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勇
摘要:本文以河南鞏義康百萬莊園為代表,對中原地區傳統民居室內陳設的風格特點,從宣揚倫理禮制、祈福納祥和宗教文化等三個方面做了闡述,作為當代設計師應充分考慮當代人的審美意識、觀念,秉承傳統裝飾藝術的設計精髓,把握中原文化中的形式與內涵,并對其當代的室內陳設藝術予以借鑒和啟迪。
關鍵詞:室內陳設 審美元素
陳設藝術是建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時代的物質與精神形態相結合的產物,具有十分深廣的文化內涵。我國古代民居的陳設布局是在傳統文化的發展中形成的,是人們的審美意識在傳統文化中的表現方式之一。
康百萬莊園位于河南省鞏義市康店鎮,始建于明末清初。由于它背依邙山,面臨洛水,因而有“金龜探水”的美稱,是全國三大莊園之一。被譽為豫商精神家園,中原古建典范。集農、官、商為一體的大型地主莊園;它的石雕、木雕、磚雕,被譽為中原藝術的奇葩。莊園內保存了康家當年使用過的3478件家具、珍玩、器皿、文具、書畫、衣帽等,建筑室內裝飾及陳設不僅展現了康家當年生活的原貌,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習俗以及人們的審美傾向。
一、 以宣揚倫理、孝悌、進學的禮制觀念的陳設特征
先秦儒家思想主張在處理事物中要不偏不倚,恰到好處,追求一種“中庸”之道。中原傳統民居基本采用主軸貫穿、主從分明、左右對稱的嚴謹均衡的平面布置。但在對稱中又有變化,在多變中又保持統一。大院廳堂中,內外統一的對稱和均衡的特征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進入廳堂,迎面是屏壁,構成室內軸心和底景,形成視覺中心,屏壁前依次為條案、八仙桌、扶手椅,再往前為兩旁拱衛分設椅幾,對數不等,條案上擺設東瓶西鏡,中堂畫或成對的掛屏掛于屏壁上,對聯分設兩端,均體現了中正、均衡、對稱的特點。給人的感覺就是秩序、莊重、和整齊。廳堂室內的主次、尊卑、上下等偏正關系得以凸顯和確立,為“行為活動提供了一個特定空間職位標記,滿足了行為活動和空間場所的相對應關系。”迎客廳是用來接待各方來客以及各地康家各地棧房的大小相公,是負責商業信息上傳下達的地方。迎客廳是康家的形象窗口,康家刻意布置這個待客廳,廳內家具、書畫、文房四寶、工藝品、茶具、茶葉等配套齊全。從中體現豫商“崇尚中庸、低調內斂”的儒家風范,體現豫商“留余”的獨特個性。由此可以看出“禮制”在其空間中表現得尤為突出。
二、 以“天人合一”的祈福納祥觀的陳設藝術形式
我國古代建筑裝飾歷史悠久,早在奴隸社會就已經開始使用。裝飾以雕刻和彩繪為主。建筑裝飾在封建社會有著嚴格的等級制度。到了清代,民居中受限制較少,裝飾發展較快。在中原民居中,裝飾手法形式多樣、精美絕倫,逐漸形成了有形必有圖、有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藝術形式。莊園現存石雕、木雕、磚雕,多以人物、花草、鳥獸為主,有“冠上加冠(官)”、半夜拜半夜拜師等雕刻圖案,具有深刻的寓意和濃郁的生活氣息。
康百萬莊園室內外建筑裝飾不僅帶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和中原文化風格,而且作為藝術門類,必然反映出文化內容。是民俗與民居文化的反映。這些裝飾題材通過我國傳統的繪畫、工藝品、雕刻、書法、以及匾額、楹聯等手法表現出來。這些圖案大多富有寓意,它利用諧音、假借等形式或手法來獲得象征的效果。如貓和蝴蝶組成的圖案象征長壽。蝙蝠、鹿、壽桃組成“福、祿、壽”圖案,極具藝術性。在建筑空間內部,通過圍合界面、家具、陳設品等的造型、色彩、圖案紋樣等語言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以及對生活的某些祈愿,體現出中原地區的文化習俗、道德觀念等各種精神性。通過一些造型樣式和紋樣裝飾圖案來表達對未來的某種祈盼,例如福祿壽三星、三童子、四季春夏秋冬圖,鳳凰戲牡丹、麒麟送子、小兒戲金雞等題材。裝飾圖案多取諧音福、祿、富貴、多子多福、官上加官之意。這些題材都反映出莊園里的居住者都希望能榮華富貴、長壽安康。因此,它的精神文化特征比較明顯,精神性指向更為明確。
