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會計核算是高校財務工作的基礎環節,是客觀準確的進行財務分析、編制年終決算和下年度會計預算的基礎,是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關鍵所在。如何建立健全與各高校具體情況相適應的相關操作規范,如何發揮會計核算對加強高校財務管理的積極作用,是值得高校會計工作者思考的問題。筆者多年從事高校的會計工作,在實際工作中遇到了一些問題,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本文結合部分工作實際,對相關問題進行了一些思考和討論。
關鍵詞:高校 會計核算 探討
中圖分類號:G647.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1(a)-0189-02
1 問題產生的背景
近10年來,我國的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隨著國家科教興國戰略實施和社會對高等教育需求的日益增加,各高校在學校校舍面積擴大的同時,連續數年擴大招生規模,在校大學生的數量大幅度增加。以我校自身近年來的發展為例,2000年我校對外招生1600人,在校本專科學生數量大約5000人;而2011年,我校對外招生達到5500人,在校大學生的數量已經接近20000人。與此同時,高校辦學資金來源出現了多元化的格局,辦學形式也更加多樣化,相應的經濟活動日益復雜和活躍。核算環境的不斷變化,使會計核算內部管理、賬務報銷、操作流程等各方面都有了新的變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工作中也不斷地出現一些新問題。
2 會計核算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2.1 會計報表的形式和會計科目在不斷地發生變化,而現行的會計制度和內部會計控制規范的建設步伐較慢
近年來,隨著財政政府收支分類改革的深化,高校的通用會計報表的形式和會計核算科目不斷地在細化。根據《上海市財政局關于進一步規范市級行政事業單位財政撥款會計處理有關問題的通知》的要求,2011年上海市高校的通用會計報表又進行了調整。和2004年相比,事業支出表由一張報表已經逐步演變為十幾張報表,分類更加細致,反映的信息量也不斷擴大。報表的變化,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高校的經濟活動的深度和廣度也越來越大。
然而與此相應的高校會計制度改革相對落后。現在執行的預算會計制度修定于1998年。該制度的問題突出表現在資產核算價值嚴重失真,這主要是由于固定資產不能計提折舊、收付實現制下收入與費用不能形成配比、以及對外投資的損失不能及時反映等。在制度的具體執行過程中,會計人員在面對不斷發生的新的經濟業務時,包括對某些科目的具體核算,感覺到該制度一定程度上已經不適應現在的高校會計核算的新形勢。
在內部控制方面,財政部《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基本規范》雖已實行,但是該規范多是從企業的角度加以規定,目前還沒有針對高校財務內部控制的相關規范性文件,致使在實際會計核算過程中缺乏政策和法律依據。
2.2 高校會計核算在票據審核和使用方面的困惑
2.2.1 發票使用過程的困惑:對于虛假發票的審核鑒別缺乏有效實用的技術手段支持。
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虛假發票已經成為各單位會計審核過程中需要高度關注的問題之一。現階段,發票的真偽鑒定是通過電話語音、網絡或者稅務機關,對所持發票的真偽進行查詢或鑒定,并由縣以上稅務機關發票管理部門對其發票進行真偽鑒定的過程。鑒定的過程還是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而且電話和網絡的判斷結論也時有不明確。在各高校的會計核算業務量巨大的情況下,每日審核的發票數量十分可觀,逐筆查詢真偽在各高校具體的會計審核報銷工作中顯然不現實。因此,在實際工作中主要靠會計人員的人工判斷,對經驗判斷覺得有疑問的發票再進行查詢鑒別。
發票報銷看起來是小事,但是,高校在科研課題經費、項目費、會議費、培訓費、辦公費等支出中報銷發票的真實性,直接影響財政支出的真實性的問題。
2.2.2 行政事業單位資金往來結算票據使用中的困惑:
2010年,為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監督,防治亂收費、亂罰款和各種攤派行為,財政部制定了《行政事業單位資金往來結算票據使用管理暫行辦法》(財綜[2010]1號)。新規定中,將資金往來結算票據使用范圍嚴格限定在行政事業單位暫收款項、代收款項,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各部門之間、單位與個人之間發生的其他資金往來且不構成本單位收入的款項,以及財政部門認定的不作為行政事業單位收入的其他資金往來行為。在財政部《關于行政事業單位資金往來結算票據使用管理有關問題的補充通知》中規定,沒有財務隸屬關系事業單位等之間發生的往來資金,如科研院所之間、高校之間、科研院所與高校之間發生的科研課題經費等,涉及應稅的資金,應使用稅務發票;不涉及應稅的資金,應憑銀行結算憑證入賬。
根據以上規定,高校的許多經濟業務僅憑銀行結算憑證入賬。然而,銀行結算憑證記載的主要是收付款單位名稱、金額、付款日期等欄目,比較簡略,提供信息有限,缺少該筆經濟業務涉及的具體內容。而且銀行結算憑證只能反映該筆款項的付出,對方單位是否收訖,缺乏印證。
2.3 高校會計人員普遍相對缺乏業務學習的機會
