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華,李 靜
(汕頭大學,廣東 汕頭 515063)
“后危機”時代中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提升戰略
王玉華,李 靜
(汕頭大學,廣東 汕頭 515063)
中國服務貿易發展迅速,但與貨物貿易相比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在“后危機”時代,世界各國相繼調整了貿易發展戰略,中國服務貿易發展的國際環境正在改變,提高我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利用顯性比較優勢指數(RCA)和貿易競爭優勢指數(TC)考察了中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變化趨勢,借鑒波特的“鉆石模型”構建了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理論模型,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對策建議。
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定量分析;鉆石模型
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表明,傳統制造業衰退跡象明顯,服務業尤其是新興服務業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全球經濟競爭的重點正從貨物貿易轉向服務貿易。服務貿易的快速發展不僅對服務業的壯大具有促進作用,而且能夠為國際貿易的順利開展提供便利的服務(如運輸、保險、金融),通過促進貨物貿易的發展而間接推動經濟增長,并且由此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1]
2008年的金融危機席卷全球,世界各國經濟遭受重大沖擊,全球實體經濟進入衰退和調整期。在“后危機”時代,盡管金融危機的負面影響逐漸減弱,但世界經濟仍存在著較大不確定性與不穩定性。當前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戰略和貿易方略不斷調整,發展服務產業成為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服務貿易的競爭將日趨激烈。在此背景下,提高我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顯得尤其重要。
長期以來,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受到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Hoekman&Braga對相關研究進行了較好的綜述。[2]Seyoum使用顯示型比較優勢指數(RCA指數)對發展中國家的商務、金融、運輸、旅游等服務貿易的競爭力進行比較分析,并為各國提升服務部門競爭力提供了有益的對策建議。[3]
我國學者廣泛借鑒國外的研究方法,采用各類定量指標分析我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現狀,并就我國提高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提供對策建議。胡昭玲選取貿易競爭指數、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國際市場占有率與勞動生產率等指標對我國服務業國際競爭力作了具體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對策建議。[4]易行健和成思、陳虹和章國榮、舒燕和林龍新等研究發現,需求條件、制度因素、要素投入、人均國民收入、貨物貿易、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國內服務業發展水平、人力資本、服務貿易開放程度和匯率對我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影響。[5-7]莊惠明等依照“鉆石模型”的基本要素,確定9個顯示性和分析性統計指標分析了我國服務業發展與服務貿易競爭力的現狀,發現我國服務業快速發展與服務貿易競爭力下降相背離的現象。[8]現有研究認為,我國服務貿易發展滯后并存在各種結構性問題,國際競爭力整體偏低。[9-12]
許多學者進一步比較研究了我國與其他國家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程大中采用投入-產出法對中國和13個OECD經濟體的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水平、部門結構及其影響進行了比較研究,發現中國服務業的增長不僅不能對國民經濟產生應有的帶動作用,其本身受其他部門的需求拉動作用也不大。[13]車文立對比分析了中國與美國、印度以及新加坡服務貿易的競爭力,認為我國服務貿易總體水平較低、整體競爭力差。[14]殷鳳和陳憲基于14個經濟體的面板數據,使用多個指標進行計量分析,發現我國服務貿易出口結構低級化、競爭力極弱。[15]莊惠明和陳潔運用31國服務業投入產出評價模型,得出的結論是我國服務業市場化程度低,服務業部門內部分工有待加強,而且服務業的需求不足。[16]周少芳和何傳添比較研究了中國與歐美發達國家服務貿易的差距,認為中國服務貿易發展相對滯后,需要盡快提升服務貿易競爭力。[17]楊麗琳、聶聆和駱曉婷、張欣和崔日明、馮躍和鄭鋒運用定量指標比較了“金磚四國”(中國、印度、俄羅斯和巴西)服務貿易的競爭力和服務貿易結構的相似性。[18-21]現有實證研究表明,中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不僅遠遠落后于歐美發達國家,而且比許多發展中國家的水平也要低。[22,23]
