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已至,能經常吃上新鮮蔬菜是讓人高興的事兒。如果蔬菜更安全、便宜,百姓會更加欣慰;而一旦出現非正常天氣,菜價起伏較大,對百姓餐桌的影響也更明顯。
目前,基于國家層面的蔬菜預警機制還沒有建立??刻焓粘?、靠天吃菜,依舊是菜農及老百姓心頭上的無奈。眼看著日子一天天冷下去,今年的菜農們是否做好了抗擊嚴寒的準備?老百姓能否吃上新鮮又價廉的蔬菜?為此,記者在被稱為“中國蔬菜之鄉”的山東省壽光市進行了實地調查。
菜價“過山車”
亞洲最大的蔬菜交易平臺——壽光蔬菜物流園占地3000畝,國內各類蔬菜在這里幾乎都能找到,并由這里發往全國。僅發往北京的蔬菜,每天近100萬公斤,占據了北京蔬菜市場的半壁江山。壽光的菜價一動,不僅關系著首都百姓的吃飯問題,也牽動著全國民眾的心。
2011年12月8日,物流園內的黃瓜價格較之前有了很大變化,由一周前的1元/斤漲至目前的4元/斤。
“價格再高也沒用,一個大棚里收不了幾十斤黃瓜。”
“還不如前幾天價格低的時候呢,至少一天還能賣上幾百斤,薄利多收也能換錢啊,這可好……”
早晨六點,天蒙蒙亮,在壽光市孫家集鎮上,菜農們在飄著雪花的村頭,一邊賣著收成銳減的黃瓜,一邊議論著這幾天的菜價。
大棚菜和“大田菜”(應季的不需大棚內種植的蔬菜)是菜市場現存的兩類菜。壽光不僅大量種植大棚菜,同時也在種植“大田菜”。壽光汽車站周圍的全福元超市內,生姜的價格是2元,前來購買蔬菜的市民都知道,秋末冬初,壽光“大田菜”里收獲的生姜價格甚低,“只要你需要姜,就可以到地里來挖?!?/p>
壽光和附近的昌邑是生姜的主產地,占全國生姜總產量的三分之一。
2011年生姜種植面積激增,產量又好,“但人工成本非常高,一天下來每人要二百多元,找五六個人,把地里收的生姜賣出去,和人工成本基本持平?!眽酃馐新宄擎偘财酱宓膹垚凵缭趦Σ亓舜罅可牡亟亚?,一邊蓋著草簾子一邊對記者說。
造成菜價高的原因大致有三個方面,一是菜農的收成;二是流通領域的成本;三是超市或菜市場的影響。菜農在生產領域的境遇是源頭,但非正常的天氣更令菜農沮喪。
冰凍時全國調菜
2011年12月8日是山東省壽光市連續雨夾雪天氣的第四天。持續的陰雨天使蔬菜大棚缺乏陽光照射,對蔬菜影響很大。小黃瓜瓜紐容易脫落,中等大小的黃瓜生長也很慢。
過去一周,造成黃瓜價格巨變的主要原因正是雨夾雪天氣。
12月9日,壽光一整天都在下雪。下午4點,稻田鎮北董村的董錫強和妻子拿著長長的笤帚和木耙在大棚上掃雪,“不知道晚上是否還要下雪,先把積存的雪清掃掉。”董錫強站在高高的大棚上喊著,臉凍得通紅,棉帽上沾滿了雪花。生產自救是菜農遇到非正常天氣能做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從2011年10月份以來,天氣狀況總體良好,大棚蔬菜產量較大,其菜價相對往年便宜不少。只是近幾天連續陰天,蔬菜價格稍有上揚?!眽酃馐猩虅站侄魅沃钢虅詹烤W站的壽光蔬菜指數分析。
進入2011年12月第一周,菜價指數僅上漲5個點,屬于正常范圍,因為“大田菜”也消化得差不多了。從供求量上來看,蔬菜已進入冷凍季節,其中廣東、海南和云南等地的蔬菜成了壽光外來菜的主要構成部分。
