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聯合報》11日報道,前美國在臺協會(AIT)臺北辦事處處長包道格當晚將抵臺觀選,并待到“大選”結果出爐后的15日,就東北亞與臺灣選后內、外情勢,與島內智庫進行閉門研討。由于包道格曾經公開表示“九二共識里的一中各表”是兩岸恢復對話的基礎,其在臺行程頗受矚目。
據悉,包道格一行3人預定13日拜會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競選總部,14日前往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總部拜會。親綠的《自由時報》稱,目前任美智庫副總裁的包道格曾公開肯定“九二共識”,稱“一中各表”在兩岸都被接受,除非兩岸任何一方冒出完全令人預期不到的新詮釋,否則“一中各表”應該就是兩岸恢復對話的基礎。文中稱,“包道格在2008年臺灣總統大選前夕,曾出面澄清馬總統的綠卡爭議,此行是否又會伺機出招?”
除關注美赴臺前高官外,島內還對美國《華爾街日報》日前的一篇報道提出批評。據今日新聞網11日報道,《華爾街日報》9日以“臺灣大選中的中國因素”為題分析說,馬英九當局對大陸的經濟政策讓中低收入勞工為主的關鍵選民備感失望,臺灣貧富差距拉大,民間憤怒情緒可能會讓馬英九輸掉選舉。對此,國民黨發言人賴素如10日回應說,多數外國人士及媒體都肯定馬英九的兩岸政策,臺灣人民也普遍希望尋求兩岸和平穩定、經濟繁榮發展,她呼吁外媒更深入地了解臺灣真正的民意。
據《聯合報》11日報道,臺“行政院新聞局長”楊永明當天撰文指出,《華爾街日報》相關報道有許多錯誤之處,引起島內不同的解讀,需要厘清。他就報道中有關臺灣目前貧富差距創新高、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未創造就業等論點,以實際數字加以批駁。此外,臺前“行政院政務委員”尹啟銘也撰文稱,難以想像那篇報道出自享有盛名的《華爾街日報》,報道中有這些錯誤,“令人懷疑,《華爾街日報》的專業水平是不是也在下墜?”▲ (張寒)
環球時報201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