三、 以“三教”文化影響的室內陳設風格
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從表層看,她是一種地域文化,從深層看,她又不是一般的地域文化,而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根源和主干,在中華文化發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儒、釋、道“三教合流”,其中“釋”、“道”都屬于宗教文化,其繁榮發展都與中原地區息息相關,并且對于中原民居建筑室內陳設有著深刻的影響。
佛教文化不僅對中國的哲學、倫理、民間習俗等產生深遠影響,而且也影響到中原地區的建筑裝飾文化,最為明顯的是傳入了大量異域的建筑造型、壁畫和裝飾紋樣。大大豐富了建筑及其裝飾題材。佛教裝飾紋飾有佛手、連珠、祥云等,這些紋樣在康百萬莊園建筑上都能找到。道教崇尚神仙,認為神仙能驅邪避災,能保佑人們升官發財、祈福祈壽等愿望,迎合了大眾的心理需求。道教文化對傳統建筑裝飾有很大的影響,包括壁畫、裝飾圖案等。道教文化所表現的裝飾紋樣有八卦太極圖、四靈圖、暗八仙等,道教所使用的圖案還有如鶴鹿龜象征這長壽,梅蘭竹菊象征君子的情操,云紋、靈芝等象征祥瑞等。
四、 康百萬莊園室內陳設藝術對現代室內陳設的啟示
康百萬莊園作為中原地區民居建筑藝術的代表,其室內陳設藝術具有一定的藝術審美價值。如何把這些傳統的陳設理念運用到當代室內陳設中是我們一直思考的問題。面對祖先留下的寶貴財富,后人應該懂得如何借鑒和傳承。基于體現“以人為本”的基本設計理念,在當代中式室內空間設計中,設計師既要秉承傳統裝飾藝術的設計精髓,又要充分考慮當代人的審美意識、觀念。第一、可以將某些具有典型性的裝飾元素進行簡單模仿或者直接運用在當代設計中。比如傳統花瓶、瓷器、古典家具或單一的裝飾構件等直接陳設在與之相匹配風格的室內空間。第二、采用揚棄的態度,對傳統元素重新進行抽象、組合、解構。學會批判地繼承,我們需要繼承和發揚的不僅僅是幾個形式化的傳統元素,關鍵是要弄清楚中原傳統文化脈絡中什么是永恒的,同時要把握隱藏在裝飾元素背后能夠真正體現中原傳統精神的本質。第三、傳統裝飾元素與現代材料、科技的結合。裝飾材料在室內設計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材料可以提升室內空間的品位。高科技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結合,正在成為一種潮流,一種趨勢,也代表著中國文化的復興。傳統文化必須和現代科技相結合,才能使我們的傳統文化用各種形態反映出來,才能傳播得更遠、影響得更深。而中國制造的未來,也要靠傳統文化的支撐,軟硬結合,才能讓現代科技與傳統文化為更多世人所驚嘆。
五、結語
康百萬莊園作為豫商文化家園的典型代表,昔日的輝煌離我們漸漸遠去了,但它所蘊涵的藝術價值卻永遠散發著璀璨的光芒,讓我們感受到了中原地區居住陳設藝術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給當代陳設藝術提供了取之不盡的設計素材。作為設計師要充分發揮想象力,更要研讀歷史,感受民族文化,把握中原文化中的形式與內涵,以及在形式與內涵之間的轉化機制,只有掌握了傳統陳設藝術規律,才能使傳統文化在現代陳設設計中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
參考文獻:
1.朱廣宇.中國傳統建筑室內裝飾藝術【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
2.劉森林.中華陳設:傳統民居室內設計【M】.上海大學出版社,2006
3.康百萬莊園文史編篡委員會.康百萬莊園【M】.香港國際出版社,2002
4. 崔夢一等. 從康百萬莊園透析中原傳統民居文化.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
(作者單位:太原師范學院美術系)
責任編輯:劉小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