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看見這樣的思想政治課:教師在講臺上口若懸河的時候,有的學生無精打采地看著老師;有的學生在桌子下面偷偷地做其他作業或其他事;有的甚至干脆趴在桌上了。那么,是什么原因讓思想品德課失去了活力呢?我們又如何才能讓學生喜歡思想品德課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 導入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若能設計出一個新穎有趣的開頭,就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增強參與熱情,喚起學習動機,激活思維,收到先聲奪人的效果。導入,是一節課的開始,其導入語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一個音定準了,就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就很容易吸引聽眾。一節課,導入得好與否,直接影響到該節課的質量。在教學中,我特別注重精心設計導入新課的不同方式,如“詩歌、名言”、“手機短信”、“時事熱點”、“表演小品”、“成語(詞語)接龍賽”、“幽默故事”、“播放音樂、視頻”、“欣賞漫畫”等。例如設計“感悟青春”的導入,我首先播放青春健美操視頻,同學們在激昂、強節奏的樂曲聲中,感受到青春的活力與激情;在講“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時,播放音樂《愛我中華》;在講“對外開放基本國策”時播放《北京歡迎你》,在講“計劃生育基本國策”時用了兩張漫畫,“苦難的地球母親”和“地球旅社已滿”引出人口問題的嚴峻性。講“保護環境”時借用了五言絕句: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每句配上反面的圖畫,讓學生直觀深刻的感受到環境問題非常嚴峻,不容忽視。這樣學生對學習內容也就產生了濃厚興趣。
2 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課堂
教學過程是師生間共同參與、交流、互動的過程。實質上,是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要讓思品課成為最受學生喜歡的課,就必須牢牢樹立學生為主體的觀念,摒棄填鴨式、強行灌輸的教學模式。因此,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教學形式,把主動權交給學生。那么,自主、合作、探究就是一種很好的教學形式。教學中教師要做到:(1)轉換角色,教師由教學過程的操作者、主宰者變為引導者,讓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變為學習的主人,在此,教師的引導可以通過創設情境、選取典型材料、設計學生活動以及有針對性的問題等形式來發揮作用,讓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遵循問題解決式的思路從而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2)充分相信學生,全方位放權。學生能自學的知識留給學生自主學習,學生有能力回答的問題留給學生自主思考作答,學生不容易回答的問題放給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總之,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培養閱讀習慣、獨立思考精神和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總結概括的能力。(3)豐富教學形式,可采用自主式、討論式、辯論式,記者采訪、小品表演等形式,強調學生之間的合作,共同解決問題。例如:在《直面挫折》中我選擇了田甜和小新的故事材料交叉使用,如果整堂課都在看故事材料——討論問題——得結論,未免有些單一、枯燥,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除了采用討論式,我還采用了小品表演、記者采訪的活動形式,在這種環境中,學生增強了參與意識和成就感,興趣盎然,樂在其中。
3 生活化的課堂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并強調:“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新課程改革重視教育與生活的聯系。新課程標準認為:真正有效的思想品德課教學必須回歸學生的世界,回歸生活的世界,回歸現實的世界。而人的思想品德正是通過對生活的認識和實踐逐步形成、完善的。因此在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中,要走出照本宣科,空洞說教,要注入生活的內容和時代的“活水”,做到“用生活來教育”,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學習生活。
4 情感化的課堂
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應該體現出民主與平等的現代意識。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的興趣與積極性的高低,常依賴于對教師的情感。由此可見,高尚純潔的愛則是師生心靈的通道,是啟發學生心扉的鑰匙,是引導學生前進的路標。教師除了要有人格魅力外,在教學中,還要以一顆火熱的心愛護學生,真誠地對待學生。對學生要一視同仁,才能贏得學生的信賴。在生活上關心他們,在學習上幫助他們,在課堂上注重多表揚少批評,經常走到他們中間,找他們談心,參加他們的活動,為他們服務,這樣才能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尤其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更應多給他們關愛,多找出其閃光點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只有這樣,建立了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學其知,對這科產生興趣。
5 重視及時有效的評價
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學會賞識學生,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給予肯定和鼓勵;應隨時拿起表揚的武器,幫助學生維持積極的情緒,樹立我能行的信心。
在日常教學中,有的課堂評價語言形式過于單一,只是簡單的重復著“太好了!”“你真棒!”“你讀的很好!”到底好在哪里?評價很籠統,針對性不強,缺乏一定的導向作用。要使課堂評價真正具有激勵作用,要求教師課堂采用多樣、靈活、生動、豐富的評價語言,杜絕籠統模糊、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評價,并對課堂評價用語提出了具體要求,課堂上抓住學生的不同特點,給學生一個具體的、恰當的評價,即:要有針對性、啟發性、真實性、引導性、激勵性、藝術性等。
總之,想讓學生喜歡思想品德課,那么教師就必須下一番苦功夫,要圍繞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認真鉆研教材,選擇靈活多樣、切合實際的方法,不斷探索、不斷總結,以求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主動性。有了這些新認識、新做法,再加上我們思想品德教師的努力,我相信學生一定會喜歡思想品德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