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旨在掌握河源市初中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情況,探討相應的解決對策。本文對河源市的351名初中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現狀進行了有效的分層整群抽樣調研。結果表明:初中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認識積極,喜愛廣泛,但選擇空間不大,體育鍛煉欠主動,養成鍛煉習慣的學生比較少,“知行不意”現象嚴重。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了加強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若干對策。
關鍵詞:河源市 初中學生 體育鍛煉 調查分析
中圖分類號:G80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1(a)-0224-02
1 問題的提出
近幾次廣東省學生體育健康監測結果公告表明,我省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仍然存在不容忽視的問題,特別是學生部分體能素質近十幾年來一直呈現持續下降趁勢,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和社會的關注。筆者認為:學生體質健康方面存在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同地區存在的問題也不盡相同,其原因亦各異。所以,筆者期望通過對河源市六所中學的351名初中學生進行了問卷,呈現河源市初中學生體育鍛煉的實況,并通過對所調查的數據進行科學的處理和分析,發現其中存在的一些普片性問題,管窺新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改革與發展狀況,從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若干對策,進而為學校體育衛生工作的宏觀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和教育策略參考。
2 結果與分析
2.1 初中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目的
調查表明:初中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目的多種多樣,達12個之多,但只有三個目的比較集中,其中54.4%的學生目的是增進身體健康,21.7%的學生目的是提高身體素質,9.1%的學生是轉換心情、消除煩惱和勞累??梢?,增進健康、提高身體素質和調節情緒已經成為初中學生體育鍛煉的核心目的,表明初中學生體育鍛煉的目的明確而集中,已體驗或認識到運動對身心健康的積極效果,有利于新體育與健康課程貫徹落實“健康第一”指導思想,但是,其他目的的分散也直接折射欠發達地區體育發展的落后和無奈,也反映出初中學生對現代體育價值認識的不全面或價值認知的缺失。這種狀況告訴我們,欠發達地區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的改革還任重而道遠,體育鍛煉的價值文化有待進一步豐富、發掘和積累,期望通過幾年的努力,從而一撮而就是不現實的
2.2 初中學生對體育鍛煉的態度
調查表明:大部分初中學生對體育鍛煉所持的認識是認真積極的,有45.6%的初中學生表示學習再緊張也要鍛煉身體,而有時間才參加鍛煉的初中學生也達到總人數的37.9%。上述兩項數據表明,大多數的初中學生對體育鍛煉的態度是端正的,具備了良好鍛煉行為的態度準備,但隱憂也是比較嚴重的,認為有超過三成的學生持“有時間才參加”的態度。此外,持其他態度的初中學生也占到總數的8.5%,加上8.0%持模棱兩可態度的學生,這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映了初中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認識處在“行與不行”看所謂的需要而定非生活性的狀態,這與學校教育、家庭及社會氛圍長期的負面影響莫大的關系,也與受次環境影響下導致部分學生對體育情感傾向的偏見有關??梢姡磥硪粋€時期,我們必須糾正這種狀況,結合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改革、結合社會環境的改進以及豐富學生認知等,從而培養和提升學生生活體育的理念。
2.3 關于初中學生的體育鍛煉行為
(1)初中學生體育鍛煉喜愛的運動項目
調查表明:中學體育鍛煉喜愛的項目非常廣泛,達到二十幾種之多,其中包括有傳統項、現代和新興項目。而最受初中學生喜愛的項目排第一位是打籃球(20.5%),其次是跑步(17.4%)、游泳(11.7%)、騎自行車(7.4%)、打乒乓球(7.4%)、爬山(5.9%)等,可見學生們都喜歡一些對抗性不強,運動量不大,難度不大易于控制。但是,由于欠發達造成的體育時尚落后、設備設施缺乏等原因,事實上初中學生體育鍛煉的選擇余地比較窄,往往還是傳統的跑步、自行車、打籃球以及爬山和河道、山塘水庫游水為主,時尚體育項目雖然受到喜愛、有很強的意愿,但沒有能力開展、也沒有條件進行。
