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孫秀萍
有著秀美風光的巖手縣,是去年日本大地震的重災區,災后好幾個月,當地景點幾乎成了無人區。《環球時報》記者近日來到巖手縣,發現當地人并沒有屈服,正用微薄的力量一點點地重建著家園。
災后,很多日本人擔心到災區旅游是否有點“過分”,特別是到災區亂照相,會不會讓當地人不快。事實上,巖手縣的居民并不這樣想,他們希望游客早點回歸,來記錄災區的變化,這樣才可以幫助災區恢復經濟。為此,巖手縣各旅游點聯合起來,通過各種宣傳讓游客來觀光。
巖手縣境內的北山崎海岸號稱“日本第一美麗海岸”。海岸附近有一處漁村名叫田野畑村,該村很多房屋都在海嘯中被沖走。現在,村民們自發組織起來,給游客當講解員。他們與游客乘漁船入海,講述地震和海嘯發生時的情景。記者見到一位70多歲的老講解員,講到激動處,眼里還含著淚水。講到漁村的現狀和未來,老人說:“百米之外就是大海,是否還有居住在此的必要?有的人希望搬走,有的人想要留下。雖然眼下游人不多,日子有些艱難,但我還是希望大家能夠留下來。”看得出,這些講述大海嘯情形的“臨時導游”都不想離開這片家園。
龍泉洞是巖手縣的另一個旅游勝地,當地有“喝一口龍泉水可以多活3年”的傳說,過去每年都能吸引200多萬游客。但2011年,到龍泉洞的游客人數還不到5萬。地震發生后,當地人曾擔心洞窟會坍塌,但人們驚奇地發現,所有景觀都毫發未損。龍泉洞景點負責人說:“我們不能就這么坐以待斃,我們有這樣好的資源,不能因為遭受災害就把它荒廢了。”為此,他們精心準備各種活動,迎接游客。今年1月4日,龍泉洞口舉辦“謝水節”,人們跳入寒冷的水中,然后再把龍泉水送到附近村落。舉行如此盛大的謝水儀式,就是要重振信心。在巖手災區,記者感受最強烈的就是當地人對新生活的渴望。盡管當地旅游業還顯得很低迷,但沒有什么人抱怨,有當地人說:“我們不想輸給大自然!”
巖手縣的凈土之浜花園賓館因地勢高,在“3·11”大地震中沒有遭受破壞。災后一個多月,賓館接納了大量無家可歸者。聽賓館負責人介紹,還有20多名中國研修生到這里避過難。該負責人告訴記者:“當務之急是我們不能被災害摧垮,不僅賓館的生意要好起來,當地的經濟也要盡快恢復。”他還表示,非常歡迎中國游客來,當地的美景和海鮮一定不會讓人失望。▲
環球時報201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