此外,對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進行的分行業研究也取得了豐富的成果。周經和呂計躍研究了中國旅游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影響因素,認為中國旅游服務貿易快速發展,旅游服務貿易競爭力越來越強,但與世界旅游強國相比仍有很大差距。[24]宋立群側重研究我國教育服務貿易的現狀,并提出增強我國教育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對策。[25]黃滿盈、鄧曉虹重點關注我國金融服務貿易發展現狀和國際競爭力的提升對策。[26]秦嗣毅、楊浩研究了“金磚四國”的金融服務貿易競爭力,指出中國的金融服務貿易不僅遠遠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落后于上述新興經濟體。[27]喻婷比較分析了中美兩國運輸服務國際競爭力存在的差異及其原因,并為增強我國運輸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提供了對策。[28]
現有文獻對中國服務貿易的發展現狀、結構特征、國際競爭力水平及其影響因素進行了廣泛研究,并提出了許多有益的政策建議。在“后危機”時代,中國服務貿易發展的國際環境面臨重大變化,中國服務貿易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本文將運用RCA指數和TC指數兩個顯示性指標對2008年金融危機前后中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變化進行縱向對比研究,以及對中國與相互競爭的服務貿易國家的國際競爭力進行橫向比較研究,由此確定中國服務貿易的發展趨勢和國際地位。在此基礎上,我們借鑒波特的“鉆石模型”,從分析性的視角探討影響中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因素,為我國加快服務貿易發展、改善服務貿易結構、提高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提供對策建議。
評價產品和產業國際競爭力可以設立兩類指標:一類是用以說明國際競爭力結果的顯示性指標;另一類是解釋為什么具有國際競爭力原因的分析性指標。[29]關于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國內外學者大都采用RCA指數、TC指數和國際市場占有率等指標開展研究。為了全面研究中國服務貿易的競爭力,本文將分別運用相對成熟的RCA指數和TC指數兩類顯示性指標來評價中國服務貿易的整體競爭力和服務業的行業發展特征。
顯性比較優勢指數(RCA)是由Baslassa在測算部分國家貿易比較優勢時根據顯示性比較優勢原理提出的,被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廣泛采用。[30]RCA指經濟體某種商品或服務的出口在該經濟體出口總額中所占的份額與世界貿易中該商品或服務占貿易總額的份額之比。服務貿易的RCA指數能夠反映一個經濟體服務業出口與世界平均出口水平比較的相對優勢,其數值大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衡量服務業是否在國際貿易中占有優勢。RCA的計算公式如下:

對于服務貿易而言,其中Xij代表經濟體i的服務出口額,Yi代表其貨物和服務出口總額,Xwj代表世界服務出口額,Yw代表世界貨物和服務出口總額。RCA>2.5表明該國服務貿易具有極強的競爭力;1.25<RCA≤2.5表明該國服務貿易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0.8<RCA≤1.25表明該國服務貿易具有中度的國際競爭力;RCA<0.8表明該國服務貿易競爭力較弱。
從表1的RCA指數可以看出,2001-2009年中國服務貿易的RCA指數一直低于0.8的臨界水平。2001-2006年我國服務貿易RCA指數呈現下降趨勢,2007年開始穩中略微上升,但在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下,RCA指數開始下降,2009年下降到近十年來的最低值0.43。RCA指數的波動軌跡表明,我國服務貿易的競爭力始終較弱,而且極度依賴于國際宏觀經濟環境,受外部因素的影響極為顯著。

表1 服務貿易RCA指數的國際比較(2001-2009)
為了進一步界定“后危機”時代中國服務貿易的國際地位,我們還選取了以美國和日本為代表的發達國家以及以巴西、俄羅斯和印度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作為樣本,對比分析各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RCA指數顯示(表1),發達國家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明顯更強。美國和日本服務貿易的RCA指數近十年來呈現穩定上升的態勢。美國的RCA指數一直保持在1.3以上,但受金融危機的影響,2009年該指數略有下降,美國服務貿易競爭力抵御外部沖擊的能力較強。日本的RCA指數穩定趨勢更加明顯,并且能夠在金融危機中搶占市場份額,表現為日本的RCA指數在2008年和2009年均出現小幅度增長,但總體上仍然低于美國。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服務貿易的競爭力亟待提高。
