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濤
(黃淮學院 體育系,河南 駐馬店 463000)
籃球運動對高校女生身體協調能力影響研究
楊俊濤
(黃淮學院 體育系,河南 駐馬店 463000)
身體協調能力是人參與運動應具備的基本能力,是掌握和運用運動技術的前提和基礎,對其他身體素質有著直接的影響。運用文獻資料法、實驗法、測試法和數理統計法,對設計的5項測試指標在高校女生中進行了對比實驗,結果表明籃球運動對于提高女生的身體協調能力具有顯著的效果。
籃球運動;協調能力;高校女生
由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衛生部、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科學技術部和財政部6部委聯合組織調研的《2010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顯示,大學生除坐位體前屈指標外,爆發力、靈敏性、耐力等身體素質水平進一步下降,與2005年相比,女大學生立定跳遠、仰臥起坐、800米跑等身體素質指標全面下降。我國著名運動訓練學專家田麥久認為,運動技術的合理性依賴于參加動作的肌肉群的協調程度,而這種協調程度又依賴于神經系統對肌肉的合理而精細的支配,即協調能力。從我國大學生身體素質的多個方面都在下降的現實,可以想象高校女生的協調性身體素質亦不容樂觀?;@球運動具有一定的娛樂性和趣味性,大學生樂于參與,因此研究籃球運動對高校女生協調能力的影響有一定的意義。
以知情和自愿為前提,從黃淮學院女生中隨機選取64人并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2人,所有學生均沒有進行過系統的體育訓練。對實驗組進行為期3個月的系統籃球訓練,而對照組則執行原有教學計劃。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1) 文獻資料法。通過查閱有關籃球運動的文獻資料,了解當今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并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和研究,為提高高校女生身體協調能力提供理論依據。
(2) 實驗法。實驗組進行為期3個月(2011年3月15日開始)的籃球訓練,每周3次(每周一、三、五下午課外活動時間),每次90分鐘,訓練內容包括腳步動作、傳球練習、運球練習、投球練習、簡單戰術練習等。
(3) 測試法。實驗前后對兩組學生進行協調能力測試,共5個測試項目,根據學生單位時間內成功的次數或完成規定動作所需要的時間來確定協調能力的好壞。所有數據均在黃淮學院體育系體質測試中心進行,為保證數據的準確性,每組數據均測試2次,取平均值。
(4) 數理統計法。用 SPSS 18.0軟件分析所得數據,對訓練前后學生身體協調能力的差異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
查閱有關身體協調能力研究的文獻資料,目前國內關于身體協調能力的測試還沒有統一的標準。我國著名運動訓練學專家田麥久認為人體的協調能力指標包括速度、靈敏性、節奏性、平衡性、定向性等。因此,經過比較篩選,本研究把身體協調能力的測試指標確定為籃球運球繞桿折返、跳繩、象限跳、對墻拋接網球和交叉拍腳。籃球運球繞桿折返測試場地長20米,從距起點5米處開始設置5排標志桿,各排標志桿相距3米,測試中受試者單手運球依次過桿,人與球均返回起終點線時停表,若受試者犯規要重新測試。跳繩測試中,受試者正搖跳繩且雙腳同時跳動,每跳一次搖繩一圈,計60秒內的起跳次數,遇跳繩絆腳時繼續進行,但該次起跳不計次數。象限跳測試是在平坦的地面上畫兩條互相垂直的直線(約1米長),將地面分為4個象限,并按順時針依次標示數字1、3、2和 4,測試時受試者雙腳并攏,按 1→2→3→4→1的順序跳躍,計完成10次循環所需的時間。對墻拋接網球是距墻 1.5米對墻拋網球,彈回后不等球落地在空中用雙手接住,計30秒內的拋接次數,如果接不住則自己撿回后繼續進行,但該次拋接不計次數。交叉拍腳測試中,受試者交叉地左腳前右上擺起右手拍腳和右腳前左上擺起左手拍腳,計完成 10次循環所需時間,遇順序錯誤時繼續進行,但該次拍腳不計次數。
實驗前,按照分組對64名受試者的5項測試指標進行了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在實驗前,5項測試指標均無顯著差異(P>0.05),并且測試分數呈均質狀,說明兩個獨立樣本的5項指標處于同一水平,完全符合實驗要求。

表1 實驗前5項指標測試成績統計結果
經過對實驗組實驗前后測試成績的成對樣本t檢驗(見表2),結果表明,經過3個月的籃球訓練后,實驗組的測試成績與實驗前相比,籃球運球繞桿折返、跳繩、象限跳、對墻拋接網球和交叉拍腳5項指標的均值及標準差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變,其中籃球運球繞桿折返、跳繩、象限跳和對墻拋接網球4項指標都表現出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交叉拍腳指標表現出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系統的籃球鍛煉可以很好地培養高校女生的身體協調能力。

表2 實驗組實驗前后測試成績比較
經過對對照組實驗前后測試成績的成對樣本t檢驗(見表3),結果表明,對照組5項指標測試成績的均值及標準差雖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變,但卻沒有反映出差異性(P>0.05),說明協調能力雖然可以通過專門的訓練手段獲得提高,但必須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選擇訓練項目。

表3 對照組實驗前后測試成績比較
運動技術的合理性依賴于參加動作的肌肉群的協調程度,而這種協調程度又依賴于神經系統對肌肉的合理而精細的支配,即協調能力。協調能力好,有助于把握時間、空間和節奏,從而較快提高運動技術水平,因此,提高人的協調能力十分重要。在各項身體素質中,身體協調性的提高最為困難,因為身體協調性的影響因素較多,包括遺傳、個性、神經類型、力量大小、耐力、心理等。
為期3個月的對比實驗研究表明,經常參與籃球運動是提高高校女生身體協調能力的一種有效手段。與其他運動項目相比,籃球運動因具有很強的娛樂性和趣味性而容易吸引學生,且籃球運動能對身體進行全面鍛煉,再加上高校場地器材充足,籃球運動受天氣的影響不是很大,還可根據身體素質隨意調節運動量,因此非常適合高校女生進行健身鍛煉?;@球運動是一個集體運動項目,不但有利于全面提高參與者的身體素質,也有利于培養參與者的團結協作意識,有利于參與者滿足自己的運動需求并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1] 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12.
[2] 徐政.兒童動作協調性測量方法及指標體系的研究[J].西安體院學院學報,1997(3):16―21.
[3] 潘泰陶,呂東江.7―12歲兒童動作協調能力測試結果的分析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1(4):34―36.
[4] 侯玉鷺,歐小?。P于運動協調能力若干問題的思考[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1996(1):33―35.
[5] 張華瑩,高寶國.12周乒乓球練習對7-9歲小學生動作協調能力影響的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0(2):60―61.
G841
A
1006-5261(2012)02-0121-02
2012-03-16
楊俊濤(1973―),男,河南汝南人,講師.
〔責任編輯 張繼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