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玲,陳曉丹
(1.西南財經大學 會計學院,成都611130;2.云南大學 經濟學院,昆明 650091)
由于借貸雙方存在信息不對稱,使得管理層和股東總是有動機侵害債權人的利益,加大道德風險。因此銀行在“趨利”的同時對“避險”要求也比較高,必須更為積極地看待債務契約沖突。政治關聯在銀行放貸過程中的促進作用已經得到很多學者的證實,但是政治關聯對貸款其促進作用的原因很少學者研究。這種促進作用是否也存在于債務沖突的需求中?即當債務契約出現沖突的時候,政治關聯是否可以作為協調機制,保護債權人利益不受侵害呢?對于這個問題也鮮有學者進行研究。本文運用信息不對稱和債權人保護理論來考察政治關聯是否能發揮聲譽機制來保護債權人利益。主要研究以下四個問題:一是政治關系是否能夠替代會計信息促進企業貸款;二是政治關聯是否能發揮信號傳遞作用,減少銀行的逆向選擇行為,促進企業取得新續貸款和更多的長期借款;三是當出現債務沖突的時候,政治關聯是否能發揮協調機制的作用,保護債權人的利益不受侵害。本文試圖為政治關聯減少債務契約中的信息不對稱和保護債權人利益提供直接的證據,為銀行在簽訂債務契約時提供一個非正式的參照指標。
政治關聯可以發揮信號傳遞功能,能從以下三方面減少債權人的逆向選擇,保護債權人利益,從而有利于契約的簽訂:一是具有政治聯系的企業可能自身的實力比較強,在相同的財務數據下,其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更好,更能得到公眾的認可,未來償債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更低。政治關聯向銀行傳遞了一種高質量的信息號,有助于企業獲得銀行貸款,并且有可能取得更多的新續貸款和更多的長期貸款;二是與政府保持良好關系的企業陷入困境能夠得到更多的政府補貼,這就意味著政府給企業提供了一種信用擔保,銀行更愿意為這樣的企業提供融資的便利性。;三是有政治關聯的企業意味著有好的聲譽(葉會、李善民2008),增強了債權人對企業還款的信心。因此,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政治關聯通過信號顯示機制,減少債務契約雙方由于信息不對稱產生的逆向選擇問題,降低債權人對債務人的違約風險的預期。如果存在其他的債權人保護機制,債權人就可以不通過縮短債務期限來控制信貸風險,起到減少信息不對稱的作用(Chutathong Charumilind,2006),給銀行提供了一種隱性擔保(孫錚等,2006),起到發揮保護債權人利益的作用。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1:相對于無政治關聯企業,有政治關聯的企業更有能力取得銀行的借款
假設2:政治關聯減少債務契約中的逆向選擇問題,使企業取得更多的新續貸款和更多的長期借款。
假設3:政治關系可以作為債務契約沖突的協調機制,促進債權人保護
數據來自于CSMAR數據庫,為了消除會計政策變更對檢驗結果的影響,本文選取了2007~2010年上市交易的所有非金融A類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其中剔除了數據不全和ST、PT類上市公司。共獲得樣本2183個;為了消除異常值對分析的影響,對連續變量進行Winsorization的1%和99%縮尾處理,處理后的樣本為2174個。實際控制人及高管的政治身份通過手工收集整理。
(1)政治關聯
本文以公司實際控制人或者高管是否在政府機構任職、區縣及其以上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中國共產黨各級黨代表等職務,如果擔任這些職務認定為有政治關聯取值為1,否則為無政治關聯取值為0。其中民營企業(state)取值為1,國有企業取值為0。

表1 研究樣本的政治關聯分布情況
(2)會計信息
由于債權人對會計信息的需求主要關注的是償債能力和盈利能力,本文依據商業銀行在貸款中關注的會計信息為基礎選取了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現金比率、股東權益比率、凈資產收益率和總資產收益率共6個指標。各指標定義見表2

表2 變量定義
為了避免指標過多導致的共線性問題,本文運用因子分析方法,根據特征值大于1的原則,選取了兩個公因子factor1和factor2,其載荷矩陣和最終公因子方差估計見表3。factor1的特征值為3.54,factor2的特征值為1.69,這兩個因子解釋了標準差的87%。factor1主要對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現金比率、股東權益比率具有較大的正的載荷,稱為償債能力因子;factor2主要對凈資產收益率和總資產收益率有較大的正的載荷,稱為盈利能力因子。

