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職業教育的不斷發展,職業教育教學方法與手段日益多樣化,重視實訓、培養“高技能人才”、以職業為導向的培養模式被廣泛認可,與社會接軌、崗位模擬的實訓課成為高職院校的重要學習形式。據不完全統計,實訓課的比重在高職教育重已接近甚至超過50%。而在我國作為高職院校指導性的16號文件中也指出“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發展中的一個類型,肩負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國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也從國家政策層面確定了實訓課在高職院校的重要意義。
“以項目為驅動,以任務為載體”這是戴仕宏教授倡導的新型有效的高職教育模式之一,也在高職院校中產生了深遠有效的行動力。以這種方式組織管理課堂,學習效果好,老師輕松,學生愿學,能給課堂帶來良好的互動效果。
我們知道,高職學校的生源學習素質較差,如果像普通本科院校一樣講述理論,學習效果一般都很差,一方面因為他們不愿意學,只是混文憑;另一方面因為基礎太差,既學不會,也聽不懂。所以用任務帶動他們學習,就好像是量體裁衣,能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職院校的物流專業作為一門較新的學科門類,為社會培養實用型基層物流操作人員作出了重大貢獻,適應了當前電子商業化的信息社會。
作為高職教育者,我們看到了方向,但問題還是存在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內容的陳舊化,市面上的高職物流教材五花八門,但內容都和現實工作崗有一定距離。以供應鏈管理這門專業核心課程來講,案例陳舊,一講供應鏈就講惠普打印機的案例,似乎很難再找到令人信服的好案例來,而其它核心課程也是圍繞著運輸與倉儲來講的,案例無法與日俱新,這與日新月異的物流行業卻是相反的。
2)學生學習的被動化,學生在傳統教學中,以學為主,以聽課做筆記為主要方法,以被動的學習形式接受知識,在陳舊的教材內容上,學生更易顯得沉悶,想學的學生也不能全程關注,不想學的學生干脆玩手機或睡覺,學生與老師都對學習效果不合意。
3)教學組織的單一化,以往的教學中,多是以講課為主,以案例為調動課堂氛圍的主要手段,以測試讓學生參與到學習過程中,而這些手段已不能滿足個性鮮明的九零年代的學生們。
4)以教師為核心的灌輸教學,現行的教育方法中,教師滿堂灌,學生滿堂聽還是普遍的教學形式,雖然有著各種不同形式的改良,但還是一種老師為主,學生為輔的教學組織形式。
針對以上問題,從理論上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做到從教學內容的陳舊化到社會化、學生學習的被動化到主動化、教學組織形式的單一化到多樣化、以教師為核心的灌輸教學到以學生為核心的互動教學的轉變,不斷改善,不斷進步,適應現在的高職教育理念。
5)教學內容的社會化,高職教育強調的是“高技能人才”,培養的是適應快速適應工作崗位的職業化教學,以職業為導向,換句話說,高職院校就是一個人從學生到社會化人的轉變的待轉區、緩沖區,是連接社會與學校的重要鏈條。所以,我們強調高職教育要適應社會,與日更新,教材的更新最重要。16號文件中提到“要積極推行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把工學結合怍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工學結合的教材最符合現行的高職教育理念。
1)學生學習的主動化,高職學生教育中實訓課堂要求學生參與進來,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得出相應的理論,學會真正的崗位工作內容,用好任務,管好課堂。
2)教學組織形式的多樣化,高職教育,倡導多樣化教學,學生操作,教師指導,互評等等多樣化教學,在明確知識目標與能力目標后。
3)以學生為核心的互動教學,高職教育的“項目化改造,任務驅動”是未來發展的趨勢,所以,高職教育中,實訓課是實訓課,理論課也應該以實訓的理念來學習、講授,學生是主角,課堂上學生在評價、在創造、在學習,老師只是個指導者,是配角。
我們以物流課程中的專業核心課《供應鏈管理實訓》為例,用創新手段組織與管理課堂教學,收到良好效果。
課堂組織與實施過程——基干工作崗位設置課堂任務:
1)實訓材料準備:兩張A3紙、筆、便貼、籌碼、統計表
2)實訓分組:
四人一組,分別代表供應鏈的四大角色:生產商一分銷商一零售商一客戶
角色扮演,使每個學生有事可做
3)實訓操作講解:
按教師的要求自制沙盤,教師講解角色模擬操作過程并配以錄像直觀演示;
教師先親自指導每組的小組長,再由小組長指導組員,并評出最好小組長及最配合組員;
對于模擬演練還不理解的同學,由老師及已熟悉的同學共同指導;
當全部小組都能正確模擬時,角色扮演游戲正式開始。
4)實訓過程:
小組正式開始演練一個推動式供應鏈的采購與銷售送貨過程。
每組一般用時90分鐘。
5)數據統計與分析:根據預設的采購成本價、銷售價、經營費用等核算整條供應鏈的收益,評出利潤最大小組及利潤最小小組,把兩組數據拿出來,進行數據分析,得出在采購(或生產)與銷售過程中用什么方法利潤將會最大,再由同學自己歸納相應的供應鏈管理理論
6)小組利潤評比:每小組數據錄入、圖表統計、匯總,進行小組總利潤排序,每個角色利潤排序。
7)小組課堂總結與心得體驗:由小組收集原始數據及統計圖表,對于角色扮演的游戲過程及學習到的知識點或遇到的問題等做一個總結報告,并展示。
總結:以上課堂組織形式做到了內容的社會化(基本真實地反映了銷售、采購、庫存的工作流程)、學生的主動化(學生主動參與,團結合作,力爭利潤最大化)、組織形式的多樣化(自制道具、自由組隊、角色扮演、團隊合作、利潤計算與評比、圖表制作、數據分析、報告總結與展示)和以學生為核心(整個學習過程老師只是提供咨詢的配角)四大轉變,所以教學效果良好。從筆者三年共三次450人次的實訓調查情況來看,學生人人參與,參與程度明顯提高;學生變得主動積極;學習理論更輕松;老師和學生雙方滿意度都很高。
以實訓的形式講授理論,事半功倍,學生想學、好學,教師輕松,課堂氛圍活躍、學生沉浸于自己的角色中,用任務填滿學生的手與腦,在動手中獲得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