在新興經濟體中,印度得益于發達的軟件外包業,其RCA指數甚至遠高于美日等發達國家,表現出服務產業的強大競爭優勢。但印度服務貿易對國際環境的依賴程度比較大,最近兩年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其RCA指數出現較大的下滑。巴西和俄羅斯服務貿易的RCA指數雖然與中國相近,但兩國在2008年和2009年經濟危機期間實現了RCA指數上漲,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有所提高。由此可見,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不但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較大差距,而且在新興經濟體中也處于弱勢。在“后危機”時代,中國服務貿易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競爭對手國際競爭力的提高對中國服務業帶來的挑戰不容忽視,提高中國服務貿易的競爭力成了刻不容緩的需求。
RCA指數從相對市場份額的角度體現了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整體狀況,但該指數僅僅從出口角度來衡量中國服務業的整體競爭力,并不能反映中國服務貿易的行業結構特征。因此,我們選取貿易競爭優勢指數(TC指數)對中國的服務貿易各個行業的競爭力進行進一步的測定。TC指數是指一國進出口貿易差額占進出口貿易總額的比重,它可以直觀反映經濟體某個產業的貿易差額狀況。通過用TC指數從微觀層面評估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狀況,可以了解我國服務行業近年來的發展趨勢。

根據公式可知,TC指數的取值范圍為[-1,+1],TC指數越接近1,表明行業的競爭力越強;TC指數越接近-1,表明行業的競爭力越弱。
表2反映了2001-2009年我國服務貿易的TC指數變化趨勢。中國大部分服務行業的TC指數都為負值,僅有建筑業的TC指數在近十年來保持為正數,并且呈現越來越強的態勢。TC指數大多時間內處于正數狀態的行業有旅游業、計算機信息服務業和廣告宣傳業,但這些行業的競爭優勢并不明顯。在保險、金融和專有權利使用費等高附加值的行業,中國的TC指數長期為負數。在其他行業TC指數均有一定提升的情況下,專利使用和特許費行業與國際的差距不斷增大。

表2 中國服務貿易TC指數(2001-2009)
從TC指數可以看出,中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較弱,行業差距巨大。在服務貿易的所有行業中,勞動密集型的服務行業所占比重過大,資本密集型和技術知識密集型行業發展滯后,國際競爭力十分低下。在“后危機”時代,國際競爭的加劇和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使中國服務貿易的發展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中國服務行業必須重視培養國際競爭力,大力發展高附加值的服務產業,實現服務產業的結構優化。
無論是從RCA指數還是從TC指數的角度分析,中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低下都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是,RCA指數和TC指數僅能從國際貿易層面反映我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現狀,未能充分說明影響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各種因素。波特提出的“鉆石模型”深刻地揭示了產業競爭力的來源,[31]為中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提升提供了有益的啟示。國內許多學者以“鉆石模型”為基礎,探討了中國服務貿易發展滯后的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本文將在現有研究的基礎上,構建更加全面的中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提升戰略模型。

圖1 中國服務業國際競爭力“鉆石模型”
根據波特的“鉆石模型”和中國的現實情況,我們改造的中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鉆石模型如圖1。與波特的原模型相比,中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鉆石模型包括的6大要素沒有變化,但各種要素的地位發生了改變。原模型中的四項關鍵要素是“生產要素條件”、“需求狀況”、“相關支持產業”以及“企業戰略、結構和競爭狀態”。但在新模型中,“企業戰略、結構和競爭狀態”、“相關支持產業”與“機遇”形成了輔助要素,而“政府”則上升為與“要素條件”、“需求條件”共同構成關鍵要素。
