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永強 王晨 章濤
高鐵總設計師張曙光沉浮
◎谷永強 王晨 章濤
對周圍的鄰居來說,沃爾納特市皮埃爾路688號的中國房主非常神秘。
這套別墅占地近3萬平方英尺(約合2793平方米),住房面積為4100平方英尺(約合381平方米),擁有5間臥室。和皮埃爾街區其他房屋一樣,這套別墅有圍墻將房子與馬路隔開,院內綠樹環繞,草坪打理得整整齊齊,大門上還裝飾著圣誕標志的雪花。一切都顯示,房屋有人打理。附近除草的墨西哥工人稱,偶爾會看到有中國人駕車進出。
688號的神秘房主,正是有“中國高鐵總設計師”之稱的張曙光和妻子王興。
張曙光今年56歲,祖籍江蘇溧陽,父親是參加過長征的“老八路”。幼年時因父親工作調動,隨家人遷至新疆生活。1982年從蘭州鐵道學院(現蘭州交通大學)車輛專業畢業后,張曙光被分配至上海鐵路局蚌埠分局蚌埠車輛段工作。
據一位張曙光的同事透露,張曙光“從基層干起,用了近十年時間升至蚌埠車輛段副段長”。1991年底,張曙光被調至鐵道部機車車輛局驗收室任管理工程師。這次調動,兩個職位雖然同為科級,但從基層到部里,這一步堪稱魚躍龍門。
張曙光身高近一米八,相貌堂堂。他和妻子王興都曾就讀于蘭州鐵道學院。
張曙光很快熟悉了部里的工作,他的下一個目標是客車處。上世紀90年代初期,客車處是車輛局的實權部門,以“接觸面廣和水深”而著名,其職能一是編制每年的新造客車計劃,在鐵道部分配下屬機車制造廠的制造指標;二是負責審批地方鐵路局的客車更新計劃,這對地方局非常重要,就連劉志軍在沈陽局當局長時也要“跑部”多要指標。
在驗收室工作兩年之后,1994年初,張曙光私下透露希望調往客車處,當時客車處的領導同意“讓張曙光過來先呆三個月試試”。其時,客車處連處長共5個人,副處長一職一直空缺。1994年,張曙光填補了這一空缺,從此展現出出眾的溝通能力。
在張曙光調任客車處之前,已有多人因招標受賄出事。張曙光剛到客車處時,時任處長亦曾告誡他要潔身自好,“張當時也說下面因為招標找他的人很多,家門被堵著一天到晚回不了家,承諾以后要公事公辦”。
但張曙光到客車處不久,就有各地的廠長私下里反映對張曙光的感覺“不太好”,“要條件,給好處”,但都不明說具體事情。期間,鐵道部內部還曾傳聞,有人舉報廣州一家機車冷凍機廠想進入鐵路市場,給張曙光送了30萬元。
記者從權威渠道獲悉,對于張曙光的批評當時只有口頭上的反映,并沒有收到真憑實據的舉報,部領導和黨組決定將張曙光以“下去鍛煉鍛煉”的名義暫時調離。2001年,張曙光被調至沈陽鐵路局任局長助理。

從記者的調查來看,張曙光當時就已家產可觀,超出了他正常收入。而張曙光的妻子王興已經赴美,成為了一家名為馬克夫的集便器廠商在中國的獨家代理。在她的幫助下,馬克夫很快打入中國市場,2003年前一度成為鐵路集便器的主導品牌。
早在1999年10月,王興就以個人名義貸款購買了洛杉磯一套34.6萬美元的獨棟住宅,并于次年將房屋轉為和張曙光以夫婦名義共有。2002年底,王興以61.5萬美元的價格將此房屋出售,隨即又和張曙光聯名,以約86萬美元買下688號豪宅。
鐵道部一位退休人士透露,張曙光和劉志軍1997年已經認識;1998年張曙光調到客車處后,兩個人關系更加密切起來。

劉志軍以“工作拼命”著稱。“這個人在工作方面沒的說,是個拼命三郎,經常晚上12點還叫人去開會,開到早上3點。”有關人士回憶說,當時的客車處處長年近退休,扛不住頻頻半夜開會,“幾番折騰之后,客車處處長就派張曙光去應付劉志軍”。張曙光由此進入劉志軍的視野。
