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構建高校和諧校園,必須實施依法治校。依法治校是提高高校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高校管理必須適應形勢變化,確立依法治校理念。
關鍵詞:高校 依法治校 制度建設
依法治校是推進我國全民素質教育和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是維護高校學生、教師和學校的合法權益,增強學校領導、教師和高校學生的法制觀念和依法辦事的能力,提高學校依法決策、民主管理和監督水平的有效途徑;也是實現學校管理科學化,促進學校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徑。
一、提高高校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是依法治校
1.依法治校是實行民主管理、全心全意依靠廣大教職工辦學的具體體現
高校是知識分子聚集的地方,是人才之家,高等教育必須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和原則。高質量的教學和高水平的科研,需要由高質量的民主和諧的創業環境。新世紀隨著改革開放和民主法制建設步伐的加快,物質文化水平的提高,廣大師生員工的民主法制意識普遍增強。這就要求,高校管理必須充分滿足廣大教職工積極參與學校民主管理的要求,讓他們知校情,參校政,督校務,充分發揮每一位教職工的聰明才智,激發他們的主人翁積極性和責任感,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因素,讓他們所思所想所需所要充分展示出來,集思廣益,民主集中,真正實現決策的民主化和科學化,使依靠廣大教職工辦學的思想得到具體落實。
2.依法治校是維護師生合法權益的需要
學校的主體是廣大師生員工,在依法治校過程中,必須體現師生的主體地位。依法保護師生對校內事務的知情權、批評權、建議權、參與權、管理權和監督權,保護師生的利益和個人發展的合法權益,是高校保持內在活力的關鍵和最終動力。高校離開了教職工的辛勤勞作和嚴謹治學,就不能培養出高質量的人才和高水平的科研成果。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教學資源的嚴重不足,大部分高校的教學質量有所下降。有些高校制定的校紀校規與國家法律法規相沖突,處罰學生隨意性大,學生權益受到侵犯,難以得到有效的法律救助。因此,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也要求依法治校。
3.加強高校內部管理、提高辦學質量和辦學效益迫切需要依法治校
近年來,在高校中,由于缺乏法制,許多方面無法可依,也有許多方面有法不依和執法不嚴,校園環境缺少一種濃郁的民主和法制氛圍。在教學管理、科研管理、財務管理、人事管理、學生管理、后勤管理、物資采購、工程建設、校務公開等各方面都缺乏規范正當的程序,出現了一些亂象,這些亂象反過來嚴重影響了高校的辦學質量和效益。產生這些亂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法制缺乏、缺漏并輕視法制的結果。
二、建章立制,規范管理,加快依法治校進程
實踐證明,制度建設具有穩定性和長期性,不為領導人的更替及其意志的改變而改變,是依法治校的長效機制。在建立現代大學制度的進程中,應當明確政府的責任是宏觀調控,高校自身的責任則是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努力建立“學校自治、教授治學、校長治校、民主管理”的格局。為此,高校必須建立學校主要領導親自抓依法治校工作的責任制度,成立一個由學校主要領導、校內有關部門如工會、紀檢監察、教務處、學生處等負責人組成的依法治校工作領導小組,定期研究、及時了解和解決依法治校工作的重要問題,明確機構,責任到人,歸口管理,綜合協調本校依法治校的相關工作。
建立健全學校各項規章制度,提高學校管理效率。制度體系的建設要服務于學校改革與發展,服務于創造性人才的培養。為此,在制度體系建設過程中,應堅持以人為本、以師生為本的原則。建立領導分工負責制度和獎懲機制,增強領導的責任感;高校要在章程的統領下,進一步建立、健全學校黨委和行政議事制度、教代會和校務公開制度,規范決策和研究工作的程序,使民主集中制原則得以貫徹執行,以保證學校重大事項的決策民主和科學;建立教學管理、學籍管理、學術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財務資產后勤管理等各項管理制度;建立以教師為本的管理制度,形成公開、公平、公正、客觀的學術評價和人才競爭機制,建立校內教師申訴渠道,依法解決教師與學校的爭議,維護教師合法權益;建立融教育、服務、咨詢、保障為一體的學生工作管理制度,建立校內學生申訴制度,保障學生申訴的法定權利。保證各項規章制度與文件的權威性和嚴肅性,使學校管理的各個方面都有章可循,依章辦事,嚴格執法,違法必究,使管理者置于法規制度之下,使法規制度真正落到實處,充分實現校內各項工作有序管理,依法而治,全面提高管理效率。
內強素質是提高高校管理水平的關鍵所在。干部是高校管理的主要力量,他們在管理中能否嚴格按照法律和制度辦事,關系到依法治校的效率。因此,提升高校干部的法律素質就顯得尤為重要。另外,在選拔使用干部時對其法律素質也必須高度重視。
(作者單位:淄博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