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六號”赴太平洋海底礦產勘查
我國大型科考船“海洋六號”徐徐駛離廣州海洋地質專用碼頭,遠赴太平洋,執行中國大洋第27航次科學考察任務。
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李金發表示,本航次“海洋六號”主要承擔三項任務:一是開展海山區富鈷結殼資源調查,積累基礎資料;二是開展調查區環境調查與評價以及相關科學研究,進一步了解環境基線自然變化范圍和生物多樣性空間分布特征;三是在特定海域承擔中國載人深潛器“蛟龍”號7,000米級海試保障任務。
中國大洋協會秘書長金建才說,我國于20世紀70年代開始國際海底區域勘查活動,90年代后,我國相繼開始進行富鈷結殼、深海硫化物等前期戰略性探查工作。根據我國與國際海底管理局簽訂的有關協議,我國于2011年,在印度洋獲得1萬平方千米的深海多金屬硫化物合同區,擁有對這一區域的專屬勘探權和優先開發權。
金建才表示,在我國“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加強大洋科考的相關內容。2日啟動的遠洋科考是中國大洋科考第27個航次,也是“十二五”以來我國開展的第二次執行遠洋科考任務。
受中國大洋協會委托,中國大洋第27航次由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國土資源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負責實施。李金發說,為圓滿完成本次遠洋科考,整個航次將有來自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第一海洋研究所、第三海洋研究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北京先驅高技術開發公司、廈門大學等9家單位共73人參加科學考察。
本次科考航次首席科學家、國土資源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總工程師楊勝雄說,本航次的主要任務是赴太平洋西部、中部海域開展重點區域多金屬結核區的資源、環境等的調查工作以及相關基礎科學研究。科考時間為今年6月至10月,約120天。其間,科考船將在美國關島、夏威夷等地進行補給休整。
據悉,執行本次遠洋科考任務的“海洋六號”是我國自行設計并建造的第一艘以可燃冰為重點的綜合地質地球物理調查船,采用電力推進系統、全回轉舵槳、動力定位等國際先進技術及設備,并配有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地質、地球化學、深海水下遙控探測(深海機器人)和水文調查等世界先進設備及相應的實驗室,能滿足多學科、多手段綜合調查要求。具備擴展能力,可開展極地夏季輕度冰區航行和綜合調查能力。
文/梁志瑋
別墅類房地產首次進入限制禁止用地目錄
為貫徹落實節約、集約用地及房地產調控政策,別墅類房地產項目首次列入最新頒布實施的限制、禁止用地項目目錄。
記者6月18日從國土資源部獲悉,根據國土資源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日前聯合印發的通知,《限制用地項目目錄(2012年本)》和《禁止用地項目目錄(2012年本)》即日頒布實施。與同時廢止的2006年目錄和2009年增補目錄相比,新的限制、禁止用地項目目錄增加了住宅項目容積率不得低于1.0(含1.0)的限定。首次列出住宅項目容積率不得低于1.0的標準與國土資源部近兩年為規范房地產用地供應管理,對用地容積率控制標準作出的限定保持一致。
由于國家發展改革委此前印發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提高了農林業、煤炭、石化化工、鋼鐵、有色金屬、黃金等產業準入門檻,新版限制、禁止目錄提高了用地門檻。《限制目錄》涉及黨政機關新建辦公樓、城市主干道路、城市游憩集會廣場、住宅、農林業、黃金及其他項目。《禁止目錄》涉及農林業、煤炭、電力、石化化工、信息產業、鋼鐵、有色金屬、黃金、建材、醫藥、機械、輕工、紡織、煙草、消防、民爆產品和其他項目。
發布實施限制、禁止用地項目目錄,是產業結構政策和宏觀調控政策在土地供應政策上的體現。從1999年本、2006年本、2006年本增補本,再到2012年本,目錄越來越厚,土地政策與產業政策配套,推動了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文/王立彬
陜西省對鋅等部分有色金屬實施收儲
近日從陜西省工信廳獲悉,近期,該省工信廳深入貫徹落實陜西省政府《關于貫徹中央預調微調決策部署確保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意見》,把工業保增長放在重要位置,采取一系列積極果斷措施,確保全省工業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其中的一個重要措施就是積極實施有色金屬等大宗工業品儲備工作,兌現有關行業扶持政策。
具體操作時,該省工信廳選取對該省有色工業生產運行影響較大、市場價格明顯處于低位,適合倉儲的鈦、鉬、鋅、釩、稀貴金屬等有色金屬產品開展收儲工作。積極支持有關企業、單位安排五大類16種有色產品收儲,共收儲產品12.072萬噸。對因增加儲備形成的流動資金貸款,按貸款金額的一定比例給予貼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