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華北地質勘查局核工業二四七大隊,前身是核工業東北地質局二四七大隊,始建于1958年,致力于國家和地方礦產資源基礎地質的勘察、巖土工程勘察以及基礎施工等。一直以來,為國家建設提供地礦勘察及探礦作出了很大的貢獻,近年來,該局憑借其雄厚的技術實力和一支技術精湛的團隊,將業務延伸到了國外。以下是天津華北地質勘查局核工業二四七大隊在老撾找礦的紀實。
3月初,我們帶著領導的信任和親人的囑托,遠離國門,奔赴古老而神秘的國家——老撾,進行野外工作。
這次任務所涉及的工作面積達498平方公里,任務的第一階段,是在雨季之前,也就是6月前,對主河道及重泰金礦點地區進行重點化探取樣、路線地質調查及主河道重砂調查取樣工作;第二階段是在9月份雨季結束后完成項目區化探水系沉積物測量及路線地質調查工作,為下一步提供靶區。
在前一階段的近百個日夜里,我們攀山崖,鉆溶洞,在荊棘叢生、毒蛇和毒蟲出沒的灌木叢穿行,終于如期完成了榮卡姆金礦項目前期工作,得到了甲方及澳大利亞評估專家的一致認可。
攻 堅
每天的清晨,我們迎著初升的朝陽,踏著清涼的露水向工區出發。一路走來,山路崎嶇,峰巒陡峻,有時我們要涉水淌過齊腰深的河水,有時我們要像攀巖運動員一樣緊貼巖壁向上攀爬;有時為了一個點,為了一條線,要繞行一座山。工作時,大家都是找一根木棍,啪打著前面的草叢,試探著齊腰深的湖水,一步一步地朝預定地點走去。老撾的天氣陰晴輪流變幻,剛才還是艷陽高照,頃刻間就下起了暴雨,澆了個透心涼,我們的衣服從早晨八時到晚上七點都在雨水和汗水的浸泡中,從來沒有干過;腳泡爛了,身上得了濕疹,擦點藥,減少點痛苦,咬著牙也要完成每天的工作。
記得一次野外作業,我們必須蹚過一片水域。水里的螞蟥密密麻麻,蠕動不已,看了直起雞皮疙瘩。但是為了工作,大家挽起褲腿,深一腳淺一腳地下去了。這下可不得了,聞到腥味的螞蟥迅速向我們腿上附集,叮住就不松開。大家的腳頸、小腿上布滿了血印,止不住地流血。
路途遙遠,我們的午飯通常在山上吃,攤開一團一團的糯米飯和榨菜,和著礦泉水狼吞虎咽往下咽,看著大家的樣子,這頓“野餐”比吃山珍海味還津津有味。飯后又投入到地表踏勘、溪溝采樣、探槽素描等緊張的工作之中。傍晚時分,天邊的落日把大地染成一片金黃,我們背著采集的樣品,拖著的疲憊身體回到了駐地。
關 懷
該項目是老撾目前最大的金礦項目,也是我們天津華勘247大隊目前所接到的最大的境外礦產勘查項目,對我們而言,該項目是走出國門,打造地質勘查品牌,并與國際接軌的極好機遇。因此,從大隊領導到院領導對該項目都高度重視。接到項目后,立即抽調精兵強將組成項目組,王宏波副總工程師擔任該項目的項目負責、地質勘查院副院長嚴振合親臨現場指揮。期間,王總和嚴院長還承擔起了照料我們的飲食起居。他們每天天蒙蒙亮就起來,給我們準備可口的飯肴,噓寒問暖。3個月時間里,大隊長趙海軍曾兩次親臨現場實地考察,并幫助我們解決困難。領導的關懷與激勵,使我們始終沒有因困難而怠慢暗暗下定決:不管多難,也要按時按質完成該階段的工作!
收 獲
在短短3個月的時間里,我們經過艱辛的拼搏和努力,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完成水系沉積物取樣625件,揀塊樣56件,光譜樣108件,巖礦樣10件,重砂樣231件,控制面積達60多平方公里。同時對工作區的地質、人文情況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為下一步工作方案的制訂和具體開展奠定了基礎;同時這次重砂測量取得了良好成果,也為我們尋找巖金礦床帶來了線索和信心。
澳大利亞SRK國際評估專家馬修和甲方老撾副總經理王青林也曾到礦區檢查,對我們的工作都給予了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