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會林,鄒敏懷,王少鋒
(洪都航空工業集團,江西 南昌330024)
空射誘餌[1-2]是以RCS 信號模擬系統、雷達干擾機為載荷, 對敵方地空防御武器系統中的雷達探測系統實施欺騙干擾和壓制干擾的電子戰武器, 是保護作戰飛機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通過信號模擬系統模擬己方作戰飛機的RCS 特性, 引誘和欺騙敵雷達探測設備,使其難以發現和識別真實目標,誘騙敵方進攻武器偏離目標; 或誘使敵方雷達開機, 消耗大量敵方防空武器; 或采用電子干擾等手段, 對敵方雷達探測系統進行干擾和壓制, 達到保護真實目標的目的。 這種武器一般具有尺寸小、重量輕、結構簡單等特點,且造價低廉、使用維護方便、適合大量使用,是實施電子進攻、對敵防空壓制的理想而有效的手段,被認為是對付地空武器的“費效比最高的方案之一”。
基于空射誘餌在現在戰爭中的重要性, 本文對空射誘餌發展進行了分析。 首先對空射誘餌的發展情況進行了概述; 其次對空射誘餌的作用和作戰使用進行了分析; 最后對空射誘餌發展方向和關鍵技術進行了論述。
空射誘餌是當前外軍普遍裝備和使用的一種先進的、低成本、高效能的電子對抗武器。 從越南戰爭開始,歷經中東戰爭、貝卡谷地戰役、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已經得到多次實戰檢驗,取得了輝煌的戰績。 它經過不斷改進、衍生和發展,在當今電子對抗領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已成為各國空軍突防和防空壓制必不可少的主戰武器之一。
世界上第一種專用的誘餌飛行器是麥克唐納公司的ADM-20A“鵪鶉”。 它是一種可按預定航線飛行的無人機,向敵方雷達發射與B-52 飛機相同的信號特征,引誘對方以假當真進行攻擊,從而掩護B-52 飛機進行縱深突防。
布倫斯維克防務公司(Brunswick Defense)在研制誘餌飛行器方面做出了較大的貢獻。 該公司于1968年研制出了Samson-1 空射誘餌飛行器,并最終促成了“馬克西”(Maxi)系列無人駕駛誘餌飛行器的問世,但美軍并沒有將“馬克西”系列誘餌飛行器用于作戰。1983年,美國海軍在黎巴嫩被敘利亞擊落多架飛機后,才將目光投向了誘餌飛行器。 1985年,美國海軍與布倫斯維克防務公司簽訂了制造1000 架戰術空射誘餌(TALD)ADM-141A 的合同。 該誘餌飛行器與Samson 基本相同,裝有兩個棱伯透鏡和一個箔條投放器。
1996年美國空軍的航空系統中心代表國防預研局,針對名為小型空射誘餌(MALD)的先進概念技術驗證計劃進行了招標。 要求MALD 具有很小的體積,能在品字型掛架上掛3 枚, 并能夠內埋于F-22 和JSF 的彈艙中。 能以典型戰術飛機的巡航速度飛行,航程240 千米, 可模擬包括隱身飛機和巡航導彈等多種目標的電子信號特征。 有7 家公司參加了競標,美國空軍選中了特里達因·瑞安航空公司作為主承包商。
雷神公司于2003年研制出MALD,B-52 可外掛16 枚誘餌, F-16 可攜帶4 枚, 美國計劃以后將載機擴大到F-22、 B-2、 F-35、 F-15、 B-1B 等飛機。MALD 的外形近似巡航導彈,長2.31 m,重40.37 kg,直徑0.152 m,翼展0.635 m,由TJ-50 渦輪噴氣發動機提供動力,推力22.68 kg,0.9 馬赫高亞音速巡航速度,動力飛行20 min,采用折疊翼、商用GPS。
2010年3月美國空軍接收了第一批MALD,美國軍方的正式編號為ADM-160B。
MDLA 的最新型號是MALD-J,其可以進行防區內干擾,引誘敵方雷達開機,并迅速將其定位,在接近敵防空系統的區域產生高密度能量來癱瘓敵方雷達系統,為有人駕駛飛機提供支持。該項目已于2009年通過了美國空軍的初步設計評審,2010年4月,雷神公司完成了MALD-J 的第二次自由飛行試驗,飛行距離達925km。 預見美國空軍將在2012年前為該項目投資6.6 億美元,計劃訂購1500 套。
