料的不同,所以在畫的時候筆鋒一散開進行絲毛時,絲不了多長時間,筆鋒不是粘到一起就是顏料不容易流下來,就不得不去反復打料,來來回回的次數多了,筆就開始不斷的掉毛,這就是陶瓷顏料比國畫顏料粗糙,而且一個用油一個用水造成顏料與筆之間的粘合度、流動性都是不一樣的,再加上陶瓷料筆比國畫勾線筆更易脫毛,所以到后來我都是用勾線法進行絲毛把作品畫完。
二、在絲毛中,對動物各個部位處理時應注意的問題
除了以上對技法的了解以外,還要在生活中對動物的一些生活習性、動物的身體結構、皮毛的生長規律及不同部位的皮毛特征,都要有所了解。有空的時候多去撫摸一下動物身上的毛,比如它面部密集、短而柔軟的毛,給你的感覺是什么樣子的,這種感覺用什么樣的線條表現好,短而密集、柔軟的線條怎樣組織在一起,才能夠表達出面部皮毛的質感,再到頸部的毛,逐漸變長,這時可以明顯地看到頸部的毛隨著變長,逐漸而形成許多有著大致方向,卻又不規則粘合在一起的毛。這些由數根似粘非粘在一起的毛,從頸的背部向下,毛由短到長,組合由小到大,不規則的一組組排列著。動物身上的毛也是由頭部到尾部,逐漸變長、變硬。背部的毛通常變化不大,在繪畫時難度也不高。然而頸部與腹部通常都是動物毛最長的部位,這個部位的毛長而柔軟,可以很明顯的看到一組組的毛自然而又不規則的穿插在一起。在畫時要注意每組毛的弧度,勾線條時一定要自然灑脫、流暢,把線條的力度和彈性絲出來。腹部的毛在繪畫組合時,一定要排列好。首先要找好哪幾組毛為主要的表達對象,把它的弧度可以絲的夸張點,更自然飄逸些。由頸部到腹部這段位置的毛,也是動物身上動感最強、毛最長、最難把握、活用空間最大、最難把毛組織好的位置。如果把這個位置畫好了,你的動物作品絕對不會板。腿部至腳爪部份的毛則是由長到短的一個漸變,毛與毛之間的穿插變化,與彼此的不規則粘合不會太大,除非是動物在換毛的時候,新的皮毛在不斷的長不出,而舊毛則不斷慢慢脫落,這種狀態下的毛也是比較難處理的。在腿部與腹部交接的這段部位,由于動物在行走或做一些動作時,都會對這個部位產生擠壓,造成這個部位的毛有時會不規則的翻轉過去,與旁邊沒受到擠壓的毛形成反方向不規則的交差狀,在這種狀態下有時的皮毛往往成一個橢圓形或扁長型,毛向四周散開。這種現象往往容易被人忽略,畫時一定要認真仔細的觀察和細心處理。到了動物的腳爪部,毛都比較短、細,在技法上沒什么太高難度,關鍵是這個部位和動物的面部一樣,都屬于結構較復雜地區,絲毛必須緊緊圍繞著結構走。像腳指與腳指之間的這段位置的毛,都是相互不規則的交差擠壓在一起的,絲毛時要仔細認真。動物尾巴上的毛,例如老虎以及平時看到的一些毛較短的貓或狗,他們尾巴上的毛變化不是很大,毛的走勢也比較有規律,技法上用扁鋒、散鋒、勾線絲毛法都可以,毛絲出來要有力度,不可太軟。然而像毛較長的藏敖、西施犬、波斯貓、喜樂蒂牧羊犬等,這些動物的毛因為較長,所以在絲毛時一定要組織好,把握好每組毛的弧度走勢與層次關系,絲出的毛一定要自然、生動、飄逸。
陳衛貞 女,1973年生于景德鎮市,現工作于景德鎮市藝術瓷廠美研所,景德鎮陶瓷學院本科畢業,獲學士學位。系江西省工藝美術協會、市美術家協會會員,高級陶瓷美術師。出生于陶瓷世家,從小受家風熏陶,擅長花鳥和人物繪畫。師從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陸如,把傳統藝術手法和現代陶瓷藝術相結合,使自己進入一個嶄新的藝術天地。作品《姐妹慧中》瓶獲2006年陶瓷藝術大獎賽金獎,2007年創作發明的鏤空轉心雙體瓶為景德鎮陶瓷專有產品,其產權屬保護范圍。《貴妃醉酒》瓶獲2012年江西省第二屆“御窯杯”藝術陶瓷創新大賽金獎。青花作品“荷韻”、“魚樂圖”被江西省博物館收藏。
電話:13707989384 地址:迎賓大道38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