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
中央布局十八大
◎高原
近期,中共十八大代表的基層選舉拉開了帷幕。
“十八大”這個被中共黨內及中國社會已經議論很久的話題,從此將逐漸走向中國輿論的中心位置。
它對中國各級政府的工作,包括對中國經濟運行的微妙影響都將逐漸顯現;甚至對當今世界來說,它的準備、召開和成果也是最有影響力的動向之一。而代表的選舉是它要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2011年11月1日,中共中央印發了《關于黨的十八大代表選舉工作的通知》,對黨的十八大代表選舉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通知》中明確提出:“選舉產生出席黨的十八大代表,差額選舉的比例應多于15%。”
對照“十七大”時的相關表述,上一次的相關文件中提出要按照“不少于15%的差額比例”。
這個比例,“十六大”時規定的差額是10%。
有黨建專家表示:“從‘不少于’到‘應多于’,表述上略有變化,一方面是強調了擴大黨內民主的努力,同時也體現出執政黨在自身改革時的謹慎。”
“差額選舉是民主的主要體現,在一定程度上是對民意的更加尊重。”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楊建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差額選舉黨代表,差額比例由10%擴大到15%,楊建順教授對這一變化贊不絕口:“黨代表選舉開始有了競爭,黨員們也有了更大的選擇空間。”
中組部負責人表示,本次“十八大”代表名額為2270名,由全國40個選舉單位選舉產生。這兩個數據,均較“十七大”有所增加。
資料顯示,自中共“十二大”以來,歷屆黨代會代表數量均呈逐年遞增趨勢。
“十七大”的代表人數是2220人,是從全國38個選舉單位的7000多萬名黨員中選出來的,比上一屆大會的代表人數多了100人。
雖然基層代表的數量在增加,官員仍占了代表的絕大部分。
中央黨校教授王貴秀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過去的代表比例結構,領導干部占70%至80%,很容易使“黨員代表大會”變成“黨員領導干部代表大會”,或各方面各部門領導干部的工作會議,“那樣的構成有違‘黨員代表大會’的本意”。

2011年11月2日,中共中央組織部負責人表示,“十八大”代表選舉在結構比例上要做到“兩增兩減”“一個提高”。
“兩增兩減”是指,省區市和中央企業系統(在京)代表中,生產和工作第一線黨員所占比例從“十七大”時的一般不少于30%,分別增加到一般不少于32%;黨員領導干部所占比例從“十七大”時的一般不超過70%,分別減少為一般不超過68%。據此,普通黨員人數將接近代表總數的三分之一。
“一個提高”是指,工人黨員代表比例要在“十七大”的基礎上有較大幅度提高,其中省區市工人黨員代表所占比例一般要達到本省區市代表總數的10%,中央企業系統(在京)的工人黨員代表數要明顯增加。

有黨建專家表示,增大工人黨員的比例與《黨章》的相關規定是密切吻合的,“畢竟中共是一個工人階級的政黨,這個群體應該是其最大的群眾基礎”。
而強調要“有適當數量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工人”,則被上述專家解讀為:“針對了現在所存在的現實情況而制定的。”
目前,民營企業是解決當前就業問題的“主力軍”,吸納了越來越多的勞動力,其中黨員占了相當比例。除此之外,隨著外資企業、合資企業的發展壯大,在這些同為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就業的人口比例也在增加。
“十八大”的重頭戲是高層領導換屆。不過在“十八大”之前,地方層面的人事布局早已全面展開。全國16省區黨政一把手變動,共有78位省部級高官履新,涉及各大機關部委的首長。
從目前調整的情況來看,干部年輕化趨向進一步凸顯。除少數地方外,在全國31個省市區中,黨政一把手絕大多數為“50后”官員,“60后”則逐漸嶄露頭角。
事實上,隨著年齡的更替,近年來中央已經作出幾輪人事調整。“40后”官員已經逐步退出各省市黨政主要領導崗位。
截至目前,在任的“40后”省委書記只有1948年出生的江西省委書記蘇榮、1947年出生的甘肅省委書記陸浩、1947年出生的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1946年出生的河北省委書記張云川以及4個直轄市市委書記,后者均是中央政治局委員。
此外,干部交流的趨勢也很明顯。
“在此輪省部級官員調整中,中央與地方之間、地方與地方之間的交流都十分明顯,對于交流制度的落實以及多層面交流的體現也十分徹底。”楊建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
對于新近一輪的地方人事調整,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表示,這次的人事變動呈現三大特點,其中最根本的還是年齡。
一般來說,部級以下的領導都是65歲以下,部級以上可以適當放寬。對于省委書記來說,在“十八大”以后年齡不能超過65歲。
竹立家認為,人事調整還得考慮經濟社會發展趨勢。未來十年,中國將以社會建設為中心,因此對公共政策、社會趨勢比較熟悉的會有優勢。
“中國正處于社會矛盾、社會問題多發階段,貧富差距加大,腐敗現象突出,懂得社會治理將是必須。具體說來,法律、管理、經濟等文科背景將會越來越被看重,這和以前重理工科背景有所差別。”竹立家說。
對此,中央黨校教授、資深黨建專家葉篤初另有一番理解。他認為,各省黨委的換屆安排,將體現中央有關“五湖四海”思想的最新設計。
他指出,由于中國未來十年將面臨新形勢,“五湖四海”選人用人思想,將突破簡單的地域概念,凸顯在本次換屆跨越中央、地方、行業及高校之間的“3D版”深層人事安排,最終達到主要領導干部具有“多項全能”經驗、素質的目標。
摘自《法治周末》201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