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想盡辦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的心理、思維和個性都得到良好發展。讓學生在輕松中提高語文應用能力。要使學生由厭學變成樂學,可從鼓勵引趣,求知激趣,競賽促趣,情景創趣等方面入手,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愉快的情景中學習語文。
關鍵詞:語文教學 激發興趣 厭學 樂學 方式方法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所謂“好”“樂”就是興趣,興趣是獲得知識、開闊眼界、豐富心理活動最重要的推動力。人們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就會主動去認識它,研究它,從而獲得豐富的知識和技能。
當前,技校學生語文學習動機十分欠缺,大多數學生沒有認識到語文學習的重要性,學習處于被動狀態,厭學情緒較濃。要改變技校生的語文學習現狀,就必須重視培養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墨守成規的語文教學法無非是“作家作品分析,分段分層次,明確主題”而已。如果篇篇課文如此教學,學生就會感覺單調、乏味,久而久之厭倦心理就會產生。單調無變化的教學方法給學生造成心理上的壓抑,精神上的疲勞。那么,怎樣才能激發技校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調動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把被動學習變成主動求知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一、以鼓勵引興趣
從初中進入技校,學生看到的是新學校,接觸到的是新老師,相處的是新同學。對于他們來說,一切都是新奇的,他們渴望了解,渴望熟悉。于是筆者結合職教語文以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和應用能力為主這一特點,在開學第一周的第一節語文課,便以《我》為題進行口頭作文訓練。指導時,筆者鼓勵大家說:“看誰最勇敢,能在陌生人面前第一個走上講臺;看誰能把自己的性格愛好、長處短處、成長經歷、家庭情況按一定的順序有條理地告訴老師和同學,最早與大家成為朋友。”片刻的沉思之后,一個學生大膽地走上講臺,其他同學都向他投來了欽佩的目光和微笑。盡管第一個同學的發言并不很完整,但筆者還是以鼓勵為主,充分地肯定了他的表現。緊接著大家爭先恐后地走向講臺,第一次口頭表達訓練成功了。筆者認真地總結了第一次口頭作文,夸學生有自信,夸他們表達能力強,并因勢利導指出他們口語表達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職業學校學習語文的具體要求。不久,筆者還針對技校生愛上QQ的習慣,鼓勵他們在QQ空間里以《我的故事》為題寫一寫,讓更多人了解自己。為了刺激學生的積極性,還加學生為好友,通過QQ平臺對他們所寫的故事進行評論。這樣學生在老師的鼓勵下大大提高了學習語文的興趣,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二、以求知激興趣
熱情向上、求知欲強是當代技校學生的特點。教《感動天地,震撼你我》時,筆者由淺入深,首先讓學生觀看“感動中國”頒獎禮的視頻。讓學生邊看邊想,這些人物中哪些地方感動了自己,然后分組說說最感動自己的地方是哪里,以此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緊接著要求學生試用一兩句話概括人物的特點。最后就結合文中頒獎詞的特點,讓學生在比較中領悟頒獎詞的準確性。教學時,筆者又趁熱打鐵,讓每人想一想班中哪個人感動過自己,并為他設計一份頒獎詞。然后選出優秀的在班中讀一讀,這樣就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應用能力。從觀看到評價,再到分析,最后到運用,全過程學生都處于一種積極參與的狀態。一堂課下來,師生都覺得輕松愉快,學習語文的興趣高漲。
三、以競賽促興趣
課堂教學中競賽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如新課的字詞讀音、釋義比賽,提高學生使用工具書的能力;背誦比賽,可以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造句比賽,一賽速度,二賽準確,三賽新穎,提高了學生思維能力;說話比賽,即圍繞一個主題思考;賽構思,賽說得清楚有條理,提高學生口頭表達和思維能力。參賽方式有個人的,也有集體的。同學們參與比賽情緒高漲,思維活躍,見識廣博。在教完說明文單元時,筆者以“我家鄉的特產”為題,按學生所在市縣進行分組,每組派代表有順序地介紹,講得不全面或聲音小別人聽不清的“罰唱歌”,“獲釋”后再派代表補充重講。這樣,將學習寓于“游戲”似的競賽中,學生感到輕松、有趣、愉快。
四、以情景創興趣
創設和諧的教學情景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激活學生敏捷的思維和亢奮的情緒,讓學生在快樂中快速、高效地掌握知識。筆者在教學時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教學情景的創設。
1.運用生動的語言創設教學情景
語言是師生之間交流的主要媒介。生動的語言可以渲染良好的課堂氣氛,使學生的情感與課文表達的情感一致,與教師產生共鳴。筆者在《鄉愁》一課的導入中動情地說:“同學們,自從踏進技校門檻后,你們難得在家住上一宿,吃在學校,住在學校,玩在學校。在這些漫長而又短暫的日子里你們有過想家的時候嗎?臺灣,離開大陸孤獨漂泊已有五十多年了,但游子對家鄉的思念卻依然如故,一日未減。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聽聽臺灣詩人余光中的心聲,去感受那濃濃的思鄉之情吧。”生動的語言激發了學生已有的情感體驗,使他們一開始就進入了詩人思鄉的情境,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為本節課開了一個好頭。
2.采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教學情景
由于技校學生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均處于直觀、具體的感受階段,因此,通過圖畫、多媒體課件、表演等方式創設情景,能讓學生接受到直觀的知識。例如,筆者在教學《我有一個夢想》一課時,首先給學生播放了馬丁?路德?金的演講視頻。在短片中,馬丁?路德?金的演講感情充沛,詞句嚴謹,比喻精妙,排比犀利,場面熱烈,觸及學生心靈,讓學生贊嘆不已。看完后筆者就抓住時機,說道:“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的演講稿,看他是如何把感情表現出來的。”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好!”此時學生興致勃勃,產生了積極的情感。
3.學生置身角色創設教學情景
筆者在教學小說《項鏈》時,請十位同學扮演瑪蒂爾德、丈夫、同學、以及參加晚會的人等角色。以課本劇的形式再現課本內容,讓學生親自體會課文里人物的心理,把瑪蒂爾德的愛慕虛榮追求享受“暴露”在課堂上了。用課本劇教學《項鏈》,使學生耳目一新,這樣就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讓學生樂學就要以教材為基礎,以學生的心理特點為依據,結合學校的教學環境,大膽采取多種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這是一條可行之路。學生有了興趣,就不會厭學了,就能在快樂中掌握語文知識,應用語文的能力就會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柳斌總編,周宏、高長梅主編.素質教育百科叢書.課堂素質教育手冊[M].北京:九洲圖書出版社,1998.
[2]林崇德主編,李洪玉,何一震.學習動力[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
(作者單位:肇慶市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