表3 主因子分析結果(N=2174)
(3)債務契約指標loan
采用反映年度動態銀行借款指標,即采用現金流量表中的“借款收到的現金”這一指標來代替債務契約,同時采用“借款收到的現金除以年初資產總額”后,為了消除量綱的影響,對其取對數的方式進行變形,該變量為Loan。
(4)新續貸款指標loan1
該指標反映借款人信貸資金的可獲得性,作為模型的因變量,檢驗是否有政治關聯企業更容易獲得新續貸款,該指標等于公司期初和期末長短期貸款的差額除以公司期初總資產。
(5)債務期限指標
采用長期負債比率(LD1)即長期負債/總負債來表示,作為因變量同時為了對結果進行穩健性測試,采用長期負債比例(LD2)即長期借款/總借款進行替代回歸。
(6)債務沖突指標
由于債務沖突是個潛變量,無法直接觀察到,因此,本文采用三個變量表示股東債權人沖突。
股利支付率:assidiv,期初總資產支付率,即年度派發的現金股利除以期初總資產。
資產負債率:lev,它是衡量企業償債能力和財務風險的指標,債務水平越高意味著財務風險越大,債權人收回本息的風險增大。
投資風險性:本文用投資風險性代表資產替代行為。分別用經營性現金流量和營業收入的變異系數(risk_cash、risk_revenue)來表示。
(1)根據本文的研究思路,為了檢驗政治關聯對信貸行為的影響,建立如下模型1。

運用模型1來檢驗假設1,如果β1的符號為正,這就意味著有政治關聯企業比無政治關聯企業獲得更多的銀行貸款。
(2)為了檢驗政治關聯對新續貸款的影響,建立如下模型2

運用模型2來檢驗假設2,如果β1的符號為正,則表明政治關聯能夠促進企業的新續貸款。
(3)為了檢驗政治關聯對企業債務期限結構的影響,建立如下模型3

運用模型3來檢驗假設2,如果β1的符號為正,則表明政治關聯能夠促進企業的長期借款。
(4)為了檢驗債務契約沖突對政治關聯的需求的影響,建立如下模型4

運用模型4來檢驗假設3,如果β1、β2、β3的符號為正,則表明債務契約沖突需要政治關聯,假設3成立。
(1)描述性統計
表4對有政治關聯和無政治關聯企業的財務指標進行比較。從中可以看出,除了總資產周轉率外,有政治關聯企業的財務指標均好于無政治關聯企業的財務指標。從兩個公因子的比較來看,有政治關聯企業的償債能力公因子(factor1)的得分均值和中位數分別為0.14和-0.18,而無政治關聯企業相對應指標分別為-0.12和-0.17,其差異在1%水平上顯著;有政治關聯企業的盈利能力因子(factor2)得分的均值和中位數分別為0.01和0.00,好與無政治關聯企業相對應指標的-0.01和-0.01,且其差異在1%水平上顯著。