隨著高校會計核算的內容越來越復雜,對財務人員的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高校會計人員不僅要有良好的業務技能,對國家的基本財稅制度的掌握,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較強的責任心,還要掌握學校相關專業的學科特點及教師教學科研工作的特點,隨時更新財政、教委對新下達經費的相關要求。隨著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不斷成長和對外交流的日益頻繁,高校會計核算中國際結算和境外單據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高校比較注重教師的進修,而財務工作的職業培訓機會相對較少,而對具體做會計核算的人員針對性的培訓幾乎沒有。另一方面,市場上針對預算會計學習的相關資料也比較缺乏。
2.4 會計監督缺乏相應手段
會計監督和會計核算是會計的兩大基本職能。以往,在實際工作中,管理者往往重視會計的核算職能,審核人員也比較重視原始憑證的內容如數量、單價、大小寫金額相符、單位名稱填寫清楚,原始憑證合乎規定,業務審批及財務審批等報銷程序合理,手續齊全即可付款。而對原始憑證的合法性、真實性進行邏輯審核和職業判斷方面比較弱化,對該項經濟業務的本身的真實性也無從分辨。近年來,財政加強了對高校的財務工作的績效考核和對各高校會計核算的審計力度。每次審計和考核無疑對學校的財務工作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在審計過程中,我們深感在高校的會計工作中,缺乏操作性較強的規范性實施細則。
2.5 會計核算與預算相脫節
由于高校業務量較大,財務工作的職責分工比較細化,部分會計核算人員對預算的編制方法及內容了解的不夠深入,對每一年預算的新要求掌握的不夠透徹。因此,造成在會計核算不能嚴格按照預算執行,會計人員的核算普遍不注重經費是否符合預算項目開支范圍和預算執行進度。
3 針對以上問題,我校采取了許多措施,在規范核算和加強監督方面做了一些嘗試
3.1 修訂和建立學校的各項財務管理辦法
我校修訂了包括《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國有資產管理辦法》、《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預算管理辦法》、《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經費管理的若干規定》、《關于規范財務報銷的若干規定的通知》在內的各項財務規章。通過管理辦法的不斷完善,規范會計核算的具體行為。
3.2 會計核算在預算的指導下進行
會計核算過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預算執行過程。在核算過程 中對預算設立的項目按照預算要求進行審核,是提高財務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徑。因此,加強預算人員與核算人員的信息溝通,使核算人員隨時掌握預算的變化,是提高核算質量的必然途徑。因此要求預算人員對預算信息及時進行傳達,要求核算人員認真學習每年下達的預算。通過每月的預算執行情況分析,對資金運行情況進行監控,對不符合預算要求的資金使用情況及時的進行分析并反饋給各部門。
3.3 將財務管理和考核辦法納入到學校的目標考核體系中,使會計核算在監督職能上得到延伸
將財務處擬定的財務管理和考核辦法與學校的目標考核相結合,制定多項考核指標,如學費收繳完成率、應收賬款回收率、預算執行情況完成率等。通過各項指標的建立,對各學院的財務狀況進行了定量的考核。使會計核算在監督職能上得到延伸。
4 對繼續做好高校會計核算的一些思考
4.1 需要進一步改革和細化《高等學校會計制度》,增強制度的有效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建立高校專門的內部會計控制規范
財政部于2009年8月9日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布了新的《高等學校會計制度》(征求意見稿),在提高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滿足預算管理需要、固定資產核算方面有了較大的改革。這將給會計人員的具體操作提供制度的保障。但是,從具體執行的會計人員的角度來看,制度在很多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明晰,增強制度的有效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建立專門針對高校的內部會計控制規范。高校內部會計控制不僅僅針對高校的會計工作者,而應涉及高校內部與會計工作相關的各項經濟業務及其不同崗位,要建立涉及高校各項經濟業務及各個不同崗位的內控制度,以確保會計信息質量的可靠,防范會計風險。
4.2 研究開發操作簡便、高效實用的虛假發票的鑒別儀器
普及國家稅收政策知識和發票管理知識,提高發票的鑒別能力。使得不僅財務會計人員,包括學校的教職工都能掌握發票真偽簡易鑒別方法。同時,在稅控發票等技術手段之外,研究開發類似驗鈔機之類的發票鑒別儀器。
4.3 加強對會計人員的業務培訓和職業道德教育
提高會計人員綜合素質,是做好會計核算,加強財務管理的根本。上級部門以及各單位財務部門,可以通過崗前培訓、崗位繼續教育、相關業務交流學習等方法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技能。同時針對高校相關專業的學科特點及教學科研工作的特點,對高校會計核算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進行系統培訓。使其專業知識和技能不斷地得到更新、補充和提高,成為具有較高理論水平和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人員。通過警示教育、職業道德規范的建立,提高自律意識,建立良好的職業道德,從而有效的防范會計風險。
參考文獻
[1] “虛假發票報銷問題”審計的實踐與思考,程力行.交通財會2010.03(總第272期)81.
[2] 財政部行政事業單位資金往來結算票據使用管理暫行辦法(財綜[20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