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寧,王慶,毛慧婷,高建宇,柳睿殊
(大連民族學院環境與資源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學生,遼寧大連 116605)
巰基化殼寡糖對人體血鉛的消除研究
高曉寧,王慶,毛慧婷,高建宇,柳睿殊
(大連民族學院環境與資源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學生,遼寧大連 116605)
當人體血鉛濃度達500 ug/L時,將損害神經、泌尿、消化、造血等系統,引起系列臨床癥狀[1]。本實驗研究了自制巰基化殼寡糖[2](O-CTS-SH)對鉛吸附的條件,討論了其對模擬人體血鉛的消除效果。
殼寡糖由大連化物所提供;Tris為Sigma產品;人全血由大連開發區醫院提供;其他藥品均為分析純。
(1)O-CTS-SH的制備及表征:參考文獻[2]實現。
(2)O-CTS-SH對鉛的吸附最佳條件
取一定量的目標產物溶解于0.02 mol/L的Pb (NO3)2中,在一定pH值、一定溫度的氣浴恒溫振蕩器中振蕩一定時間。靜置,離心取上清液,用原子吸收(351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安捷綸上海分析儀器廠)法測定溶液中剩余的鉛離子濃度,確定其吸附量。
(1)血漿等滲液(PIB)的配制:參考文獻[3]。
(2)人紅細胞對鉛的吸附實驗。分別向兩個離心管中加入Pb(NO3)2溶液和紅細胞懸液。一份備用,另一份在37℃下溫育2 h后,冰水浴1 min,立即4 000 rpm離心3 min,棄去上清,加入4 mL冰冷的PIB溶液洗滌,離心,重復兩次;加入2 mL水,溶血4 h以上,10 000 rpml離心20 min,分離上清,上清液移入小燒杯中,再加入1 mL水洗滌沉淀,重復兩次,上清液并入燒杯中。上清液用HClO4和濃HNO3徹底消化。用原子吸收法測定其中鉛的濃度。重復進行本實驗3次。確定人紅細胞對鉛的吸附容量。
(3)O-CTS-SH對血液中鉛的吸附。向步驟2中備用的離心管中加入目標產物(0.05 g/mL)1mL,重復步驟2的操作。用原子吸收法測定胞漿內的鉛含量。
pH值對吸附的影響如圖1。O-CTS-SH在pH值為5~6時,對鉛離子的吸附效果較好。在pH=5.5時有最大的吸附量。
時間對吸附的影響如圖2。可知,隨著時間的增長,吸附量不斷增加,吸附6 h后,增加并不明顯,基本達到平衡。
溫度對吸附的影響如圖3,吸附量Q隨溫度升高而略有增大,這說明低溫范圍內的熱運動加速吸附分子、離子的碰撞,有利于吸附。但溫度不能超過40℃,否則將發生解吸過程。
用原子吸收法測得實驗條件下人紅細胞懸浮液中鉛離子的濃度為0.35 mg/L,在同種條件下,加入O-CTSSH后的人紅細胞懸浮液中鉛離子的濃度下降為18 ug/L。

圖1 pH值對吸附容量的影響

圖2 時間對吸附容量的影響

圖3 溫度對吸附容量的影響
(1)O-CTS-SH對鉛的吸附最優條件為pH值5~6,溫度35℃,時間6 h。說明O-CTS-SH較適合人體環境。
(2)在模擬人體血液環境的條件下,有O-CTS-SH存在時,人紅細胞對鉛的吸附量大大減少,因此確定巰基化殼寡糖對人體內血鉛有消除作用且消除效果良好。
[1]陶雪文,賈波.血鉛的危害與防護[J].今日科技,2011(7):53.
[2]趙玉清,劉學江,李惠艷.巰基化殼聚糖的制備及水果保鮮[J].食品科學,2002(3):142-144.
[3]齊秀文,吳剛,李榮昌,等.鎳離子跨人紅細胞膜轉運的動力學及其機制[J].衛生毒理學雜志,2004(2):89-91.
O363.1
A
(責任編輯 劉敏)
1009-315X(2012)03-0285-01
2012-03-13
大連民族學院太陽鳥計劃資助項目(2011428)。
指導教師:趙玉清(1949-),女,吉林舒蘭人,教授,主要從事生物無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