理論研究和歷史經驗均表明,后發國家的產業發展需要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波特認為,雖然不應忽視政府的作用,但也不應夸大政府經濟政策對國家優勢的影響,因此將“政府”視為輔助因素。但在中國市場上,政府是影響產業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作為后發國家,爭取時間完成產業的結構轉型和使產業獲得持續的競爭優勢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應用“鉆石模型”時需要重新考量政府的作用。基于“幼稚產業保護說”的理論指導和中國改革開放發展的實踐啟示,我們將“政府”由輔助因素轉變成為關鍵要素。政府政策深刻地影響著服務貿易競爭力形成的其它要素,政府采購決策、財稅優惠政策、產業發展支持措施、人力資本培養戰略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對其它關鍵要素以及輔助要素發揮著全方位的影響作用。
要素稟賦是產業競爭優勢的重要來源,人力資源、自然資源、資本供給、技術資源和基礎設施等組成的要素條件是決定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重要關鍵要素之一。要素稟賦差異導致了國際貿易的需要并決定著國際貿易的模式,中國勞動資源供給豐富但資本和技術稀缺的現狀,塑造了中國出口勞動密集型低附加值服務產品、進口資本技術密集型高附加值服務產品的貿易模式。但要素稟賦是一個動態變化的條件,在大多數產業的競爭優勢中,生產要素通常是創造得來而非自然形成的,并且會隨著各個國家及其產業性質而表現出極大的差異。企業會根據要素條件進行技術創新、戰略調整和組織結構改善,從而激發出新的競爭優勢。而且,要素條件還會影響行業的集群和相關產業的發展,為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旺盛的市場需求是一個產業長期發展和持續盈利的保障,也是激勵企業不斷創新的動力源泉。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提高,既需要國際市場需求的推動,更離不開國內市場需求的支撐。在中國服務產業國際競爭力不強、國際市場競爭激烈的狀態下,國內需求成為中國服務產業生存和發展的根基。國內市場的需求特征比國際市場更容易把握,企業通過在國內市場的競爭能夠積聚競爭優勢。培育需求多樣化且要求較高的國內消費者,能夠促進本地企業在市場壓力下努力提高產品質量,從而形成國際競爭力。
企業是行業競爭力提高的承擔者,“企業戰略、結構與競爭狀態”要素反映了微觀主體的發展狀態和市場結構,是中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提升的重要輔助因素。企業的目標、戰略和結構往往隨著產業和國情的差異而不同,本國競爭者的狀態、先進企業管理模式與本國文化的融合在企業創新過程和國際競爭優勢提升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推動作用。只有微觀企業根據具體國情充分利用自身的條件、管理模式和組織形態,才能塑造產業的整體競爭能力。但中國的服務貿易處于起步階段,從事服務貿易的專業性企業集群與行業環境還不成熟,大多數服務性企業仍然停留在機械學習和復制西方企業管理機制的階段,無法充分發揮民族特色優勢,企業管理組織文化現狀決定了企業對行業發展的推動作用有限,因此“企業的戰略、結構與競爭”對中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提升處于輔助地位。
任何一個產業競爭力的提升,離不開相關輔助產業的發展和配合。服務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發揮潤滑劑的作用,它依靠為其它行業提供服務性產品而盈利,相關產業發展速度越快,服務產業發展的機會就越多。因此,服務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完整產業鏈的構建,更離不開相關產業的支持。但中國服務貿易行業環境不成熟,相關輔助產業發展不完善,現階段相關支持產業也只能算作輔助因素。
如同“鉆石模型”所揭示的,只有基礎發明、技術、戰爭、政治環境發展、國外市場需求等方面出現重大變革與突破,產業才能迎來重大發展機遇。“機遇”是不受企業或政府控制的外部因素,但政府和企業都可以通過努力創造和利用機遇,政府應該加強國際經濟合作為企業提供更好的發展空間,而企業應該練好內功牢牢抓住稍縱即逝的機遇。基于機遇要素的外在性和不可控性,它在中國服務業國際競爭力“鉆石模型”中發揮輔助作用。
中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鉆石體系中的各種要素相互作用、相互推動,從不同層面和不同程度影響中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它也是一個雙向強化的系統,其中任何一項因素的效果必然影響到另一項的狀態。關鍵要素會形成自我強化的核心系統動力,進而形成服務產業競爭優勢;輔助要素對關鍵要素發揮重要的推動和補充作用,促進和強化服務產業的持續發展能力。
中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較低,而且在“后危機”時代呈現繼續下降的趨勢。大力發展服務貿易,改變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低下、行業發展不平衡的不利局面,成為我國服務貿易長期發展的關鍵問題。我國政府和企業應該根據中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鉆石體系創造和強化要素條件,促進我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提高。
