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 佳
日前,伊朗海軍高調在波斯灣舉行“守衛-90”大規模海上演習,借此向外傳遞“誰打我,我就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的意思,而美軍第五艦隊則警告“別把威脅波斯灣航行自由作為選項”。其實,這已經不是美伊海軍第一次圍繞波斯灣“掰手腕”了,早在1988年美伊短暫的海戰中,伊朗海軍就曾遭受重創,幾乎“壓箱底”的主力軍艦都被美國海軍編隊擊沉或擊傷。
一顆水雷觸發美軍“螳螂行動”
上世紀80年代的兩伊戰爭,雙方為粉碎對方的戰爭潛力,針對航行在波斯灣的各國油輪展開無區別的“襲船戰”。當兩伊政府的“襲船戰”到1987年達到高峰時,美國海軍從1987年7月開始在波斯灣為懸掛美國國旗的油輪護航。伊朗決定不與美軍正面交鋒,而用傳統海戰武器——水雷,打擊西方國家海軍的護航艦隊。
1988年4月14日,美國海軍的第14護航艦隊急速駛出霍爾木茲海峽,編隊前方的急先鋒是“佩里”級護衛艦“羅伯茨”號。突然“轟”的一聲巨響,它被拋出水面后又重重地跌入水中。這是因為“羅伯茨”號觸發了一枚水雷,艦體中部被炸出直徑2.7米的大洞,幸虧其他艦艇施救才撤走。4月15日,也就是“羅伯茨”號被炸的第二天,美軍中東特遣艦隊的掃雷分遣隊在出事海域發現5枚水雷,上面雖未標明制造國,但掃雷專家根據有關編號分析認為,這是伊朗1987年從朝鮮購買的老式蘇制水雷。
消息很快上報到白宮,總統里根召集緊急軍事會議,經過與副總統布什、國務卿舒爾茨、國防部長卡盧奇和參聯會主席克勞海軍上將等軍政首腦的密集磋商后,決定對伊朗實施武力制裁,行動代號“螳螂”。4月18日凌晨,美國海軍中東特遣艦隊從巴林基地出動6艘艦艇,全速駛向距伊朗180公里的波斯灣南部海域執行打擊任務。編隊航行至波斯灣主航道一線時,便兵分兩路:由“溫賴特”號巡洋艦、“辛普森”號和“巴里”號護衛艦組成的第一水面戰斗群,向伊朗的“錫里”號石油鉆井平臺駛去;由“特倫頓”號船塢登陸艦、“麥考密克”號和“梅里爾”號驅逐艦組成的第二水面戰斗群則向“薩珊”號鉆井平臺撲去。
“錫里”和“薩珊”號平臺位于波斯灣主航道伊方一側,它們并非伊朗重要石油設施,日產量僅占伊朗原油日產量的7.5%,但戰略位置得天獨厚,既可作為海上雷達站執行警戒任務,又可作為海上指揮控制中心引導和指揮伊方艦船布雷,騷擾或襲擊過往船只,因此它們早就成為美國海軍的“眼中釘”。18日上午9時1分,美軍第二水面戰斗群已駛到“薩珊”號平臺附近海域,“梅里爾”號驅逐艦上的軍官用波斯語和英語向平臺多次呼叫,要求平臺上的伊朗人撤退,但對方毫無反應,16分鐘后,“梅里爾”號和“麥考密克”驅逐艦的127毫米主炮一齊向平臺開火,平臺上的伊朗人則用23毫米機關炮還擊,但火力很快被美軍壓制,最終平臺上的伊朗人不得已通過無線電請求?;鸩⒃诿儡姳O視下搭乘小艇離開,之后美海軍陸戰隊員爬上石油平臺,在清走一些物品和文件后將整個平臺引爆。同時,第一水面戰斗群摧毀“錫里”平臺的行動也非常順利,由于美國人炮擊得太兇,美軍陸戰隊員都沒法乘直升機到“錫里”號上撈些戰利品。
“海上彎刀”被打斷
