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生產信息監測擴大到
580個重點縣
農業部2012年將把蔬菜生產信息監測擴大到全國580個重點縣,及時發布預警信息,指導農民合理安排生產,增強面向生產經營者的信息服務能力,解決好目前信息供給中存在的農民“聽不懂、看不到、用不上”問題。這是記者2011年12月28號從全國農村工作會議上得到的消息。
2011年,農業部啟動了蔬菜生產信息監測預警工作,在全國200個重點縣監測20種蔬菜的播種面積、產量、上市檔期及產地批發價等生產信息。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會上表示,將繼續推進國家級專業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支持生產基地、專業合作社就地建設農產品窖儲、加工、包裝、貯存等配套設施,發展一體化冷鏈物流體系。同時,推進“農超對接”、“農校對接”、“農社對接”,組織實施國家物聯網應用示范工程農業項目,完善信息服務平臺,探索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
商務部將扶持培育一批大型
農產品批發企業
據悉,2011年12月22日,商務部、發改委、農業部等七部門聯合召開電視電話會議,貫徹落實近日下發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鮮活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的意見》,研究部署進一步加強鮮活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工作。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出席會議并作講話。
姜增偉表示,要著力提高流通組織化程度。扶持培育一批大型農產品批發企業,鼓勵開展直銷配送;引導經銷商實現公司化、規?;⑵放苹l展。扶持培育一批大型農產品零售企業,發展連鎖經營,擴大經營規模,降低經營成本。扶持培育一批大型農產品運輸企業,積極發展第三方物流,鼓勵企業開展共同配送和統一配送,提供倉儲、運輸、包裝、加工等增值服務,提高物流效率和物流服務水平。扶持培育一批產銷聯營的大型鮮活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及其他農業合作經濟組織,大力推動產業化經營。
“煙農21號小麥新品種”
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大眾網2011年12月27日消息稱,2011年 12月24日,受山東省科技廳委托,煙臺市科技局邀請中國工程院程順和院士、國家小麥首席科學家肖世和研究員等國內知名專家對煙臺農科院小麥所完成的“抗旱、節水、高產、優質小麥新品種煙農21號的選育與應用”進行了省級成果鑒定。該成果針對小麥抗旱、節水、優質、抗病全面結合的重大生產和科學難題,從親本選配開始,確立抗旱、節水、優質、抗病等性狀互補的原則,建立了“抗旱與節水性交替選擇和平行鑒定”的育種程序與鑒定方法,結合抗旱節水的形態生理指標和高分子量谷蛋白優質亞基(1,17+18,5+10)標記輔助選擇,育成了抗旱節水與高產優質多抗等優異特性有機結合的小麥新品種煙農21號。
煙農21號在旱地和水地條件下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和高產潛力,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多年多點測定,品質指標達到了國家優質強筋小麥一級標準。經中國農科院植保所多年鑒定,兼抗條銹、稈銹、白粉等黃淮麥區主要病害。2003-2011年在山東、河北、安徽、江蘇、山西、河南6省累計推廣面積10077萬畝,其中近5年推廣9373萬畝,增收優質小麥15.53億公斤,新增經濟和社會效益65.63億元。與會專家一致認為該成果達到同類研究的國際領先水平。
發改委稱2012年將繼續
大力整頓市場價格秩序
記者2011年12月23日從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獲悉,2012年發展改革委將密切關注市場價格動態,嚴厲打擊價格欺詐、價格串通等違法行為,切實維護市場價格秩序,維護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發展改革委相關人士介紹,2012年將繼續大力整頓市場價格秩序,進一步推進反價格壟斷執法,依法查處排除和限制競爭的價格壟斷行為,維護市場競爭格局,集中力量開展價格收費專項整治,不斷完善市場價格監管法規。
