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采用浸水模擬降雨、石蠟制片和顯微測量技術,以極易裂、中抗和極抗裂品種為材料,測量棗果表皮厚度、梗洼下空腔、果肉空腔和果肉細胞大小及其變化,探討成熟期棗裂果機制。結果表明,不同裂果等級棗品種之間表皮厚度差異極顯著,且極抗裂品種表皮最厚,極易裂品種最薄,中抗品種居中,表皮越厚越抗裂。不同裂果等級棗品種之間梗洼下空腔與棗果比率差異極顯著,極抗裂品種比率最?。?.24%~0.26%),極易裂品種最大(0.62%),梗洼下空腔越小越抗裂。不同裂果等級棗品種之間果肉空腔大小差異極顯著,極抗裂品種最?。? 380.82~3 879.12 μm2),極易裂品種最大(9 300.49~10 809.86 μm2),果肉空腔越小越抗裂。果肉細胞大小沒有顯著差異,但果肉細胞的吸水速顯著不同,極易裂品種果肉細胞吸收最快,極抗裂品種最慢,中抗品種居中,果肉細胞吸水越慢越抗裂。這些研究表明棗果表皮厚度、梗洼下空腔、果肉空腔和果肉細胞的吸水速度共同決定了棗的裂果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