表4 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量
(2)回歸基本結果

表5 回歸結果:政治關聯對銀行貸款的影響(N=2174)
表5中回歸結果是運用上述模型進行OLS回歸,從模型1可以看出,其變量對公司的債務契約的影響都在1%顯著水平上。其中,factor1與factor2的回歸系數顯著為正,這表明會計信息對借款契約有明顯的影響,即公司的償債能力和盈利能力越強,就越容易獲得銀行的借款,也證明了會計信息在銀行貸款決策中的重要作用,支持假設1。模型2的結果則表明,有政治關聯的公司更容易獲得銀行的借款,支持假設2。并且政治關聯削弱了會計信息的債務契約有用性,即無政治關聯公司的會計信息對債務契約簽訂的影響程度要大于有政治關聯企業,尤其反映政治關聯與盈利能力交乘項pc*factor2上,這種影響差異在1%水平上顯著(回歸系數為-0.0093,t值為-3.4),該結果與研究假設1相符。即政治關聯能夠促進銀行的信貸決策行為。
表6的回歸結果顯示,在控制企業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成長性、企業規模、所有權權性質、自有資金比例的情況下,政治關聯有利于提高新增貸款的可能性(pc的系數為正,并且在10%的水平上顯著)。即政治關聯能夠促進新的債務契約的簽訂。state的符號在1%水平上顯著為正,表明民營企業更容易獲得新增貸款,原因可能隨著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和民間借貸市場的發展,加上近年來民營經濟的飛速發展,其貸款難的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表7列出pc的參數估計值0.04且在10%水平顯著,說明政治關聯有助于企業取得更長期的貸款,結果與假設2的預計相同;為了反映所有權性質對長期貸款的影響,模型引入政治關聯和所有權性質的交乘項pc*state,其參數估計為-0.05,且在1%水平上顯著,表明相對于民營企業而言,商業銀行大多出于政治目的為政府控制(國有和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提高長期的債務融資,并且政府控制的性質削弱了政治關聯對企業獲得長期借款的促進作用;為了進一步反映金融市場化水平對長期貸款的影響,引入政治關聯和金融市場化水平(參照樊綱、王小魯和朱恒鵬所著的中國市場化指數中的金融市場化水平指數)的交乘項Pc*finance,其參數估計為-0.006,且在10%水平上顯著,表明在金融市場化程度越低的地區受政治關聯的影響越大,越易獲得長期借款。同時為了消除其他非金融中介機構提供的債務融資可能對上述檢驗結果的影響,本文采用LD2(長期借款/總借款)對上述結果進行穩健性檢驗。表7中模型5列示了檢驗結果,從中可以看出,各參數值的符號和顯著性基本沒有什么變化。

表6 回歸結果:政治關聯對新續貸款的影響

表7 回歸結果:政治關聯對債務期限結構的影響
表8是政治關聯的債務契約需求特征模型進行的OLS回歸結果,模型6和模型7中的VIF值均小于2,說明自變量之間不存在明顯的多重共線性。從表8中的回歸結果可以看出政治關聯pc與股利支付率、資產負債率以及代表投資風險性的指標risk_cash和risk_revenue均顯著為正,則結果表明債務契約沖突越大,企業越需要建立政治關聯,從而避免企業破產和違約風險。

表8 回歸結果:政治關聯的債務契約需求
本文基于信息不對稱和債權人保護視角理論分析政治關聯對企業債務契約的影響,發現政治關聯作為企業一種重要的聲譽制度,在某種程度上可以降低債權債務雙方當事人的信息不對稱,為債權人提供一種非正式制度的保護方式。并以我國上市公司2007-2010年的經驗數據為樣本進行實證分析。結果發現:(1)相對于無政治關聯的企業,有政治關聯的企業能夠獲得更多的借款。(2)政治關聯能夠減少債務契約中的逆向選擇問題,使債務人取得新續借款和更多的長期借款。(3)政治關聯可以作為債務契約沖突的協調機制,保護債權人的利益不受侵害。上述研究基于信息不對稱和債權人保護視角,有助于豐富政治關聯對企業融資行為的研究,也有助于豐富銀行債務契約方面的研究,銀行在進行信貸決策的時候不僅要看重企業的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的財務指標,也要關注是否有政治關聯這一非正式指標。
[1]Allen,F.,J.Qian,M.J.Qian.Law,Finance,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5,77(1).
[2]Chutathong Charumilind,Raja Kali,Yupana Wiwattanakantang.Cro?ny Lending Thailand before the Financail Crisis[J].Journal of Busi?ness,2006,79.
[3]La Porta,R.,F.Lopez-de-Silanes,A.Shleifer.Government Ownership of Banks[J].Journal of Finance,2002,(57).
[4]Myers.Determinants of Corporate Borrowing[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mics,1977,5(5).
[5]葉會,李善民.大股東地位、產權屬性與控制權利益獲取——基于大宗股權交易視角的分析[J].財經研究,2011(9).
[6]雷宇,杜興強.“關系”、會計信息與銀行貸款[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1,(8).
[7]樊綱,王小魯,朱恒鵬.中國市場化指數——各地區市場化相對進程報告2009年報告[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0.
[8]朱茶芬、李志文.國家控股對會計穩健性的影響研究[J].會計研究,2008(5).
[9]孫錚,李增泉,王景斌.所有權性質、會計信息與債務契約——來自我國上市公司的經驗數據[J].管理世界,2006,(10).
[10]孫錚,劉鳳委,李增泉.市場化程度、政府干預與企業債務期限結構[J].經濟研究,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