發展改革委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1-11月份,全國各級價格主管部門共查處價格違法案件3.59萬件,實施經濟制裁16.88億元,其中退還消費者2.38億元,沒收違法所得12.81億元,罰款1.69億元。
2011年中央財政對三農投入
首次超過1萬億元
據悉,受國務院委托,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平2011年12月28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了《關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工作進展情況的報告》。報告稱,中央財政對“三農”的投入在前兩年大幅增加的基礎上,2011年將首次超過1萬億元。
張平說,圍繞鞏固農業基礎地位,我國制定實施了一系列強農惠農的政策措施。種糧補貼的范圍不斷擴大、標準不斷提高、制度不斷完善;穩步提高重點糧食品種最低收購價,實施重要農產(11.08,0.00,0.00%)臨時收儲政策;繼續推進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建設,實施促進糧食穩定增產行動;中央召開了全國水利工作會議,對加強水利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加快發展生豬、奶業、水產業標準化規模養殖,穩步推進棉花、油料、糖料、蔬菜等生產基地建設,不斷增大良種研發與應用、農技推廣、動植物防疫等在農業穩產增產中的作用。他表示,各項政策措施促進了農業生產持續穩定發展,糧食產量實現連續8年增產,2011年達到11424億斤,再創歷史新高;肉禽蛋奶、水產品和蔬菜等市場供應充足;大宗農產品生產繼續向優勢產區集中,13個糧食主產省對糧食增產的貢獻達到90%以上。農產品優質化率進一步提高,2010年水稻、小麥、玉米優質化率分別達到80%、73%和62%。農業機械化持續快速發展,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52.3%。
蒙牛純牛奶檢出強致癌物
稱未銷售不涉及召回
國家質檢總局2011年12月24日公布了近期對200種液體乳產品質量的抽查結果。抽查發現蒙牛、長富純牛奶兩種產品黃曲霉毒素M1項目不符合標準的規定。其中,蒙牛乳業(眉山)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批次產品被檢出黃曲霉毒素M1超標140%。對此,2011年12月25日蒙牛在其官網承認這一檢測結果并“向全國消費者鄭重致歉”,蒙牛乳業副總裁盧建軍表示,蒙牛乳業對該批次全部產品進行了封存和銷毀,因此不涉及召回等一系列問題。
據悉,國家質檢總局是在2011年10月對涉及21個省市128家企業生產的200種液體乳產品展開的抽查,涉及蛋白質、酸度、鉛、無機砷、總汞、鉻、黃曲霉毒素M1、金黃色葡萄球菌、三聚氰胺等18個項目。質檢總局發布的檢測報告顯示,蒙牛乳業此批次超標產品由國家加工食品質量監督福州檢驗中心檢出。被檢測出黃曲霉毒素M1實測值為1.2μg/kg,國家規定的最高值為0.5μg/kg,蒙牛該批次產品超標140%。蒙牛該批次超標的產品為該集團眉山公司2011年10月18日生產的250ML/盒包裝的純牛奶產品。
商務部稱“十二五”
將建立農產品拍賣市場
商務部2011年12月22日發布的《關于“十二五”期間促進拍賣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十二五”期間,拍賣行業成交總額年均增長18%,達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6%。
意見要求,拍賣業要拓展業務領域,形成區域特色。積極探索農產品拍賣,制定相應的鼓勵發展政策,選擇具備條件的地區,有計劃地建立農產品拍賣市場,選擇適合拍賣交易的農產品品種探索進行拍賣交易,逐步推動拍賣成為大宗農產品流通的重要交易方式;支持北京等有基礎和條件的地區重點發展文物藝術品拍賣,逐步形成世界文物藝術品交易中心;支持和引導東部拍賣企業探索新業務領域,推動傳統業務和新興業務協調發展;鼓勵中西部地區發展糧食、蔬菜、花卉、辣椒等特色農產品拍賣。
意見明確,規范行業秩序,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提高從業人員素質。發展電子化、信息化的拍賣方式,根據經濟發展程度和市場培育情況,適當提高準入門檻。意見強調,完善法律法規,推動修訂《拍賣法》,起草《拍賣法實施細則》等配套法規;制訂標準規范,建立部門協調機制,發揮行業協會作用,營造良好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