1998年10月,張曙光官升一級,正式出任車輛局客車處處長。從多位接近張曙光的人士描述中可以看出,張曙光之所以能夠成為劉志軍的鐵桿親信,關鍵在于他能很好地貫徹執行劉的想法和命令。“劉志軍愛熬夜,張曙光夜里就陪著劉志軍;劉志軍提出什么問題,張曙光都能提出些辦法。加上張曙光和劉志軍一樣,在人際交往方面會來事,兩人很對脾氣。”
2003年3月,劉志軍出任新一屆鐵道部部長后,張曙光的升遷之路就此打開。
中國近年的高鐵發展歷程,深深地打上了張曙光的烙印。
很多鐵路系統人士,在記者采訪時,對張曙光的工作精神和能力都贊賞有加,他被形容為“很有能力,思維敏捷,開會講話很有感染力,聽下面的人匯報工作也很快能抓住重點和問題”,而且工作非常賣力,“經常和下面通宵開會研究問題”。隸屬北車集團的唐山公司一位銷售經理說,領導下來檢查工作驗收時,他們最怕的不是劉志軍,而是張曙光,因為張曙光懂行,一眼就能看出問題,“他眼光一掃過來,我們馬上低頭”。
在劉志軍主導下,2004年至2006年間,鐵道部先后進行了三次重要的高鐵招標,即兩次動車合資招標和京津城際招標。三次招標過程中,鐵道部的操盤手正是時任運輸局局長的張曙光。“當年談判,張曙光顯得非常專業,也很強勢。在引進技術談判開始之前,做了大量市場調研,對外資公司產品價格非常熟悉,只要是想進入中國的,首先價格在市場價的基礎上砍掉三成,否則免談。”南車一位工程師稱。
而在鐵道部出臺的一本宣傳手冊中,一夜之間砍掉西門子90億元競標價格的故事,更成為張曙光在談判中的得意之作。
在鐵路內部人士看來,以最快的速度發展高鐵客運專線網,是劉志軍的戰略,他從中央要來了政策和錢,執行者則是張曙光,二人的膽量和魄力確非常人能及。“在短短5年里實現了鐵路運營里程翻一番,最高時速350公里,這在國內國外都沒有先例。”
這種趕時間、拼速度式的大躍進,給張曙光也帶來了巨大壓力。“私下里張曙光也表示壓力很大,整夜睡不著覺,感嘆自己陷入太深,已難以回頭。”一位熟悉他的人士稱。
張曙光自2007年開始申報院士,但終以一票之差落選。
鐵道部運輸局局長為何要申報院士?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除了院士所帶來的名利,也和劉志軍有很大關系。“劉志軍有心爭一口氣。但他本人是工人出身,所以讓部下去當院士。”
但張曙光本人并不做學術研究,為了申報院士,2007年3月,張曙光在北京香山一家五星級酒店,組織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下稱鐵科院)、南車四方、西南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等一批國內科研機構專家為其寫書和申報資料,“吃住都是國內一家為鐵道部做進出口代理商的國企埋單。從3月開始寫,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寫了3本書,5月才完稿。”
而據有關人士透露,2007年張曙光第一次參選時所獲贊同票數寥寥無幾。
2009年,張曙光卷土重來。這次張又重新組織人出版了3本著作,申報當年的院士評選。當時,有企業專門組織了一個團隊為張曙光拉票,挨個跑評委,包括組織評選專家去各地出差、參觀動車基地的生產活動,并介紹高鐵技術消化吸收成果,“來回都是公費,每人還送了禮品。”
但這沒能搞定所有人,張曙光的造假行為遭到舉報。當時南車株洲廠的工程師及鐵科院的專家都曾向中科院舉報張曙光造假,院士評委會啟動調查。結果,在中科院2009年度院士增選評選時,張以一票之差未能獲得三分之二以上的贊成票數,再次“飲恨”。
他沒有機會再來一次了。
摘自《新世紀》2011.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