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依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參考了眾多生態旅游思想,從生態學的角度及可持續發展的理論出發,總結出了生態旅游的定義,指出了制作生態旅游地圖的重要性和編制方法。
關鍵詞:生態旅游地圖 編制 研究
一、生態旅游概念
生態旅游本身是一個具有豐富內涵而又復雜的名詞,不能簡化它的科學涵義。生態旅游有三大基本要件:第一,旅游吸引物必須是完整的自然生態系統。無論天然自然還是人工自然,只要能與人類進行物質能量交換,具有生態功能的自然系統,就是完整的自然生態系統;第二,必須把旅游活動的負面影響控制在自然生態系統的承載力之內,在生態發展上是可持續的;第三,生態旅游必須為當地生態環境保護和居民改善生計提供經濟支撐。因此,本文對生態旅游的界定為:一切以生態理論和可持續發展理論為指導,以自然生態系統和原生性地存在于自然生態系統內的地域特色文化為主要吸引物,服務于生態環境保護和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旅游活動,就是生態旅游。
二、生態旅游地圖
生態旅游地圖作為專題地圖之一,具有鮮明的主題和專門的內容。它除了具有地圖的基本特征以外,還有自身豐富的深層內涵,能顯著地直觀地表示出一種或幾種旅游要素數量、質量特征的空間分布、空間移動情況,直接為旅游者和旅游經營管理者服務,所以它必然隨著旅游業的迅速發展而同步發展。
我們可以把生態旅游圖分為生態旅游資源地圖和生態旅游景區地圖。生態旅游資源地圖主要表示生態旅游資源和環境設施、旅游規劃和管理、旅游經濟統計等,是為旅游管理和旅游規劃等部門使用的地圖。因此,對生態旅游資源地圖的研究、制作歸根結底是對生態旅游資源的空間分布及其屬性的研究。生態旅游線路地圖是在對生態旅游資源進行設計、規劃、管理工作之后的直接為廣大游客作旅游景區(點)指南之用的地圖。這兩個圖種雖互有聯系,但其服務對象不同,因此對其內容的要求也有所差異,設計旅游圖時應主題明確、內容切題、層次分明,突出科學性和藝術性。
三、研制生態旅游地圖目的和意義
生態旅游已成為當今世界旅游發展的潮流。它以“走進自然”、“回歸自然”、“享受自然”、“保護自然”為主題,迎合了主流消費者“返璞歸真”、“走進自然”的旅游需求。同時,它又以環境教育和自然知識普及為核心,滿足了保護與發展的目標。因而,有著廣闊發展前景。然而,目前在各種標以“ 生態旅游”的開發項目中,由于指導思想缺乏生態內涵深度,實踐中更無系統的生態技術支撐和操作監控,部分項目片面迎合市場需求,匆忙上馬,決策沖動,實踐盲目,最終導致了生態旅游區生態環境迅速惡化,而生態旅游最終也失去了可持續發展的環境潛力,這是目前生態旅游區建設中亟待重視的問題。
四、編制生態旅游地圖的原則
生態旅游地圖內容廣泛,學科性、地域性、技術性和直觀性較強。編制生態旅游地圖,要融科學性、精確性、藝術性、形式多樣性、實用性和可持續發展性于一體。編制的基本原則如下:
1. 嚴密的科學性
編制生態旅游地圖應以科學性作為核心。地圖內容和形式應具有科學性,資料翔實可靠,準確無誤,且現勢性強。另外還要體現事象的科學真實性,即反映出制圖區的系統規律和區域特征。制圖綜合不能簡單的機械舍取,要注意顯示影像的本質特點,表示方法要得當,圖負載量不要太大,符號設計、色彩整飾要有象征性、聯想性、直觀性和易讀性。地圖的內容要主次明顯、目的明確,能體現地圖的用途。
2. 較好的精確性
盡管生態旅游地圖的精確度要求不像地形圖那樣高,但還應有一定的精確性。精確性在某種意義上決定了地圖的使用價值。所以即使是旅游略圖或旅游示意圖,也應有一定的精度。地圖的數學基礎決定了地圖的數學精確性,所以要正確選擇地圖的投影和比例尺。編制生態旅游圖,應選擇地形圖作為底圖,因為地形圖是精度較好的地圖,且國家已基本完成全國系列的比例尺圖種。在投影方面,也盡量選擇高斯——克呂格投影作為旅游地圖的投影,以便保證圖幅的精確性和搜集的方便性。比例尺的選擇,也盡量接近地形圖系列。轉繪旅游要素時,定位要相對準確。
3. 完美的藝術性
地圖是展現地表環境的視覺圖形。這種視覺形式是否形象悅目、生動直觀,主要取決于地圖的線劃符號和顏色的優劣。生態旅游地圖除了具有科學性以外,還應具有精美的藝術性。內容和形式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生態旅游地圖科學的內容是通過特殊的藝術形式來表達的,這主要通過地圖整飾手段來體現。主要包括:符號設計、色彩設計、圖面配置和地圖裝飾等。
4. 實用性
生態旅游地圖應該面向用戶,以為用戶服務為宗旨,才具有生命力和使用價值。游客需要了解旅游區的概貌,利用旅游圖來“導游”,選擇線路、交通工具、用餐、住宿、游玩等;管理人員需了解旅游設施、交通、食宿的情況,服務人員需要了解旅游客流量、人員組成等問題,科研規劃人員需研究旅游開發、資源分布利用、發展規劃、可利用潛力及開發可行性等情況,這些都是具體實在的需要解決的問題。編制旅游地圖,就要以解決這些問題為出發點,努力去反映這些問題,才能突出旅游地圖的實用性。
5. 生態旅游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性
生態旅游地圖必須遵循生態學原理和方法,以風景區和保護區生態系統的特點、空間結構和功能分區為基礎。生態旅游地圖的制作是以保護環境為核心來實現經濟、環境、社會目標的和諧統一,只有在對資源進行合理、客觀評價的前提下才能做好生態旅游地圖。
五、編制生態旅游地圖的工作思路
研制生態旅游圖的工作思路為:⑴摸清研究區域基本情況;⑵確定研究區域生態旅游資源基本類型;⑶確定生態旅游地圖要表示的內容;⑷收集研究區內制圖基礎資料;⑸制作研究區域內的數字線劃圖;⑹利用遙感影像不同波段的疊加,解譯出工作需要的各項要素并成圖;⑺采集研究區內現有景區(點)的相關信息;⑻將現有景區(點)、解譯出的各種要素圖、研究區內的數字線劃圖疊加,制作出《阿爾山生態旅游資源圖》;⑼在《阿爾山生態旅游資源圖》上對生態旅游資源進行定量分析;⑽在疊加有各項要素的數字線劃圖上利用生態旅游理論進行綜合編制并產生《阿爾山生態旅游景區圖》。
六、結論
生態旅游是當今世界旅游業發展的熱點,也是目前最具生命力的一種旅游形式,生態旅游地圖可直接為生態旅游者和生態旅游經營管理者服務。
參考文獻:
[1] David Weaver,楊桂華等譯.生態旅游.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4.
[2] 楊桂華.旅游資源學.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1999,6.
[3] 周海林.可持續發展原理.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4] 張建萍.生態旅游理論與實踐.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3.
[5] 林婭.環境哲學概論.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