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成千上萬的管道人來說,輸送石油是他們的使命,忠誠是他們的內心,樂觀是他們的態度,無畏是他們的靈魂,堅守更是他們的作為!
歷時三十天,采訪百余人,路經萬余里。“管道行”的每一天,我們都被管道人所感動:情感的潮水,每一刻都在放縱奔流;思想的火花,每一秒都在撞擊迸發。
一位管道人就是一個跳動的音符!一座輸油站就是一段悅耳的旋律!晝夜往復,寒暑交替,萬名管道人用自己一點一滴的行動、一絲一縷的奉獻匯聚成一首絢麗多彩、波瀾壯闊的生命交響曲!
雄渾的旋律在向我們訴說:有一種忠誠,意味長久的細致;有一種忠誠,需要恒久的認真……
東海之濱,大榭島上。

□ 翟廣平在淮河閥室值守已經12年了。 程陽 攝
巨型油輪的船艙里,運銷員楊勇、劉春生注視著標尺,偶爾抬起頭、操著流利的英語向外籍船員詢問原油數據。
五年前,他們那句“屬于中國石化的原油,你們必須卸下來!不卸下來你們的船絕對不能離港!”今日仍回響耳畔。
就是那一句鏗鏘的話語,鎮住了企圖少卸原油的外籍船員,保住了1500立方米的原油,避免了中國石化700萬元的損失。
他們的事跡一經報道,整個中國石化為之震動。時任中國石化集團總經理的蘇樹林在報道上批示:“我們需要這樣的員工,需要這種精神。”
“這就是我們日常的工作。”楊勇、劉春生異常平靜,他們每一天都堅持以嚴謹細致、忠誠盡責的態度對待工作。
時光流轉、歲月變遷。他們的這種作風得到了延續和傳承。
2011年7月23日,面對“玉池”號油輪少裝400噸原油的行為,運銷員王艮龍緊急復檢、澄清事實,保證了原油公平公正交接。
冊子島上,鳳凰山下。
一位巡線員沿著山路緩緩而行,時而駐足停下,向四周觀望。
陳相軍,老巡線員。從2005年來冊子島至今,他只干了一件事——巡線。作為巡線員,陳師傅每天巡線至少兩次。管道法規定,距管線5米之內,不準有樹木、建筑。陳師傅幾乎閉著眼睛就知道管道埋在哪里。管線在地下,往往被地面的施工者忽略。一次,一家單位種樹,陳師傅認定樹種偏了,于是拿出皮尺丈量樹到管線的距離,結果顯示4.8米。
震驚之后,施工隊說起軟話:“你看,就差20厘米,要不算了?”
“國家既然有法律,我們就應該遵守!”陳師傅的回答斬釘截鐵。
歡暢愉快的旋律在向我們描述,有一種樂觀,意味恬淡自足;有一種樂觀,需要將苦做甜……
淮河之上,兩個閥室,一東一西,都由一個人看管。
老翟的閥室內,小書桌上一盤未下完的象棋,吸引了記者的目光。
“老翟沒啥別的愛好,平時就愛下個象棋。”工作人員說。這里偏僻,偶爾下下棋,倒也好排解寂寞。
不多時,翟廣平回來了。在這遠離都市的地方,翟廣平連續12年堅守著閥室,每日定點檢查設備、觀看水位、寫工作日志,若機械般單調孤獨。
“您平常都和誰下棋啊?”
“這偏僻的地方,哪有人會來,自己跟自己下。”他笑了笑,臉上的皺紋擠作一團。
原來,這是一盤一個人的棋局,這是一條一個人的戰線……
徐州,車站廣場,采血車上。
獻血窗口前,一位兩鬢斑白的老人,向護士伸出了左手,看著鮮血汩汩流出,神情鎮定自若。
“你們不用報道我,我的事情不值一提。”段濤師傅一見到記者,就來了這么一句。
今年已經56歲的管道公司工程公司電工段濤,默默無償獻血22年,2000年至今獻血7400毫升。
“要不是他妻子無意中提到這件事,我們還被蒙在鼓里呢!”段師傅的同事回憶說。
當過兵的他,1976年參加了唐山大地震救援。救援任務結束,百姓極力挽留。無奈之下,部隊只能午夜時悄悄離去。

□ 對管道人來說,輸送石油是他們的使命,忠誠是他們的內心,堅守是他們的作為。 程陽 攝
“給予比索取更快樂!”段師傅轉業后,在工作崗位上默默奉獻,悄無聲息地幫助身邊的人。
1991年單位組織無償獻血活動,一位同事臨時請假,他作為“替補”獻了200毫升血。從此,每隔半年他都要獻一次血。
在他的帶動下,妻子和女兒分別于2000年和2003年踏上獻血路。目前,兩人獻血量分別達2000毫升和1600毫升。
“如果身體條件允許,我要獻血獻到60歲。”段師傅平靜地說。
高昂雄壯的旋律在向我們宣告:有一種無畏意味勇往直前,有一種無畏需要視死如歸……
洪湖小站,值班室里。
推門而入,抬頭看見一位戴著黑框眼鏡的員工。黝黑的皮膚、瘦削的身材,他就是管維班長劉書紅。
別看他身子單薄、平時也和和氣氣,保護起管道來可是有一股九頭牛也拉不回的犟脾氣。
2011年11月,劉書紅接到舉報:汊河鎮興修河道,挖掘淤泥,挖掘機距離穿河而過的管道僅有100多米了。
“這還得了!”劉書紅立即趕到現場,向施工隊講解管線兩側5米內禁止任何施工,否則將受到法律制裁和經濟處罰。
施工隊為了盡早完成任務,對劉書紅的勸阻置若罔聞。萬般無奈之下,劉書紅站在距管線5米線處大喝一聲:“有本事從我身上軋過去!”