隨著新興經濟體的崛起和發達國家優勢的增強,中國服務貿易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德國經濟學家李斯特的思想、美國第一任財政部長亞歷山大的施政方針、二戰之后日本政府的產業政策實踐,為政府支持產業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理論依據和實踐經驗。雖然自由市場的競爭能促進國際競爭力的形成,但自由并不意味著可以放棄合理保護。相反,在“后危機”時代,中國政府應發揮宏觀調控的優勢,利用政策優惠和財政手段等,扶植我國服務貿易幼稚行業,優化服務貿易出口結構。在宏觀調控的同時,政府也要避免干預過度的問題,避免某些行業過多的依賴于政策支持甚至于只依靠壟斷地位而獲得出口份額。政府扶持必須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多使用經濟手段而少用行政手段,通過競爭機制和價格機制支持,引導服務出口企業提高國際競爭力。
提高中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需要在合理規制、實現勞動密集型服務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的同時,促進技術密集型服務貿易的發展,為服務貿易的發展積累要素條件。政府和服務企業應該廣泛重視人才培養、外資引進和技術創新,通過簡便手續吸引高素質人才、利用優惠政策吸引服務業跨國公司進入、通過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促進創新,實現中國服務行業向“微笑曲線”的中高附加值產業鏈延伸,從而大幅度提高服務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服務行業的消費者直接參與服務的生產和消費過程,消費需求是激勵企業創新的原動力。政府應該通過整頓國內消費市場為民眾提供良好的消費條件,推動服務消費的發展,塑造完善的服務行業市場環境。對于旅游、運輸、通訊、金融、建筑等行業,尤其需要國內市場的支撐,才能使本國企業獲得足夠的盈利和提高國際競爭力。服務型企業自身則需要不斷創新,為國內消費者提供更加合適的服務產品,引導和激發消費者的需求。
行業的競爭力體現在微觀主體上,只有具備了一批組織結構合理、發展戰略長遠、創新能力出眾的服務企業,才能提升中國服務貿易的整體競爭力。在“后危機”時代,服務行業的國內外市場競爭將會日趨激烈。服務行業應該完善競爭機制、避免惡性競爭,通過品牌建設提升企業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通過有效配置資源和節約成本培養競爭優勢,并逐步形成服務貿易企業集群,從而提高我國服務貿易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金融危機使中國服務貿易企業面臨更加復雜的國際環境,但危機同時也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RCA指數表明,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的服務貿易發展減速,許多外國知名服務企業的國際擴張腳步也有所放慢。中國服務企業應該抓緊這樣的歷史機遇,利用國際市場競爭暫時趨緩的機會,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通過與國際接軌而積累經驗,提高國際競爭力,從而爭奪和擴大市場份額。
[1]Ramkishen,Rajan and Graham Bird. Will Asian Economies Gain from Liberalizing Trade in Services[R].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 Studies,Discussion Paper,No.0222,2002.
[2]Hoekman,B.,and Carlos Primo Braga.Protection and Trade in Services:A Survey [R].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No.1747,1997.
[3]Seyoum B.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Competitiveness in Service [J].Journal of Economic Studies,2007,34 (5):376-388.
[4]胡昭玲.中國服務業國際競爭力現狀與提升對策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06(7):78-83.
[5]易行健,成思.中國服務貿易影響因素的實證檢驗:1984~2008[J].國際經貿探索,2010(11):33-38.
[6]陳虹,章國榮.中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實證研究[J].管理世界,2010(10):13-23.
[7]舒燕,林龍新.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影響因素研究[J].湖北社會科學,2011(6):78-81.
