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油特別收益金起征點上調,石油生產企業減負。CFP供圖
石油特別收益金減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油氣企業的稅負壓力。隨著國際油價的攀升和油氣企業生產成本的增加,石油特別收益金起征點還有進一步上調的空間。
石油特別收益金通常被稱為“暴利稅”,是指在國內原油銷售價格超過一定水平時,國家按一定比例從石油開采企業銷售國產原油所獲得的超額收入中征收的特別收入。經國務院批準,財政部宣布從2011年11月1日起,將石油特別收益金起征點提高至55美元/桶。這是石油特別收益金征收6年首次調整起征點。
我國《石油特別收益金征收管理辦法》規定,2006年3月26日起,對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陸地領域和所轄海域獨立開采并銷售原油的企業,以及在上述領域以合資、合作等方式開采并銷售原油的其他企業,均收取石油特別收益金,起征點為40美元/桶,實行5級超額累進從價定率計征。
去年10月10日國務院公布了修改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暫行條例》,該條例從2011年11月1日起全面施行。核心內容是對石油、天然氣資源稅的征繳方法由“從量定額”改為“從價定率”,對石油、天然氣采用5%~10%的浮動稅率。資源稅從價計征后,雖對于調整我國經濟結構、推動節能減排、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等都有積極意義,但對三大油企——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來說,每年將減少近500億元的利潤。也就是說,資源稅的開征將至少增加三大油企近500億元的“成本”。
事實上,從新疆資源稅改革試點之后,考慮到資源稅改革、人工、成本上升、國際油價上漲等因素,三大油企便多次在公開或非公開場合表示,在征收資源稅之后,政府應對油氣特別收益金起征點進行調整。值得欣慰的是,石油特別收益金起征點上調的愿望終于變成現實。財政部決定從2011年11月1日起,將石油特別收益金起征點提高至55美元/桶。起征點提高后,石油特別收益金征收仍實行5級超額累進從價定率計征,按月計算、按季繳納。其中55~60美元/桶的征收比率為20%,60~65美元/桶的征收比率為25%,65~70美元/桶的征收比率為30%,70~75美元/桶的征收比率為35%,75美元/桶以上的征收比率為40%。相比原來40美元/桶的石油特別收益金起征點,新的起征點上調了15美元/桶,上調幅度達37.5%。
起征點提高意味著石油公司或將向政府少繳稅,并將在一定程度上減小資源稅改革給油氣公司帶來的不利影響。這次提高符合實際。
我們關注到,《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暫行條例》和“石油特別收益金起征點上調”,都是從2011年11月1日起全面施行。這樣,當石油特別收益金起征點從40美元/桶上調到55美元/桶時,無疑將減輕三大油企的稅負壓力,減少資源稅改革對其收益產生的負面影響。
根據公告,2011年上半年,中國石油繳納特別收益金510億元,中國石化繳納112億元,中國海油繳納172億元。經測算,當石油特別收益金起征點從目前40美元/桶上調到50美元/桶時,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少繳的特別收益金對每股紅利(EPS)的貢獻分別為0.07、0.09元,基本抵消資源稅改革對兩家公司EPS的不利影響。
此次石油特別收益金起征點上調至55美元/桶,中國石化和中國石油少繳的特別收益金對EPS的貢獻分別為0.11、0.13元。綜合考慮資源稅從價計征、石油特別收益金起征點上調的影響,在靜態情況下,中國石化和中國石油EPS都有望凈增厚0.04元。
由于調整時間點為2011年11月1日,故實際增厚業績并不能在2011年完全反映,業績增厚將在2012年體現。
對起征點進行上調在意料之中,但方案提及的幅度比預想中要低??刹橘Y料顯示,美元指數在2006年3月27日為90.07,截至今年2月10日已跌至79.01,縮水了12.28%。油價方面,2006年3月27日WTI原油價格為64.94美元/桶,布倫特原油價格為63.61美元/桶。而在當前情況下,油價已遠高出當時的標準,石油特別收益金征收已常態化。
另外,中東局勢惡化,目前紐約商品交易所交易的WTI國際原油價格維持在95美元/桶以上。而隨著中東局勢的惡化加劇,油價大幅飆升不是不可能。75美元/桶以上的征收比率為40%,這對三大油企轉嫁成本是一種考驗。事實上,我國石油進口依存度一直很高,據測算到2020年可能達到80%。進口依存度的高企及國際油價高位運行的常態化決定了石油特別收益金起征點還有上調空間。
石油企業在最近一次提交的報告中曾提議將特別收益金起征點調至70美元/桶。報告稱,“2006年以來,特別收益金的征收環境發生顯著變化。油氣資源稅改革全面實施、美元貶值、油田桶油成本提高、國際油價變化等均對稅金征收產生影響。”這也從企業層面上說明,石油生產企業有提高特別收益金起征點的迫切要求。
一直以來,石油特別收益金只是以一種“非稅收”的形式出現在石油公司和公眾面前的。它并不像資源稅一樣具有法律強制性,屬于中央財政非稅收收入,納入中央財政預算管理。根據公司年報統計,2006年~2010年,三大石油公司累計繳納特別收益金3615億元。如此規模龐大的資金如何使用管理是一個重要問題。
兩大石油公司財稅研究人士就曾有微詞:“我們對特別收益金的去向也不掌握。財政部一直未公布特別收益金使用明細。官方雖然對特別收益金使用定調,但沒有具體數據做支撐?!?/p>
2007年10月31日,國家發改委提高成品油價格。在就調整成品油價格問題答記者問中,國家發改委提出:“征收特別收益金的收入,用于對成品油價格調整影響較大的困難群體和公益性行業的補貼?!钡吞貏e收益金的用途并不像稅收一樣具有強制性,而是相對比較“靈活”。這就意味著,特別收益金難以保障被用于公共產品的支出,難以確保讓公眾從中受益。如今特別收益金征收環境的各要素相繼變化,必須調整此種態勢。有財稅研究專家建議,應當建立相應的制度,使特別收益金支出管理更為程序化。同時加大信息披露力度,讓人們了解特別收益金的具體投向和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