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陶瓷、中國書畫,本身是兩項有著歷史文脈關系的藝術。彩陶是中國書畫藝術的起源,陶瓷、書畫的關系其實是母與子的關系。陶瓷文化是對繪畫藝術的繼承和發揚,陶瓷繪畫受中國畫的影響很深,它們有著密切的淵源關系。應該說中國畫是瓷器繪畫的基礎,但它們又是相互影響,相互借鑒,景德鎮瓷器裝飾都是從傳統的中國畫中吸取了營養。
一、分析中國畫和陶瓷繪畫之間的共性
首先,早在新石器時期出現的彩陶成為最為古老的繪畫藝術,也是陶瓷與繪畫最早的結合,我國的陶瓷繪畫和中國畫這兩種傳統藝術都來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相互交融發展,兩者共同遵循著相同的美學思維,在精神意境上存在共同性。也就是說藝術如果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所產生的意境便自然而然的產生了,意境可以極大的展現藝術的美感,它也是藝術創作和藝術鑒賞中衡量美的最高標準。它們都是心靈與景物的結晶,比如陶瓷藝術家馮曉矛在《鄉情》作品中則是借鑒自然景觀的題材,表現一種寧靜的韻律感,繪畫上的部分有遠山、山泉、小溪、農舍等,都展現出一種與世隔絕的隱喻之美,因此,陶瓷畫與中國畫的相通意境具有將現實生活的美體現在藝術作品上的魅力,能夠喚起人們對美的感受。
其次,在繪畫的發展史上可以看出氣韻在中國畫中占有極強的藝術地位,無論在漢唐還是在宋朝,中國畫對氣勢的推崇都被各個時期應用得盡善盡美,以靜氣、逸氣體現寧靜優雅成為繪畫的主流,比如范寬的《溪山行旅圖》、荊浩的《雪溪圖》等都折射出繪畫對象的內在神韻,將自我的精神反襯到對象中。而陶瓷繪畫雖然與中國畫在工藝上和用筆上有一定的差異,但是并不會影響陶瓷繪畫所表現出的氣韻。此外,陶瓷繪畫帶有民間世俗的娛樂情趣,如作品“天啟青花人物碗”,畫中動態的牛,牛背上的牧童和頂風冒雨的人,這些物象給觀者產生了無限趣味和遐想,整個繪畫體現著氣韻生動的審美情結。
再次,依靠筆墨語言表現自然神韻的中國畫,從根本上體現出藝術家的個人修養和藝術審美,也就是說,筆墨即精神。中國畫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而在筆墨上講究古樸淡雅和自然空靈的趣味,它是對萬物體驗后的藝術升華。而中國陶瓷繪畫在用料用彩的技巧上與中國畫的筆墨用法大致相同,不論是唐代之后的青花分水還是明清時代的彩瓷體現,都可以濃重感受到中國畫般的筆墨味道,因此,可以說陶瓷繪畫是中國畫藝術延續下新的轉變,將中國畫豐富的筆墨表現力與陶瓷繪畫藝術結合起來,展現出一片新的藝術領域,充分體現出中國畫在陶瓷繪畫中的重要影響。

二、中國畫對陶瓷繪畫的影響
1.中國畫對陶瓷繪畫中粉彩和新彩的影響很大,在陶瓷繪畫中,陶瓷藝術家一般用線繪畫苔,用點染畫山石,這在景德鎮的“珠山八友”作品中明顯體現出。僅就粉彩花鳥來說,以程意亭為代表的粉彩工藝堪稱一絕,其作品融合中國畫和陶瓷粉彩工藝為一體,并巧妙地運用在陶瓷繪畫的筆觸下,代表作《翠鳥荷花》中,巖石上的翠鳥俯視水中的魚和荷花,凸顯出畫面的豐腴,共同勾畫出一幅動態的美圖,尤其是荷花花瓣邊緣的曲線勾勒,體現出植物的韻態和趣味,讓人無限遐想。
2.中國畫對陶瓷繪畫中古彩線描的影響較為突出,古彩線描科學合理的加入了中國畫白描的技法,再加上工藝美術的裝飾技巧,使得陶瓷繪畫中的古彩線描風格獨特,渾然天成。在陶瓷繪畫中主要的古彩線描方式雖然不像粉彩以圓潤飽滿和柔和秀逸著稱,但是它卻透出古樸典雅之感。從20世紀50年代始,古彩藝術蓬勃發展,而現代的陶瓷古彩構圖疏密錯落有致,在材料上和技巧上乃至裝飾上都有所改進,從而使陶瓷繪畫藝術有了新的特點和風格。在中國畫的基礎上,陶瓷繪畫繼承了其構圖特點和色彩搭配,而且融入現代手法把粉彩同古彩相結合,形成別具一格的裝飾風格。
3.中國畫對陶瓷繪畫中青花的影響也比較大,青花于中國畫的筆墨工具有眾多相似之處,因此,很多陶瓷藝術家在陶瓷裝飾上繪制青花時,都會多多少少受中國繪畫的影響,注重借鑒古今名作中的繪畫特征和線描特點。由于時代文人和審美意志的介入,使得陶瓷繪畫者的素質潛移默化,從而使陶瓷繪畫中的青花成為中國畫更為親近的一種表現形式,不論是中國畫還是陶瓷繪畫,所表現出的青花繪畫中都是繪畫者情感與生活的精神產物,青花山水作為陶瓷繪畫的一種表現為陶瓷藝術增添了新的魅力。總之,縱觀我國的陶瓷繪畫歷史,中國畫風格成為其中的主流形式,兩者都是中國的國粹精華所在,共同承載著中國千年的文化格調,這兩種藝術形式在當今被廣為傳播和發展,成為具有歷史意義和民族特色的新的文化形式。因此,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陶瓷繪畫藝術必須充分發揮自身特點,以扎實的繪畫風格和文化底蘊,加入陶瓷藝術家的真實情感,使傳統深厚的中國文化深入到其中,從而創作出情景交融的陶瓷作品,向著多元化、個性化的方向不斷前進。
電話:139798745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