(2)初中學生體育鍛煉的次數、時間及運動強度
調查表明:初中學生每周參加體育鍛煉情況不是很理想,既表現在每周鍛煉次數不足,52.9%的學生少于3次,多余3次的僅占27.6%。還表現在每次鍛煉時間不夠,國家教育部要求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時間的,但次均鍛煉時間少于30分鐘的就占總體的44.6%,更為憂慮的是,接近7成的學生沒有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此外,初中學生運動強度控制也不好,喜于激烈運動占57.8%,而恰恰是過于激烈和強度過大的體育鍛煉往往有損學生的健康,甚至有礙學生的生長發育,致使學生體育鍛煉非但起不到通過體育鍛煉來強身健體的作用,反而會給身體健康造成影響??梢?,指導孩子選擇適合于自己的鍛煉項目、方法、運動量及時間長短等,以取得最佳效果是教育者應該著力改進的課題。就心里效果而言,31%的學生認為通過體育鍛煉后感到身心皆適,22.2%的學生認為常能體驗快樂、有活力的感覺,17.1%的學生感到有一些放松、舒暢??梢姶蟛糠謱W生認為體育鍛煉是能起到很好的心里功效,對情緒的調節是大有益處的。
2.4 阻礙初中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主、客觀原因
調查表明:阻礙初中學生參加體育鍛煉原因既有主觀方面的因素,也有客觀方面的因素,學生歸因主要集中在9個方面:排第一位的原因是學習緊沒時間(60.1%),其次為運動場(館)不足(41.0%),其三依次為缺少鍛煉伙伴(40.8%)、運動器材缺乏(38.9%)、無人組織指導(38.0%)、沒有喜愛興趣(28.2%)、天氣不好影響(20.9%)、鍛煉過程中身體會出現不舒服(16.8%)、壓力大沒有心情(16.1%)。對于客觀原因,我們認為盡管春天降水多、夏天炎熱高溫、冬天寒風凜冽、缺少場地器材等也是阻礙學生體育鍛煉的原因,但不應該為次找借口,而應該教會學生克服種種困難。沒有鍛煉伙伴是一大問題,應該引起重視,究其原因一是大部分學生喜歡的是籃球、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等需多人合作完成的健身項目,二在于絕大多大學生的健身意識尚未形成,健身習慣還未養成,喜歡鍛煉的學生找不到志同道合者。而因學習任務重沒時間參加體育鍛煉也成為重要原因,是認為部分學生因怕曬怕累怕出汗所致,尤以女生為甚??梢?,針對上述問題,改善學校的學習和鍛煉環境,因地制宜,深化體育課程,減少學生負擔,增加學生課余時間等改善。
3 對策與建議
(1)針對初中學生體育鍛煉“知行不意”現象比較嚴重的問題,學校應該堅定地推進體育與健康課程與教學改革,融合健康教育課程,豐富學生的認知水平。
(2)體育老師在課堂教學時,應重點教授學生優勢體育項目技術技能的掌握和深化。一使學生發揮優勢項目,呈現閃光點,樹立自信心;二要利用集體項目,表現自身價值,消除孤獨、自卑感;三要運用競爭項目,全面認識自我,增強上進心;四要切實貫徹“因材施教,區別對待”的教學原則。
(3)初中學生愛玩好動,勇于突破,興趣廣泛,好奇心強,常常以直接興趣為動力,這就要求體育與健康教學應從學生的情趣特點出發,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寓教于玩,這樣既能增強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又能在娛樂游戲中體現體育教學內容,達到體育教學目的。
(4)針對節假日學生體育鍛煉已經成為盲點和弱點問題,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解決:一是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在節假日期間向學生開放;二是有關體育部門要在節假日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活動,吸引廣大的學生參與;三是學生家長要積極配合,支持并督促子女參加有益的體育鍛煉和文化活動;四是各地政府要要加緊構建群眾性的多元體育服務體系,提高社會體育指導力量。
(5)進一步深化改革學校體育效果評價方式,積極推行“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發展并完善學生體質健康評價體系,克服和避免“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實施過程中的隨意性和可代替性。
參考文獻
[1]曲宗湖.學校健康教育指導[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
[2]曲宗湖.楊文軒.體育新視野[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
[3]鄒繼豪.等.面向21世紀中國學校體育[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0.
[4]王正倫.科學健身新概念[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
[5]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研究課題組.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