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香 董 瑩 金海國 張 矛 (吉林省腫瘤醫院放療科,吉林 長春 130012)
早期宮頸癌Ⅰa~Ⅰb1期手術和放療具有相同的療效,總的5年生存率可達90%;但是對于Ⅰb2~Ⅱa期(局部腫瘤>4 cm)最合適的治療模式仍然存在較大分歧。該期腫瘤的特點是局部腫瘤大,常發生深間質浸潤,治愈率低,盆腔復發和遠處轉移率高〔1〕,需要探尋新的治療模式來改善該期別腫瘤的預后。我院于2001年開始采取術前腔內放療聯合手術切除的方法治療此期的宮頸癌,臨床觀察治療效果好。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02年9月至2007年9月我院收治的局部巨塊型宮頸癌患者84例,根據FIGO分期,均為臨床未治療的Ⅰb2~Ⅱa期患者,宮頸腫瘤直徑>4 cm,菜花型及結節型。所有患者均經宮頸活檢確診,臨床分期均由兩名以上有豐富臨床經驗的醫師確定,所有患者肝腎功能正常、WBC>4.0×109/L,血小板>100×109/L。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術前放療組和單純手術組,每組42例,兩組間臨床病理資料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表1 84例宮頸癌患者的臨床病理資料(n=42)
1.2 治療方法 (1)術前腔內放療:術前放療組患者均采用192Ir腔內放療,即陰道盒后裝放療。源旁1 cm(即陰道黏膜下0.5 cm),28例劑量為20~24 Gy,12例30 Gy;2例40 Gy;10~12 Gy/次,1次/w,10~14 d后評價療效及手術。(2)手術:84例患者均行廣泛性子宮切除術+盆腔淋巴結清掃術。(3)術后輔助治療。
1.3 放療近期療效評價及毒副反應評價 根據實體瘤治療療效評價標準(RECIST標準)〔1〕進行評價,完全緩解(CR)為肉眼見腫瘤消失,無新病灶出現;部分緩解(PR)為腫瘤最大徑減少≥30%;穩定(SD)為腫瘤最大徑縮小未達PR,或增大但未達進展;進展(PD)為腫瘤最大徑增大>20%,或出現新的病灶。毒副反應評價標準采用WHO毒副反應分度標準進行評價,分為0~Ⅳ期。
1.4 隨訪 將出院日期定為隨訪開始,出院后1個月行第1次隨訪,以后每隔2~3個月復查1次,出院后第2年3~6個月復查1次,出院后3~5年每半年隨訪1次。隨訪截止日期為2011年9月。采用電話隨訪的方式。
1.5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16.0軟件進行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組間比較應用Log-rank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1 術前放療組放療后宮頸腫物消退情況 放療前腫瘤直徑4~6 cm 28例,6~8 cm 12例,>8 cm 2例。腔內放療后腫瘤均有不同程度的縮小,其中CR 6例,PR 21例,SD 15例,未見PD,總有效率(CR+PR)為64.3%。全組僅3例出現Ⅱ級骨髓抑制,1例出現Ⅰ級骨髓抑制;1例出現Ⅰ度胃腸道反應(腹瀉)。經對癥支持治療后好轉,順利進行手術。
2.2 兩組患者手術并發癥的比較 單純手術組出現切口并發癥3例,淋巴囊腫4例,尿潴留17例;術前放療組分別為2例、3例、12例;兩組并發癥發生率無明顯差異(P>0.05)。
2.3 兩組患者5年生存率及復發情況的比較 圖1可見,全組患者,中位隨訪時間45個月(18~97個月),單純手術組2例失訪,隨訪率為95.2%(40/42);術前放療組1例失訪,隨訪率為97.6%(41/42),失訪病例按死亡計算。單純手術組及術前放療組患者的5年局部控制率分別為68.3%、79.0%(χ2=4.186,P=0.410)。5 年生存率分別為 82.2%、87.7%(χ2=0.815,P=0.367)。
圖1 兩組患者5年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的比較
由于Ⅰb2期單純放療盆腔復發率較高,許多學者探討了放療后手術能否提高局控率及生存率。許多學者報道不但可降低盆腔復發率而且可以提高生存率〔2〕。放療后補充手術可降低盆腔局部復發率的理論依據:腫瘤外周的細胞氧供豐富,而術后瘤床的殘存細胞氧供差,對放療不敏感。但也有不同的研究結果〔3〕,Keys等〔4〕進行了一項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放為放療+筋膜外切除術可降低盆腔復發率(由27%降至14%),但沒有改善PFS/OS(P=0.09);同時該研究指出,腫瘤直徑4~6 cm之間的患者行放療+筋膜外切除術可受益,而其他患者(腫瘤直徑7~10 cm)應用該方法未獲益。但仍有不少學者認為,放療后行手術增加了并發癥發生的機會,其最終地位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目前,許多國內研究也報道術前放療可以縮小腫瘤,有利于腫瘤完全切除,同時降低腫瘤細胞活性及術中播散,減少局部復發,并通過改善局部情況,減少術后盆腔感染的概率〔5〕。本實驗術前行腔內后裝治療后,縮瘤的有效率較高,而且并發癥未見明顯升高;雖然5年生存率未見明顯的優勢,但在局部控制率上有明顯的優勢。究其原因,術前放療組死亡率仍較高,考慮與仍較高的遠處轉移有關。
總之,術前陰道黏膜下0.5 cm腔內后裝放療20~30 Gy聯合手術治療Ⅰb2~Ⅱa期巨塊型宮頸癌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較高,且未增加術后并發癥率,是該期別腫瘤的一種有效治療模式,是否配合化療仍需進一步研究。
1 Therasse P,Arbuck SG,Eisenhauer EA,et al.New guidelines to evaluate the response to treatment in solid tumors〔J〕.JNCI,2000;92(12):205-16.
2 Gallion HH,Van Nagell Jr JR,Donaldson ES,et al.Combined radiation therapy and extrafascial hysterec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stage IB barrelshaped cervical cancer〔J〕.Cancer,1985;56(6):262-5.
3 Mendenhall WM,Mc Carty PJ,Morgan LS,et al.Stage IB-IIA carcinoma of the intact uterine cervix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6cm in diameter:is adjuvant extrafascial hysterectomy beneficial〔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1991;21(4):899-904.
4 Keys HM,Burdy BN,Stehman FB,et al.Radiation therapy with and without extrafascial hysterectomy for bulky stage ⅠB cervical carcinoma:a randomized trial of the Gynecologic Oncology Group〔J〕.Gynecologic Oncology,2003;89(7):343-53.
5 PetersⅢ WA,Liu PY,Barrett R,et al.Concurrent chemotherapy and pelvic radiation therapy compared with pelvic radiation therapy alone as adjuvant therapy after radical surgery in high-risk early-stage cancer of the cervix〔J〕.J Clin Oncol,2000;18(8):16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