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學是一門抽象性很強的基礎學科,學好數學是學好專業課程的基礎。技工學校的學生大都數學基礎較差,再加上數學自身的學科特點,許多學生對數學望而生畏,甚至喪失學習信心。數學學習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專業課和其他學科的學習進程,也影響到這些學生走出校門后的可持續發展。如何幫助學生學好數學這門基礎課,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主要根據筆者多年教學過程中的心得體會,談談對技工學校數學教學的思路和見解。
關鍵詞:數學教學 存在問題 見解
一、目前技校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發現:首先,進入技工學校的學生大多是在初中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差生”,他們沒有很好的學習習慣,并且基礎較差,對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其次,由于數學本身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若教師在講課過程中無法深入淺出地用形象具體的語言進行教學,就會造成學生理解和學習上的困難;最后,教學內容多,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拼命趕進度,沿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導致學生對教師講授的內容根本沒有消化吸收的時間。另外,在教學過程中,也忽視了對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能力的培養。怎么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成績,成為擺在每個技工學校數學教師面前的難題。
二、提高技工學校數學教學的見解
1.以愛去刺激、引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老師應增強與學生感情的交流,充實尊重和信任學生,增進與學生的友誼,熱情地幫助他們處理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使學生對教師有較強的信任感、友好感、親近感,那么學生自然地過渡到喜愛你所教的數學學科上了。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的另一種方法是:老師通過數學或數學史的故事,讓學生了解數學的發展、演變及其作用,了解數學家們是怎樣發現數學原理及他們的治學態度,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采用分層次教學模式進行教學
分層次教學模式是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主動性及基礎把學生分成A、B、C三個層次,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對其進行教學。分層次教學是依據教材的內容和教學大綱的要求,按照基本目標、中層目標、發展目標這三個層次對學生進行教學。在分層次教學過程中,不但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層次劃分,作業及課后練習也應進行層次劃分。分層次教學中的層次設計,主要是為了適應學生認知能力及接受能力的水平差異,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學到最基本的知識,并得到逐步提高,逐漸縮小學生間的差距,從而提高全體學生的素質和知識水平。但是,教師在實施分層教學的過程中,也要照顧到學生因層次劃分產生的消極心理現象,及時發現問題,做好心理疏導工作。這也要求教師要提高業務素質,認真備課,掌握教材的知識體系及大綱的能力要求,做好教材的層次劃分。
3.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要教授給學生知識,還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應該要求學生做好課前預習,預備鈴響過之后,要及時把學習工具準備好,并調整狀態;在上課時,要認真專心聽講,跟上老師講課的思路,積極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對于課堂練習,要求學生獨立認真思考,勤動手勤動筆,不懂就問;課后要求學生要認真復習,及時總結學習內容,及時獨立地完成作業。
4.設置障礙,刺激學生進行探索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數學老師完全可以從波折教育中借鑒經驗,讓學生在超過障礙中養成不斷深入研究和發現認真學習與思考的習慣。比如,用列舉法表示下列集合,B=﹛x︱0<x≤5,x∈N﹜。老師在出題時,可以存心省略掉x∈N的條件,然后在學生進行運算后,經過老師提示,學生會發現運算整個過程存在障礙,條件不充足,符合0<x≤5的實數有無限個,結論很難得出。這樣的障礙設置其實便是為了強化學生對數學難題中的局限條件的重視程度,是一種間接的教學方式。可是在學生沒有意識到難題所在的情況下,老師可以引發學生進行思考,尋找難題出現的原因。讓學生的心理處于一種“欲求而尚未得”的狀態,在超過障礙中,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
總之,技工學校的數學教學要結合數學自身的特點,不斷改進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真正掌握專業所需要的數學知識,達到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孔企平.數學教學過程中的學生參與[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陳向明.在參與中學習與行動[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3]杜玉祥、馬曉燕.數學差生問題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4]鄭毓信.數學教育:從理論到實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單位:廣東省肇慶市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