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6月2日,“海洋六號”赴太平洋勘查海底礦產,執行中國大洋第27航次科考,為期120天。
“海洋六號”主要承擔三項任務:一是開展海山區富鈷結殼資源調查,積累基礎資料;二是開展調查區環境調查與評價以及相關科學研究,進一步了解環境基線自然變化范圍和生物多樣性空間分布特征;三是在特定海域承擔中國載人深潛器“蛟龍”號7,000米級海試保障任務。預計整個航次科考時間約120天。中國大洋第27航次是“海洋六號”第二次執行遠洋科考任務。
我國于20世紀70年代開始國際海底區域勘查活動,已于1999年在國際海底區域獲得7.5萬平方千米多金屬結核資源合同區,2011年,在印度洋獲得1萬平方千米的深海多金屬硫化物合同區。
2
遼寧發現最大帶羽毛恐龍化石。近日,科學家在中國遼寧省西部發現迄今體型最大的帶羽毛恐龍。這種被命名為華麗羽王龍的暴龍類恐龍,成年后體長在9米左右,體重約1.4噸,比已知最大的帶羽毛恐龍要大40倍。
據新華社報道,中國遼西地區過去曾發現大量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龍化石,使科學家們相信許多小型恐龍也具有與鳥類相似或更加原始的羽毛。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徐星表示,華麗羽王龍的發現說明,一些大型恐龍同樣具有羽毛。
徐星說,華麗羽王龍身上的羽毛類似于小雞身上的絨毛,其龐大的體型和原始的羽毛表明其顯然不具有飛行能力,因此這些羽毛一個可能的重要功能是用來保溫,讓其在白堊紀早期的寒冷氣候下得以生存。
3
汪民:礦業權配置堅持“三優先”以促進找礦突破。實現新一輪的找礦突破,已上升至我國國家戰略層面,47個全國整裝勘查區是實現找礦突破的重要平臺。國土部副部長汪民近日在江西強調,針對當前一些不利于找礦突破的現象,全國整裝勘查區礦業權配置將堅持風險勘查優先、資本與技術相結合優先、探采一體化優先的“三優先”原則。
4
國土資源公報發布稱:過半地下水水質差。
日前,國土資源部《2011中國國土資源公報》面向社會發布。公報涵蓋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海洋資源9方面內容。公報顯示,全國200個城市開展了地下水水質監測。在4,727個水質監測點上,取樣測試分析結果表明,水質呈優良級的占全部監測點的11.0%;水質呈良好級的占29.3%;水質呈較好級的占4.7%;水質呈較差級的占40.3%;水質呈極差級的占14.7%。總體來講,全國地下水質量狀況不容樂觀,水質呈優良—良好—較好級的占45.0%,水質呈較差—極差級的占55.0%。較差—極差級水的比例已經超過了優良—良好—較好級水。
5
晉蒙合作推動煤化工產業向高層次發展,晉蒙地區知識產權促進煤化工產業發展工程項目近日通過了國家知識產權局2012年區域知識產權促進工程項目專家組綜合評議。這標志著內蒙古與山西省就該項目合作正式啟動。
晉蒙兩省區煤炭儲量豐富,相似的資源稟賦和產業結構奠定了兩省區合作的基礎。該項目在現有晉蒙兩省區傳統煤化工產業的基礎上,立足于煤炭能源綜合開發、產業鏈延伸和綜合利用,進行優勢技術群、產業鏈的知識產權推進工作,進一步促進未來5年~10年晉蒙兩省區的煤化工產業發展和煤化工產業結構合理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