[8]莊惠明,黃建忠,陳潔.基于“鉆石模型”的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實證分析[J].財貿經濟,2009(3):83-89.
[9]趙景峰,陳策.中國服務貿易總量和結構分析[J].世界經濟,2006(8):31-36.
[10]董小麟,董苑玫.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及服務業結構缺陷分析[J].國際經貿探索,2006(6):44-50.
[11]邢孝兵,張清.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實證分析[J].經濟問題,2010(7):39-43.
[12]余道先,劉海云.中國生產性服務貿易結構與貿易競爭力分析[J].世界經濟研究,2010(2):49-55
[13]程大中.中國生產性服務業的水平、結構及影響[J].經濟研究,2008(1):76-88.
[14]車文立.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國際比較[J].財經問題研究,2009(7):56-63.
[15]殷鳳,陳憲.國際服務貿易影響因素與我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09(2):61-69.
[16]莊惠明,陳潔.我國服務業發展水平的國際比較——基于31國模型的投入產出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10(5):53-60.
[17]周少芳,何傳添.中國服務貿易發展國際比較與提升競爭力之見解[J].現代財經,2011(2):51-57.
[18]楊麗琳.“金磚四國”服務貿易的競爭力與貿易相似度分析[J].國際經貿探索,2009(8):74-79.
[19]聶聆,駱曉婷.“金磚四國”生產性服務貿易結構與競爭力研究[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1(3):67-79.
[20]張欣,崔日明.“金磚四國”服務貿易競爭力分析[J].亞太經濟,2011(1):65-68.
[21]馮躍,鄭鋒.金磚四國服務貿易競爭力及其與發達國家的比較[J].華東經濟管理,2011(2):70-74.
[22]黃廬進,王晶晶.中國和印度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比較研究[J].財貿經濟,2010(1):96-100.
[23]查貴勇,陳霜華.中國和東盟五國服務貿易競爭力比較分析[J].東南亞研究,2009(1):46-50.
[24]周經,呂計躍.中國旅游服務貿易競爭力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國際服務貿易,2008(4):71-75.
[25]宋立群.我國教育服務貿易的現狀及國際競爭力的提升[J].世界貿易組織動態與研究,2009(5):28-31.
[26]黃滿盈,鄧曉虹.金融服務貿易模式、國際競爭力與政策選擇[J].改革,2009(8):68-76.
[27]秦嗣毅,楊浩.金磚四國金融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研究[J].東北亞論壇,2011(1):68-74.
[28]喻婷.中美運輸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比較[J].北方經濟,2011(5):89-91.
[29]裴長洪,王鐳.試論國際競爭力的理論概念與分析方法[J].中國工業經濟,2002(4):41-45.
[30]B.Balassa.Trade Liberation and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J].The Manchester School of Economic and Societal Studies,1965,33(5):99-123.
[31]邁克爾·波特.國家競爭優勢[M].李明軒,邱如美,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63-116.
Strategies for Enhancing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Service Trade in the “Post-crisis” Era
WANG Yu-hua,LIJing
(Business School, Shantou University, Shantou, Guangdong 515063;College of Liberal Arts, Shantou University,Shantou, Guangdong 515063)
China’s service trade has developed rapidly, but it lags much behind the goods trade.As many countries have adjusted their trade strategies in the “post-crisis” era,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for service trade is changing dramatically, hence the urgency to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service trade.In this paper, we use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RCA)and Trade Competitiveness Index (TC) to investigate the trends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n services trade.Based on Porter’s “diamond model”, we build the competitiveness theory models of China’s service trade and make suggestions on possible solutions.
services trad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quantitative analysis; diamond model
F 752.6
A
1001-4225(2012)01-0067-07
2011-06-28
王玉華(1978-),女,吉林延吉人,經濟學博士,汕頭大學商學院副教授;
李 靜(1988-),女,廣東廣州人,汕頭大學文學院英語專業本科生、商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雙學位本科生。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后危機時代中國開放型經濟發展模式轉型研究”(10YJC790266);汕頭大學科研啟動經費資助項目(2010STF1011)
佟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