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美、德、法特約記者 肖磊 青木 楊明 ●本報記者 劉洋 譚福榕 ●甄 翔
美國海軍作戰部部長10日在華盛頓演講時稱,未來10至15年,將有超過1/3的美軍戰艦部署在西太平洋地區。這意味著,相當于日本、法國和英國總和的海洋力量密布中國周邊。上周,當奧巴馬親自公布新軍事戰略時,“是不是專門針對中國”還勉強可以打個問號。但10日,這場演講的主辦者——新美國安全中心毫不掩飾地說,“南海將是美國未來在亞太領導地位的標志”。奧巴馬削減軍費同時加強控制的新戰略被媒體形容為“廉價霸權”。美國“反戰網”報道說,在南海美國省錢的招數是,利用周邊海洋國家抵制中國霸權的民族主義情緒。對于奧巴馬的軍事戰略,中國國防部和外交部同時做出強硬表態。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稱,為了保護南海利益,北京的手段也絕不會比對手軟。但對大家來說,這顯然不是最好選擇。布魯金斯學會網站勸告美國說,中國不是又一個蘇聯,“它是問題,但不是敵人”。
美國正給中國套上火環
“如果一個國家過于強大,其他國家就會聯合起來制約其實力。”在《美國實力的悖論》一書中,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以此預測美國的處境。《雅加達郵報》10日報道說,現在這種說法被美國東盟戰略委員會聯合主席威廉·科恩引用,來描述中國眼下的“遭遇”——美國正尋求確保南海不被某個國家主導。
10日,在華盛頓的一場關于南海局勢的大型演講上,美國海軍作戰部部長格林納特上將公開了美國未來10年至15年全球海軍戰略布局。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按照這個計劃,超過1/3的美軍戰艦將轉移至西太平洋地區。加上波斯灣區戰艦,未來超過半數的美國海上軍力將駐扎亞洲海域。
格林納特當天向媒體展示了一幅地圖,地圖顯示,目前美國海軍在美東海岸駐有30艘艦艇,在西海岸有15艘,印度洋周邊有15艘,大西洋東部還有15艘。中國海軍少將楊毅12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美國共有艦艇近300艘,1/3相當于日本、法國和英國海洋力量的總和。其作戰半徑可以涵蓋整個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區,對中國海軍力量形成壓倒性優勢。
格林納特將這一布局的目的解釋為“確保國際海運航道自由暢通”,這次活動的主辦方——新美國安全中心卻給出不同答案。該中心發表一份長達115頁的報告,標題是“建立在實力基礎上的合作:美國、中國和南海”。報告批評“中國正在挑戰美國數十年建立的體系”,稱在此情況下,“南海將成為美國未來在亞太領導地位的標志”。
上周,美國總統奧巴馬發布新軍事戰略,明確將美國全球軍力重心轉向亞太。但對于這份新戰略將如何具體影響軍力部署,美國國防部官員并未透露,僅表示有關情況等向國會提交預算時自然就會明了。美國《星條旗報》10日評論說,隨著格林納特等官員的公開討論,該戰略的一些細節開始變得越來越清晰。
根據格林納特的說法,美國戰略重心轉移并不是說要在西太地區大幅增加軍隊或艦艇,“我們一直就在這里”。這一計劃將通過鼓勵地區盟友加強自身軍事實力,以及彼此間建立新安全合作機制實現,因為“中國正力圖主導西太平洋,這讓東亞國家比以往更愿同美國合作”。
美國“反戰網”報道說,新美國安全中心的報告稱,這是一個由觀點類似、實力日益增強且希望抵制中國霸權的海洋國家組成的網絡。對這個幾乎看不見的網絡來說,越南、印尼、印度、韓國、日本等國的民族主義情緒或許是最好基礎。新德里政策研究中心戰略研究教授布拉馬·切拉尼11日評論說,美印日日益擴大的戰略共識讓人想起一戰前,英法俄結成協約國對付實力快速上升的德國。
“法廣”中文網稱,未來美國在西太平洋區將拉開由東京、釜山、沖繩、新加坡至澳洲達爾文港的海軍基地線。對此,中國海軍軍事研究所研究員李杰11日分析說,這樣美國在西太平洋的艦艇部署將呈三角前行態勢。100艘左右的戰艦數量等于把相當多精銳的艦艇、飛機都部署在這一地區,從而將空海一體戰逼壓至第一島鏈前沿。
雖然奧巴馬在新軍事戰略中表示將削減軍費,但新美國安全中心的報告仍呼吁,美國應在今后幾年內,將海軍艦只數量從當前的285艘增加到346艘,否則“美國將被地區國家視為衰落大國”,而中國將像冷戰中蘇聯逼芬蘭“中立”一樣,掌控其周邊鄰國。“德國之聲”評論稱,美國正給中國套上火環,兩國關系勢必前所未有的復雜。
《印度時報》援引新加坡駐美大使陳慶珠的話說,這份報告將南海描繪成檢驗美國地區領導地位的測試場,這只能加大中國的反制力度,進而讓想同時與中美保持良好關系的東南亞國家感到擔憂。“歡迎來到這個搖晃的世界。”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10日戲謔道,美伊斗氣已經頻繁登上報紙頭條,現在為保護南海利益,北京的手段絕不會比對手軟。在2012年乃至更長遠的未來,小小的錯誤或挑釁或將點燃更大規模對抗。
“缺乏安全感的美國讓中國背了黑鍋”
中國領導人會如何回應美國的新軍事戰略?從5日奧巴馬公布該戰略起,西方輿論就在等著看北京怎樣接招。英國《金融時報》說,一些中國官方媒體上周末措辭尖銳地批評了美國的新軍事政策。但在美國《時代》周刊看來,“中國只是聳了聳肩”。
就在西方媒體大量猜測中國為何表現“柔和”時,法新社報道稱,
環球時報201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