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卜哥”韓紅剛不用再擔心菜會爛在地里,也不用為明年菜賣給誰發愁了。他引發的微博賣菜熱潮,卻風生水起。不少微博賣菜人,請求網友購買“愛心菜”。菜真的多得賣不掉吃不完?一邊是農民菜賣不出去,一邊是市民感覺菜價不見降,原因何在?
“蘿卜哥”成功“上岸”
韓紅剛開始了微博賣菜——他家3萬斤紅薯很快銷售一空;鄭州一家餐飲公司和他簽下20萬元訂單,要求定向種植蔬菜;上海農產品(11.15,0.18,1.64%)交易博覽會邀請他參會,給他提供免費攤位……
還有很多人,試圖順著韓紅剛的腳印往前走——通過微博發布蔬菜滯銷信息,呼吁愛心人士幫忙購買。與此同時,“蔬菜滯銷”的信息逐漸在網絡上擴散開來。不斷涌現的“蘿卜哥”,引起新浪河南及媒體的關注。經過整理,新浪河南新聞編輯周子媛發現,網友發布的多是一個村或一個地區的滯銷信息,主要集中于新鄉、商丘、洛陽、南陽等地。
2011年12月初,新浪河南通過微博征集蔬菜滯銷信息,繪制出 “河南蔬菜滯銷地圖”,將滯銷的農產品情況以及聯系信息發布在“微博菜市場”專區,呼吁市民、企業、商場、食堂,飯店購買,幫菜農過個好年。“開封縣約13萬畝胡蘿卜滯銷,夏邑縣李集鎮約2億斤大白菜滯銷……”在“河南蔬菜滯銷地圖”上,蔬菜滯銷信息標得清清楚楚。同樣賣不出去的還有茄子、山藥和蔥。12月17日,“微博菜市場”第一次搭建蔬菜直銷平臺。
周子媛:第一次搞活動,當天30噸蔬菜全賣光。
周子媛大致統計了一下,截至目前,通過“微博菜市場”,前后累計幫菜農銷售蔬菜近百噸。
網絡賣菜熱度逐漸退溫
網上賣菜,可謂幾家歡樂幾家愁。
南陽新野縣村民王進峰:微博發了十幾天,沒一點兒反應。
據他估計,新野縣種植的包菜有10萬畝,今年銷量也不好。聽朋友說有人開微博賣菜,他試了下,沒啥效果。
王進峰:我主要做蔬菜代理,幫菜農找銷路,賺些中介費。
網上,發帖求助的蔬菜代理人并不少。龐大的求助隊伍,也讓新浪河南力不從心。
周子媛:通過微博幫菜農賣菜,這只是種嘗試,要根本解決,可能還遠遠不夠。
新浪河南另一編輯:這段時間,發帖賣菜的信息比以前少多了。
光說菜滯銷,就是不見降價
“光說菜多不好賣,就不見便宜。”鄭州市民王女士有點想不明白。
前天下午,在她家附近的經北二路上一家農貿市場里,各菜攤上方掛著牌子上清楚地標注著價格:白菜0.6元,蘿卜0.5元,胡蘿卜0.7元,包菜0.6元,大蔥1.0元。
一位崔姓女老板:菜都是在劉莊蔬菜批發市場進的,近期價格沒有大的波動。
2011年12月30日,“映月路”路上,一輛賣菜的昌河車停在馬路邊,旁邊圍了不少市民,每人都掂著幾袋胡蘿卜,一袋兩塊錢,有10斤!蔥按捆賣,一斤幾毛錢,比菜市場便宜一多半!不遠處一家店里,大蔥的標價為1.5元每斤。
鄭州市農副產品交易中心副總經理張俊達:蔬菜從地里到市民手中,轉了兩三次手,菜價能不貴嗎?
(文章來源:大河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