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順本
山東石油分公司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技術和手段,創新成品油汽車運輸采購管理模式,提高了運輸效率,加快了物流周轉,提高了油品數質量管理水平,大大降低了運輸成本。該項管理成果榮獲2011年集團公司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一等獎。
近年來,隨著經營總量的擴張,山東石油年汽運采購成品油由幾十萬噸發展到近300 萬噸,價格內外運費3 億元以上,涉及30 多家運輸車隊,500 多部車輛。原先依靠人工協調的粗放的管理模式,難以滿足日益精細化的管理需求:因信息不暢,曾發生過汽車把油品運錯地方的情況;上億元的運費,依靠地市公司的手工報表,由省財務統一支付,缺少必要的監督、核對流程;有的油庫員工反映部分車輛效率低下,要求取締其運輸資格……管理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使該公司管理層認識到,必須改進管理方式,實現對一次油品汽運的全過程監控。從2009年開始,公司成立了專項工作創新小組,以改進和創新一次汽運管理,提升物流管理水平。
該公司重視信息技術對企業管理的巨大推動作用,在創新一次汽運管理過程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整合ERP、二次物流等系統,并基于互聯網、現代通訊、數據挖掘等信息技術,結合長期的管理實踐,開發了一次汽運管理系統,使公司的管理方式由過去的手工方式升級到借助信息系統對一次汽運進行調度管理,實現了業務的全過程監控。

山東石油一次汽運調度界面圖
通過一次汽運管理系統,可以實時監控發、運、驗、卸、存等整個成品油進貨過程,輔助以系統中的超時預警、超量預警等功能,可以實現對業務過程的動態實時控制和監管。該系統能協調上下游業務環節之間的矛盾,有效解決業務擁堵問題。通過系統實時調度,提高油庫接卸效率,使部分油庫平均接卸時間縮短一半。系統還將運輸線路與運價作為主數據維護,根據發貨單位、收貨油庫和運費結算規則,自動計算運費,實現了運費管理的透明化,財務人員足不出戶就可監控運費核算的合理與否。
該公司還從供應鏈管理的高度,建立車隊和車輛考核管理機制,并依據考核結果淘汰了100 多輛效率低下、服務意識不強的運輸車,從而逐步形成了供應商間的適度競爭格局,增強了公司的市場話語權,理順了供需關系。
為充分發揮信息系統的功能,該公司進一步理順各相關部門、單位職責,制定實施了《山東石油采購崗位職責》、《自采油品接卸規則》等規定,以此為基礎,建立考核機制、考核數據,如油品數質量、損耗數量與損耗率、退貨數量與退貨率、按時送達率等,由系統自動統計。通過定期、不定期考核,建立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監督執行的閉環管理體系。他們還結合實際業務,在流程優化與手工流程之間找到平衡點,固化合理的業務流程,搭建起精細、科學規范的業務流程,建立業務流程優化機制,持續優化業務流程。
為適應新的管理方式的需要,該公司在派車、發運、到庫、化驗、接卸、離庫等各業務環節,均建立了與之相適應的各種作業標準、規程,輔之以各種管理制度的配套落實,確保成品油汽運自采管理系統正常運行和管理持續改進。
該公司將汽運管理系統與內控管理系統結合,將成品油自采各種作業流程納入內控管理,并結合成品油自采管理系統的深度應用,有效規避了數質量管控、運輸事故、誤時到庫、業務堵塞、油品短缺等風險。
新的汽運管理系統和管理模式的實施,使該公司實現了一、二次物流業務的整合,減少了物流運輸環節,縮短了運輸線路,降低了油庫資源占用,確保了市場供應,有效降低了成品油存貨成本,取得了顯著的管理效益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