施工隊心想,劉書紅就是虛張聲勢;劉書紅推測,施工隊不過是紙老虎。
針尖對麥芒,一場心理戰開始。“轟隆隆——”,挖掘機啟動!20米、10米、5米、3米……
挖掘機越來越近,劉書紅巋然不動,把心一橫,兩手一張,閉上雙眼……轟鳴聲戛然而止,挖掘機停在距他僅一步之遙的地方,施工隊態度軟了下來。
“你難道不怕么?”
“沒多想,情急之下就下意識地那么做了!”劉書紅神色無比平靜。
急促緊張的旋律在向我們訴說:有一種無畏,意味著堅毅的魄力;有一種無畏,需要舍身的勇氣……
2008年初,滄州輸油處成立了機動巡線隊,年輕的盧濤被選為機動巡線隊隊員,成為石油大動脈的保衛者。
2008年3月8日,凌晨5時30分,盧濤巡線時接到調度報警,河石線管線壓力下降。
“險情就是命令!”盧濤立刻向出事地點進發。
當巡邏車越過滹沱河大橋時,一輛沒有牌照的白色面包車迎面駛來,可疑的行蹤讓大家提高了警惕。于是,所有人沖上前去將面包車圍住盤問。
拽開車門,一股濃烈的原油味兒撲面而來,司機神情緊張慌亂,猛然從身旁抓起一把半米多長的大砍刀,撒腿沿河堤逃竄。
盧濤尾隨猛追,突然,盜油分子猛回身揮刀向盧濤頭部砍來。盧濤左臂擋刀,然后奮力一撲,將盜油分子死死壓在身下。
盜油分子被擒獲了,但是盧濤卻因失血過多昏倒在地。
經診斷,盧濤左腕部刀口長達四寸,被砍斷肌腱4根,左小臂骨已見裂紋。
深沉低緩的旋律在向我們講述:有一種堅守,意味著長久的別離;有一種堅守,需要偉大的舍棄……
電話接通,話筒的另一頭傳來一對夫妻緩緩的訴說……
“今年,大榭島油庫建庫10周年,我和愛人結婚20周年。”大榭島油庫的第一對夫妻穆宏業、焦文霞幸福地說。
2001年他們就離開年僅8歲的兒子,來到這里支援建設。“原本打算穩定以后,就把孩子接過來。”焦文霞說。
然而,兒子從小就夢想成為一名游泳運動員。大榭島沒有游泳訓練的場地和師資,如果兒子過來,家人可以團聚,但夢想便成泡影。
“夢想,不能舍棄!”面對依依不舍的兒子,穆宏業異常堅定。他何嘗不知,這將意味著長久的分離。
10年來,他們通過電話和網絡視頻偶爾聯系。孩子中考、高考時,他們都因工作忙碌沒能回去陪伴。
2010年,兒子以體育特長生的身份考入大學,這讓夫妻倆感到些許欣慰。
2012年春節,假期值班缺少人手。身為班長的穆宏業決定和妻子一起留下來值班,與孩子難得的相見機會又泡湯了。
“大榭記錄了我和愛人同甘共苦的經歷。”穆宏業說,“如果回到從前,我們還會選擇大榭!”
雄渾有力的旋律在向我們回憶:有一種堅守,意味著時光的考驗;有一種堅守,需要歲月的堅持……
清晨7點,臨邑輸油站。金色的朝陽下,剛下夜班的王憲彬從遠處走來。
1977年5月11日,王憲彬作為第一批工人進駐魯寧管線。從那時起,他就扎根在了臨邑,一待就是38年……
記者迎上前去:“您這么大的歲數還加夜班啊。”
“是啊,加夜班是我主動要求的。”老王聲音中流露出些許感慨和眷戀。
“您還記得第一次值夜班么?”
“當然記得啊,我第一次值夜班是在1978年的10月,我們來到當時亞洲第一大站臨邑站倍感榮耀……”憶往昔,老王神采奕奕。
38年,佛經里不過是“一剎那”,而在老王的人生里,卻是一輩子的堅持。
對成千上萬的管道人來說,輸送石油是他們的使命,忠誠是他們的內心,樂觀是他們的態度,無畏是他們的靈魂,堅守更是他們的作為!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守護萬里油龍的管道人,正聽從偉大使命的召喚,用自己腳踏實地、默默無聞的點滴行動,為我們譜寫一曲永不止歇的“長輸為業、四海為家、艱苦為樂、高效為榮”的偉大交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