2011年3月雷神公司完成了從C-130“大力神”運輸機的尾部發射“微型空射誘餌”(MALD)的試驗。試驗中使用了雷神公司新研制的“MALD 運輸機空射系統”,從運輸機上投放微型誘餌是一種創新的作戰能力,可以滿足當今高威脅環境中的任務需要。 借助“MALD 運輸機空射系統”,一架運輸機單波次可投放數百個MALD 誘餌。 該系統擁有一個鋼制鳥籠狀結構體,可裝載8個MALD 誘餌,能在設定的高度快速將誘餌射出。 目前,基本型MALD 已經投產,主要通過模擬美國及其盟國戰斗機的信號特征保護飛機。電子干擾型MALD 則主要用于替代有人駕駛飛機實施電子干擾作戰。
空射誘餌按作戰任務特點可分為誘騙型和干擾型。 誘騙型空射誘餌通過逼真模擬作戰飛機在敵方地空防御系統雷達屏幕上顯示“真實”飛機信號,制造虛假空情; 干擾型空射誘餌通過實施逼近式壓制干擾, 對敵方地空防御系統進行壓制。 具體作戰使用有以下幾種方式[1,6-7]:
1)單機掛載、自衛使用
作戰飛機在突入對方防空范圍內時, 主要會面臨地面防空武器和空空導彈的攔截。 在雷達告警設備發出安全警告后, 作戰飛機在威脅來臨前發射空射誘餌, 對防空武器制導雷達和機載火控雷達實施誘騙式干擾或壓制式干擾, 誘騙來襲武器攻擊空射誘餌,保護作戰飛機安全。
2)編隊飛行,開辟飛行走廊
作戰飛機到預定區域執行對敵攻擊任務時,可先發射空射誘餌到預定區域, 并模擬作戰飛機編隊飛行,在信息層面欺騙、混亂敵方的防空武器系統,誘騙敵防空武器系統攻擊,消耗敵防空武器,或對敵地空防御武器系統進行壓制干擾, 飽和敵防空系統雷達,建立安全空中走廊,掩護有人作戰飛機執行作戰任務。
3)情報收集
在精確打擊之前, 需要獲取敵方雷達系統和防空導彈武器系統的位置、 雷達頻率信號特征等電子情報偵察和反輻射攻擊武器需要的關鍵信息。 因此,在戰爭開始之前, 發射空射誘餌到危險地區上空巡航,模擬“真實”空情,刺激和誘騙敵防空雷達系統開機, 空射誘餌將獲取的雷達信號和通信情報轉發至接收設備,或由電子戰飛機配合截獲相關信號,為電子情報偵察或反輻射攻擊任務的完成創造有利條件。
4)與反輻射武器配合,完成反輻射攻擊
發射空射誘餌, 迫使敵方地面雷達在我方作戰飛機到達之前提前開機, 或通過逼近敏感目標誘使敵方后備或隱蔽雷達開機,暴露敵防空資源位置、特征信號等重要信息, 配合作戰飛機和反輻射武器完成目標確認、鎖定、攻擊任務。 在海灣戰爭期間,美軍曾用戰術空中發射誘餌定位了伊拉克地空導彈陣地,由多國部隊實施了防空壓制作戰。
5)巡邏待機、區域干擾
設定空射誘餌預先飛行航線, 發射多個裝有電子干擾機的空射誘餌到戰區上空, 使其在預定區域巡邏待機,發現敵方雷達信號后,對威脅雷達實施逼近式干擾壓制, 通過高強度的靈巧式壓制干擾技術飽和雷達的信號處理和數據處理系統, 使敵方雷達暫時致盲、通信中斷或飽和,壓制敵方防空系統。
除了上述基本的作戰使用外, 空射誘餌還可具有以下潛在的應用:
1)用作靶機;利用空射誘餌低成本、一次性使用等優勢,可以當作靶機使用,在評估和訓練飛行員、地面防空系統等相關武器系統應對真實目標方面發揮作用。
2)攔截巡航導彈[8];把空射誘餌的電子載荷改換成高爆裝藥戰斗部,并加裝末制導設備,可以用來攔截亞音速巡航導彈。
3)實施反輻射攻擊; 空射誘餌可加裝雷達導引頭和小型戰斗部,在飛行前期實施誘騙和壓制干擾,在其生命的最后時刻可對地面防空雷達系統實施打擊,發揮反輻射的作用。
從空射誘餌的發展情況、 作戰使用和潛在的應用來看,其必將向以下方向發展:
1)智能化
為了能夠誘騙敵方多方位、 多波段的網絡化雷達系統,結合作戰使用方式,空射誘餌需具備智能化能力, 能夠在敵方各個頻段和各個類型的雷達顯示器上顯示同一“逼真”信號;能夠對抗各種體制的雷達,在時域、頻域上模擬真實飛行目標;能夠根據入射雷達的信號,智能的在不同距離、不同方位上發射與真實目標對應的RCS 信號; 能夠模擬包括飛機和巡航導彈在內的各種飛行器的RCS 信號。
2)低成本
由于空射誘餌以數量取勝,屬于消耗性產品,而且一次作戰使用需發射大量的空射誘餌,因此,空射誘餌必須考慮低成本。 例如[9]: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當初在考慮MALD 時, 要求每枚3 萬美元, 生產3 000 枚, 隨著后期的發展愿意支付每枚12 萬美元(目標成本為7.5 萬美元),每枚MALD-J 干擾型支付15 萬美元(目標成本為12.5 萬美元),采購量為1 500 枚。
