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花鳥畫是一個寬泛的概念,除了本意花卉和禽鳥之外,還包括了博古、蟲魚和動物,以及樹木、蔬果等植物。在原始彩陶和商代青銅器上,“花鳥”充滿神秘色彩,遺留著圖騰的氣息。到唐代中國花鳥繪畫藝術得到系統的發展,當時的文化繁榮為花鳥畫成為獨立畫科提供了必要的社會條件。同時也影響到了陶瓷花鳥繪畫藝術的發展,由此花鳥繪畫藝術逐漸形成了陶瓷裝飾藝術的主要門類。題材上突破了以傳統宗教、神話、幾何紋等紋飾的束縛,開創了釉上彩新型工藝,裝飾藝術有了創造性的發展,先輩們精湛的寫實能力,創作意境,現實的認識都已經達到了極其高超的程度,繪畫方式獨到多樣,狀物、傳神、達意、抒情等都進入了一個很高的層面。珠山八友劉雨岑就是近現代有成就有創造性的陶瓷花鳥畫家,從他的作品里折射出一代藝術家們的人文修養,藝術功底和審美品格。因此大量的寫實畫意的花鳥題材不斷涌現,畫面更豐富、更自然、更生動、更富有層次的變化,更具藝術性。
1、書與畫的修養
書畫聽起來是一個單詞,但它概括了書與畫兩個不同的藝術名稱,因此書畫同源,書法與繪畫無論在筆法上和技巧上都有相通之處。尤其是花鳥畫上配以精妙的書法,更是相得益彰,書與畫在立意上和技巧上發揮的好,更顯作品個性,許多著名的繪畫藝術家皆善書法,如吳昌碩、齊白石、潘天壽等。因此過硬的書法會給其作品錦上添花,正向人們所說的:不會寫“國書”是一大遺憾,這句話是不無道理的。陶瓷花鳥畫是以墨線為基礎,書法的線,回旋曲折、縱橫交錯、極大地表現了形與韻之間的共鳴,而花鳥畫的枝干叢斜交錯、花葉的迎風搖曳、鳥的飛鳴跳動,以筆墨的點、線來表現順逆頓挫、馳騁飛舞的動態,所以一個成功的花鳥畫家,必然應該是一位好的書法家,這也是人們常把畫家與書法家合并稱“書畫”家的緣故。藝術修養和文學修養經典的結合運用,對整個畫面更會起到畫龍點睛之效果。因為畫意的創作本質就是借用繪畫形式來抒發感情,就像觀畫者在賞畫時猶如在朗誦詩一樣,意在其中。

2、寫生的意義
寫生既是培養藝術工作者提高技藝,又是培養習畫者對自然界事物的觀察和發現能力,當你的觀察和發現能力不斷提高時,你的挖掘和拓展能力也在不斷提高,視野也就更廣闊了,許多好的形象、好的題材都有可能在寫生中誕生。作者如果能長期深入到大自然中,親生感覺大自然的美景,不再是關起門來自習,臨摹和抄襲,作者意識形態就會遷想妙得,神遇而跡化,物我交融了。自然界不是缺乏好的題材和好的視覺形象,而是我們缺乏發現題材和視覺形象的能力。概括的說寫生會使習畫者發現更豐富的題材、意境、特征、美感、形與狀等,甚至發現典型的構圖意思和新的畫面構成樣式,給習畫者帶來靈感。
3、創作體驗
“水點桃花”的繪制技法是民國時期“珠山八友”之一的劉雨岑先生創造的。他借鑒中國畫的寫意沒骨形式,在陶瓷上表現各種花的自然形態,其技法表現出的生動感更是惟妙惟肖,從而使畫作具有濃重的文人氣息。在劉雨岑先生手上,彩料中的水分含量“濕不流,干不枯”,下筆準確輕捷,桃花疏密有致,濃淡相宜,色彩鮮艷飽滿,花瓣嬌嫩欲滴。一枝桃花,清麗纖巧,俊秀飄逸。也許是劉雨岑大師的花鳥藝術魅力和眼前的滿園春色感召了我,因而激起了我對桃花圖及花鳥畫的創作。借鑒先人的手法,我在創作《水點桃花圖》時,構思上采用桃花為主體,鳥為客體,以枝干相連,相互依襯,互相烘托,相映生輝的襯托了整個畫面;畫中設想如運用剛勁而老辣的枝干以粗曠的線條描法,顯得疏闊縱放而雄渾有力,讓人感覺出磅礴而茁壯的氣勢;為了顯現枝頭上濃艷的點點繁花,采用疏疏密密的排布,并利用水點技法,點出花色層次,突出韻律感;枝條勻稱茁壯,氣勢彌滿,襯托出桃花嫵媚的性格;兩只小鳥你戲我唱,飛打著翅膀相互戲耍,以映襯“月下看君,桃色芬芳”的意境,極力表現濃郁的初春景色;畫中的筆墨無多,目的是讓整個主題給人留有回味不盡的意趣,展現了“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桃色芬芳;整幅畫面采取錯落有致的布局,想必應是比較恰當,還望同仁指評。

4、認真二字
有句話說的好:“畫法自畫生,畫自法中生”。創作是在有法與無法之間方能達到藝術上自由馳騁的境界。作者在表達對象時,簡單的在技藝上做文章是不可能有發展的,藝術是一種無邊的境界,需要革新與創造,將內心靈感與技藝相結合,以現代人的審美要求,觀察事物觸動于心,氣要盛,勢要旺,力求作品富有生動性和詩詞韻味,與眾不同的反映花鳥畫家對生活的感受,使作品反映出作者更高的審美情趣和精神境界。如果一味子去模仿古人名作,臨摹大師痕跡,對藝術的提高是有限的,這種局面正困惑了許多當代習畫者,自娛自樂另當別論,要想提升自己的藝術修養,創造出自己的特色,當然難矣!先難而后易只是真理,要想沖破難就必須遵循“認真”二子,認真地做好自身的學識修養,認真地弘揚傳統藝術的筆墨魅力,認真地去把握時代的審美情趣,認真地去積累生活知識,認真地去磨煉技法,往更深、更廣、更精的方向努力。創新是一個艱難而長期的過程,只要習畫者守住本心,勤于耕耘,精于思想和探索,必能瓜熟蒂落,所謂不求含韻而含韻自在,不求法備而法自備矣。
熊景楊 高級工藝美術師,1979年進入藝術瓷廠花鳥美研所,師從王鶴亭及鄒甫仁、鄧肖禹并得到悉心真傳,其畫作構思頗有底蘊,1982年作品《七雄圖》被美國藏家重金收藏。
電話:139079885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