從運輸渠道來看,中國南部地區一旦發生冰凍自然災害,對壽光蔬菜物流園影響巨大。即便是現在南方沒有發生冰凍災害,路上的運輸成本也在大幅度增加。
“目前,物流園內的豆角、尖椒、苦瓜等大都是從廣東、海南、云南采摘后運輸到壽光的,再由這里發往全國各地。3年前的冰凍自然災害發生時,物流園內南方菜供應嚴重不足,壽光當地又很少種植大棚菜。很高的菜價自然會影響到全國?!眽酃馐卟宋锪鲌@的蔬菜交易管理部張南經理在蔬菜市場談及3年前的經歷,記憶猶新。
那種惡劣的天氣,不僅影響到蔬菜運輸,也會使南方省份的蔬菜產量驟降。極少量的南方產地蔬菜來到壽光物流園,其價格自然會攀升不少。
冬季,壽光大棚種菜的成本要比廣東、??诘鹊厥彝夥N菜成本高許多,因此,天氣的影響自然無法回避。
“如果壽光大棚內種植豆角、尖椒、苦瓜,成長周期長,不如從南方運來的便宜。壽光本地生長的這類菜,自然就賣不上價錢,因此壽光菜農也不愿意種。”壽光商務局國內貿易科科長王智增很有體會。
此外,大棚的造價成本也不容菜農有一絲麻痹?!拔业艿芊謩e建造了110米和60米長的兩處大棚,一次性投入達22萬。平均下來,塑料大棚內,每平方米需要1100元。種什么菜可不是兒戲的事?!蓖踔窃鲅a充道。
多年從事蔬菜物流管理的張南經理說,物流園的蔬菜一大部分來自全國各地,比如最近銷售旺盛的豆角、尖椒、苦瓜來自南方,馬鈴薯則來自內蒙,大白菜來自東北三省;另一部分蔬菜則是壽光本地生產。
壽光現有84萬畝蔬菜,40萬個冬暖式蔬菜大棚,形成了萬畝辣椒、萬畝韭菜、萬畝芹菜等十幾個成方連片的蔬菜生產基地。在蔬菜產業鏈條中,有全國第一家農產品電子拍賣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成為“買全國、賣全國”的蔬菜集散中心。
科技編牢菜籃子
連續四天的雨夾雪天氣,使得壽光市農業局的工作人員更忙了。
“我們正在孫家集蔬菜園區進行技術服務,剛剛幫菜農安裝了七盞LED補光燈,待會兒去看看另一個蔬菜園區的沼氣燈效果如何。在這陰雨天里,進行補光照射是非常有必要的?!鞭r業局長楊維田在電話里說。
積極推行新技術是確保大棚蔬菜豐收的有效辦法。近些年,壽光在新建的大棚墻壁上,應用了一種“毛細管網”技術,通過太陽能提升水溫,經墻壁慢慢滲透到蔬菜根部的土地里,以提高土地溫度,使農作物在非正常天氣下正常生長。
“辣椒上出現了紅褐色斑點,是啥???”
“這不是病蟲害,是你施肥不當造成的。像辣椒、茄子等茄科植物對鈣的需求高,應補充二價離子鈣?!?/p>
這是壽光市農業局遠程視頻室內的一段對話。網上提問的是稻田鎮的一位菜農,坐在電腦前回答問題的是植保站的高級農藝師魏風彩。用視頻給蔬菜“把脈開方”成了壽光農民種菜的常事。菜農有問題,可以直接撥打“農業110”,農藝師隨時給全市菜農答疑解惑,這種做法已經開始延伸至周邊十多個市、縣、區。
把蔬菜變輕十倍且容易長時間保存的凍干技術,是三元朱村王樂義書記最近大力推廣的一項技術。壽光市信義果蔬有限公司投資近2000萬,在三元朱村完成了前期投產,預計十天后就可生產。應季“大田菜”的大量上市和便宜的價格,也給蔬菜的深加工提供了條件。冬天里的菜籃子,更需要社會各個階層都來支持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