面對美軍的斷然出手,被打疼的伊朗決心展開武力回擊。12時15分,在距美軍第一水面戰斗群約35海里的水域上空,一架正在警戒巡邏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直升機突然發現海面上有3個快速移動的目標正撲向戰斗群。原來伊朗革命衛隊海軍從阿巴丹港派出3艘“博哈默”級快艇企圖偷襲美艦,正當美軍直升機準備進行火力攔截時,伊朗人先下手為強,連續發射多枚英國產“吹管”便攜式導彈,將美軍直升機擊落。30分鐘后,伊朗海軍又出動主力之一“薩巴蘭”號護衛艦,在霍爾木茲海峽西部的穆巴拉克海上油田附近重創懸掛美國國旗的貨輪。
13時許,美伊海上沖突達到高潮,伊朗海軍主力幾乎傾巢出動,號稱“海上彎刀”的伊朗“約尚”號導彈艇在岸基雷達的引導下,發現美軍第一水面戰斗群的“溫賴特”號巡洋艦。伊朗艇長竟然冒險以35節的高速向美艦直撲過去,看來是想和這艘“海上巨無霸”比拼一下。此時,“溫賴特”號上的雷達已鎖定高速駛來的伊朗導彈艇,并在“約尚”號駛至距該艦10海里時發出警告。13時15分,伊朗導彈艇率先向“溫賴特”號發射一枚“魚叉”反艦導彈。讓人不可思議的是,該導彈還是伊朗巴列維王朝時期從美國買來的,美國人很清楚該導彈的技術機密,于是“溫賴特”號一邊做著蛇形規避動作,一邊發射箔條干擾彈,把飛來的“魚叉”導彈引入大海。此時,同屬第一水面戰斗群的美國“辛普森”號驅逐艦主動插到“約尚”號和“溫賴特”號之間,并迅即向伊朗導彈艇投射一枚“標準SM-1”反艦/對空兩用導彈,頃刻間“約尚”號化為一堆燃燒的廢鐵,15名伊朗水兵喪生。
在得知“約尚”號被擊沉的消息后,伊朗海軍仍持續向波斯灣增兵。14時26分,伊朗海軍的法制“海豚”直升機對位于穆巴拉克海上油田的巴拿馬籍“斯坎灣”石油鉆井平臺進行攻擊。幾分鐘后,從位于阿拉伯海的美軍核動力航母“企業”號上起飛的4架A-6艦載攻擊機飛抵油井上空,準備對伊機進行攻擊?!昂k唷敝鄙龣C見勢不妙,趕忙降低高度,貼著海面飛走了。這時,3艘伊朗海軍的“博哈默”級巡邏艇急速駛來,企圖繼續打擊“斯坎灣”石油鉆井平臺。美機發現后,立即盤旋跟蹤,A-6E攻擊機迅速降低高度,向沖在最前面的那艘巡邏艇投擲4枚“石眼”集束炸彈,突然拋灑出的幾百枚小炸彈將伊朗巡邏艇炸沉。后面的兩艘巡邏艇見此只好高速撤離。
仍不服輸的伊朗海軍出動了最現代化的軍艦——“薩漢德”號護衛艦發動進攻,但它遭到兩架美軍A-6E攻擊機的打擊,伊艦命中兩彈,遭受重創。17時06分,“薩漢德”號護衛艦已是千瘡百孔,主輔機停車,艙內海水涌入,艦體向右舷大角度傾斜,伊朗艦長見大勢已去,遂下令棄艦逃生。“薩漢德”號于當夜21時11分沉沒于霍爾木茲海峽。為了給“薩漢德”號復仇,伊朗海軍司令部命令隱蔽在霍爾木茲海峽出口附近的“薩巴蘭”號護衛艦攻擊美軍水面艦艇,然而它再度遭到A-6E機群的攻擊,“薩巴蘭”號也受到重創,艦長等指揮官當場身亡。
“螳螂行動”催化兩伊停戰
“螳螂行動”結束后,伊朗海軍徹底遠離美國的護航編隊。由于伊朗海軍在“螳螂行動”中幾乎損失所有的大型作戰平臺,剩余小艇只能躲進港口不再出擊。再加上后來幾個月,美國海軍護航編隊的干涉尺度越來越大,尤其是7月3日美國“文森斯”號巡洋艦反應過度,將伊朗航空公司的655航班當做伊朗空軍戰機擊落。由此,伊朗深信美國可能完全站在伊拉克總統薩達姆一邊,謀求推翻伊朗政權,所以不得不接受國際社會的調停,事實上結束了持續多時的波斯灣“襲船戰”,也結束了長達八年的兩伊戰爭。▲
環球時報2012-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