3)誘騙與干擾結合
從目前發展來看, 空射誘餌誘騙型和干擾型是“一機兩型”,即通過不同的任務設備,使同一誘餌平臺完成兩種戰術任務。 如果將誘餌與干擾設備結合使用,就可以實現“一機兩能”,發揮更大的作戰效能, 這兩種戰術任務可以以時間/空間為判斷條件進行切換。 比如,在距離作戰對象較遠時,使用誘騙功能,距離作戰對象較近時使用壓制干擾功能。
4)多聯裝、批量發射
空射誘餌一次作戰使用量大, 而作戰飛機的掛載能力(特別是掛點)有限,在戰時不可能攜帶過多的空射誘餌,為保證飛機的作戰能力,需采用多聯裝或批量發射技術。 如美國采用“MALD 運輸機空射系統”, 一架運輸機單波次飛行中可投放數百個MALD誘餌。 該系統采用鳥籠狀結構體,可裝載8個MALD誘餌。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 雷達系統的能力將得到極大的提高,抗誘騙和干擾的能力將越來越強,為了在未來作戰中更好的發展空射誘餌的效能, 還需解決如下的關鍵技術;
1)智能型信號模擬系統;
現代地空防御系統是多方位、 多波段的雷達系統,通過聯網進行數據交換,所以,空射誘餌必須對敵方綜合雷達網的所有雷達同時進行誘騙, 也就是說在敵方各個頻段和各個類型的雷達顯示器上顯示同一“逼真”信號。 這就要求信號模擬系統具備寬帶高密度復雜多信號處理能力, 其工作頻段能夠覆蓋全波段,能夠對抗各種體制的雷達,在時域、頻域上模擬真實飛行目標。 同時根據探測雷達的不同和距離上的不同, 智能的發射與真實目標對應的RCS 信號。 此外,還應該能夠模擬包括飛機和巡航導彈在內的各種飛行器的RCS 信號。
2)寬帶靈巧式壓制干擾技術
干擾型空射誘餌執行的主要任務以壓制干擾為主,完成持續長時間干擾任務,確保能夠開辟空中安全走廊。 現代先進體制雷達通常采用脈沖壓縮、脈沖多普勒等相參處理技術,具有很高的信號處理增益,對于干擾信號功率要求更高, 但空射誘餌裝載能力有限,必須要求干擾設備功耗低、重量輕、體積小。 所以干擾型空射誘餌必須在發射功率一定的前提下完成干擾壓制, 這就要求干擾設備能夠充分利用雷達信號的匹配接收特性和相參性,產生高精度的寬帶、靈巧式的壓制干擾信號,確保作戰任務完成。
3)編隊飛行控制技術
為了真實的模擬載機編隊飛行, 空射誘餌必將進行編隊飛行或與載機一起編隊飛行。 所謂編隊飛行, 就是將多架誘餌或誘餌與作戰飛機按照一定的形狀進行排列, 并使其在整個飛行過程中保持需要的隊形。 編隊的實現將需要緊密維持和控制參與編隊任務的誘餌間的相對距離和方位, 包括誘餌相對位置、姿態的測量和對其變化的敏感度;編隊機動、防撞、航跡規劃等;編隊和單個誘餌(飛機)的自主性;飛行編隊分散控制器設計和計算方法等。
空射誘餌是電子戰領域的重要武器, 在高技術局部戰爭中的作用尤為重要。 美國等發達國家大量裝備空射誘餌,同時還在研制新型空射誘餌。 為滿足未來高度信息化的電子戰要求、 使我空軍具備在未來作戰中的自我掩護和突防能力、提高作戰主動權、形成完善的空軍武器裝備體系, 我國也應發展一型空射誘餌。
[1]高宏建等.戰術誘餌無人機綜述[J].空軍裝備研究.2008.02.
[2]白光瑞.有源誘餌發展評述[J].雷達與電子戰.1998.4.
[3]張文俊、傅盛杰編譯.誘餌飛行器的發展[J].航空裝備論證.1998.
[4]楊志平. 雷聲公司向美國空軍交付小型空射誘餌[J].世界空軍裝備動態.2009.
[5]科技前沿.美國運輸機首次成功投放“微型空射誘餌”[J].艦船知識.2011.8.
[6]王燕編譯.誘餌(一).國際電子戰[J].2009.09.
[7]李學鋒等. 微型空射誘餌對防空作戰的挑戰及對策[J].飛航導彈.2011.09.
[8]陳乃光.美國MALD 小型空中發射誘餌.現代兵器[J].1999.11.
[9]王燕編譯. 新型空射誘餌. 國際電子戰[J].2003.4.
[10]朱戰霞、袁建平.無人機編隊飛行問題初探[J].飛行力學.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