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固定資產是每個單位的重要因素,它的計量、折舊以及它的管理對每個單位來說,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從而影響單位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關鍵詞:固定資產 計量 折舊 管理
固定資產是每個單位開展業務活動所必不可少的基本因素,也是單位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資源。如何加強單位固定資產的計量、折舊以及它的管理,確保其安全和完整,充分發揮其效能,對提高企業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提高單位的競爭力,無疑是十分重要的。
固定資產的定義是指同時滿足下列特征的有形資產。
1. 為生產商品、提供勞務、出租或經營而持有的;
2. 使用壽命超過一個會計年度。
確認條件是指:
1. 與該固定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有可能流入企業。
2. 該固定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計量。
固定資產的初始計量,是固定資產初始成本的確定,固定資產的成本,是指企業購建性。補給徑流區的低山丘陵、丘陵和大部分丘間洼地的礦化度小于1g/L,約占總面積的90%;至徑流排泄區的溝谷洼地低洼處或諾爾附近,礦化度為1-3g/L。
在高處多為HCO3-Ca·Mg型水或HCO3-Ca·Na型水;在丘間洼地絕大多數為HCO3·Cl- Na·Mg型水,局部為HCO3·Cl- Na·Ca型水或Cl·HCO3- Na·Mg;低洼地方為HCO3·SO4- Na·Mg和Cl·SO4- Na·Mg型水。
陰離子以HCO3和HCO3·Cl型為主,分布面積占90%以上,它反映了以溶濾為主的特點,并與地貌關系比較密切。低山丘陵、丘陵多屬HCO3型水;丘間洼地多屬HCO3·Cl型水;局部低洼地帶屬Cl·HCO3或Cl·SO4型水,它反映了局部地帶地下徑流緩慢或蒸發排泄較強的關系。
水化學受巖性的影響,它表現在陽離子Na·Mg型水最多,其次是Ca·Mg或Ca·Na型水。因區內火山巖和侵入巖較多,地下水溶解火成巖中長石礦物的Na離子,因此,水中Na離子較多。此外,氟含量普遍偏高,燕山期侵入巖在白旗巖體內部有螢石礦脈,地下水溶解了螢石中的氟化物,致使水中氟離子偏高。潛水和承壓水有40%的水樣超過1.0mg/L,潛水的硝酸根和亞硝酸根普遍高。
承壓水水化學類型比較單一,多為HCO3·Cl—Na·Ca型水或HCO3·Cl—Na·Mg型水,其次是Cl·SO4—Na·Ca型水,個別HCO3—Na·Mg型水。礦化度小于2g/L,而絕大多數則小于1g/L。含氟量與潛水差不多,普遍偏高,40%超過標準量1.0mg/L。硝酸根和亞硝酸根含量不高,符合飲用水標準,在這點上比潛水好,說明承壓水受污染的程度遠比潛水輕。
3. 地下水的賦存條件與分布規律
區內的地下水按其埋藏和賦存條件可分為:孔隙潛水、裂隙水和孔隙裂隙承壓自流水。
地下水的賦存特點是:潛水絕大部分地區埋藏小于10m;而承壓自流水含水層(組)埋藏很深 ,絕大部分地區大于110m,但水位埋深不大,大多小于5m。星耀鎮一帶有自流水,在30m至110m的深度內,一般是沒有含水層的。不同類型的地下水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各不相同,潛水主要受氣候、地貌和巖性的控制,而承壓水則主要受構造和巖性的控制。
(1)孔隙潛水
其富水地段的分布在現代河槽的中游部位,而不在下游。這是由于找水區的地形特點和降雨特點兩者綜合作用的結果。降雨多集中在七、八、九三個月。下雨時形成洪水,洪水順溝而下,在低山丘陵和丘陵區攜帶大量砂礫石和泥土,到了丘間洼地,由于地形逐漸變緩,洪水所攜帶的砂礫石和泥土由于流速減小而沿途沉積下來。到了平緩地形,洪流漸變成散流,有時洪流雖達到下游,因攜帶物質顆粒很細,富水性漸差。上游沉積的物質顆粒雖粗,但厚度較薄,分選最差,而含水層厚度也沒有中游厚,匯水面積比中游小,加之水力坡度大而徑流快,因此孔隙潛水形成了中間大兩頭小的富水規律,從民井抽水資料就說明了這點。從溝谷的下游河槽表現不明顯,直至尖滅的現象。
(2)裂隙水
裂隙水的形成與巖石的堅硬程度和裂隙發育程度密切相關。脆性巖石受斷裂或褶皺影響,裂隙發育,富存水的條件好,水量則大,反之水量則小。如石灰村民井單位涌水量2780.35m3/d,就是由于斷層影響,巖石破碎而富水。此外,由于風化作用風化裂隙發育,富存水的條件好,含水豐富,然而裂隙隨深度的增加,其發育程度明顯減弱。裂隙水極不連續,差別極大,但總的來說,裂隙富水性還是受主要構造線控制,富水地帶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構造比較發育地段,可見富水條件與構造的關系密切。在侵入體巖脈附近,往往形成脈狀或帶狀裂隙水。
斷層是地下水運動的通道,也是地下水儲存的場所。張性斷裂由于拉伸作用使巖石破碎,孔隙率高,有利于地下水的運動和聚集。壓性斷裂因斷裂帶中多受擠壓作用形成的壓碎巖、糜棱巖,片理化帶,其裂隙率低,導水條件不好,賦水較差。
(3)孔隙裂隙承壓自流水
深層孔隙裂隙承壓自流水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是巖性與構造。區內以第三系上新統砂礫巖及其底部礫巖為富水條件較好的含水層,其次是二疊系下統的砂巖、凝灰巖和安山玢巖。星耀鎮一帶是承壓自流水比較豐富的地段,其富水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受到構造的影響,星耀鎮一帶為內蒙古地軸與地槽的分界部位,這一帶斷裂、褶皺發育,巖石比較破碎,因此賦水條件較好,形成富水地段。其二,巖石孔隙和裂隙發育,接受兩側和周圍補給充足,加之原始地形低洼,故儲水豐富。
4. 結語
(1)廣大山區基本無覆蓋,便于地下水交替,以淋濾作用為主,地下水主要為HCO3-Ca·Mg型水或HCO3-Ca·Na型水型水。在丘間洼地絕大多數為HCO3·Cl- Na·Mg型水,局部為HCO3·Cl- Na·Ca型水或Cl·HCO3- Na·Mg。
(2)本區孔隙潛水富水地段的分布在現代河槽的中游部位,而不在下游。
(3)脆性巖石受張性斷裂或褶皺影響,裂隙發育,富存水的條件好,水量則大,反之水量則小。風化裂隙發育,富存水的條件好,含水豐富,然而裂隙隨深度的增加,其發育程度明顯減弱。
(4)深層孔隙裂隙承壓自流水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是巖性與構造。區內以第三系上新統砂礫巖及其底部礫巖為富水條件較好的含水層,其次是二疊系下統的砂巖、凝灰巖和安山玢巖。
參考文獻:
[1] 中國地質調查局編《嚴重缺水地區地下水勘查論文集》.北京:地質出版社.
[2] 房佩賢,衛中鼎,廖資生等編《專門水文地質學》.北京:地質出版社.
[3] 張貴,珠琳地區巖溶水分布規律及找水經驗,水文地質工程地質,2003,30(1),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