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埃及特派記者 黃培昭 本報特約記者 候濤 丁良恒
法國記者遇襲事件加劇了敘利亞的緊張局勢,而被寄予厚望的阿盟觀察團內部也發生分裂。有消息稱,幾名觀察員已離開敘利亞,以抗議觀察團幫巴沙爾“拖延時間”。阿盟秘書長阿拉比13日則在開羅發出警告,“敘利亞可能爆發一場內戰,將對鄰國造成嚴重影響”。以色列《國土報》稱,以色列已經為“后巴沙爾時代”做準備。然而,事態的發展并沒有那樣簡單,近日,一艘俄羅斯軍火船抵達敘利亞,加重了敘利亞的“火藥味”。
據半島電視臺報道,敘全國13日舉行名為“支持敘利亞自由軍的星期五”大游行,要求巴沙爾政府下臺。報道還說,12日,伊德里卜和霍姆斯等地有26人被安全部隊和警察打死。
而敘官方通訊社稱,敘政府12日已成立一個專門委員會,調查法國電視二臺記者在霍姆斯遇襲身亡事件。據稱,調查團由一名法官、兩名武器專家和一名來自法國電視二臺的代表組成。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援引法國外長的話稱:“必須調查開火來自何方,誰對此負責。”
被寄予厚望的阿盟觀察團開始“分崩離析”。阿盟表示,從上月26日起展開活動的觀察團將繼續使命至本月19日,165名阿盟觀察員被分成16組實地了解情況,其中兩名觀察員已離開敘利亞,一人身體不適,另一人出于“個人原因”。而“美國之音”13日援引總部位于倫敦的敘利亞“人權觀察組織”消息稱,為抗議敘當局對反對派的暴力鎮壓,11名阿盟觀察員即將啟程離開敘利亞,其中包括7名伊拉克人、2名科威特人及2名阿聯酋人。
離開敘利亞的阿爾及利亞籍觀察員安瓦爾·馬利克接受半島電視臺采訪時稱,他離開的原因是發現自己在為巴沙爾政權“服務”,他譴責阿盟觀察團不是“獨立的監督機構”。馬利克還補充說,他在霍姆斯停留15天,看到過“可恥的場面”,也多次遭到生命威脅,無法開展工作。但敘通訊社援引阿盟觀察團團長、蘇丹將軍達比的話稱,馬利克屬于霍姆斯“特遣隊”,同敘反對派關系密切,他老說自己生病,6天沒有離開過酒店,也沒有加入過實地調查小組。
不少中東媒體和敘反對派指責阿盟觀察團起不到什么作用,反而為敘政府提供掩護。“中東在線”報道說,自阿盟觀察團進入敘利亞之后,那里的局勢反倒更加混亂和復雜。而聯合國的數字也顯示,阿盟觀察團進駐敘利亞之后,已有400人被打死。美國國務卿希拉里認為,阿盟觀察團并未阻止敘利亞暴力沖突繼續發生。一名阿盟官員則坦率表示,在沒有軍事干預的情況下,阿盟觀察團根本無法左右事態發展,“這不是阿盟的問題,這是國際體系的問題,試問誰愿意派出軍隊?”
中東媒體認為,敘局勢不容樂觀。阿盟秘書長阿拉比13日公開表示:“以現在敘利亞的情況看,發生內戰很有可能,敘利亞出現的任何問題都將對鄰國產生不小影響。”以色列《國土報》稱,以軍方情報顯示,巴沙爾政府倒臺將是不可避免的事。文章說,巴沙爾發表的講話,與當初卡扎菲的講話如出一轍。
敘利亞問題除了內憂,還有外患。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稱,俄羅斯國家安全秘書帕特魯舍夫表示,他所得到的情報表明北約正計劃對敘利亞實施軍事干涉 ,北約可能設立“禁飛區”,并派遣土耳其軍隊進入敘利亞。敘媒體強烈譴責土耳其最近幾個月至少3次允許武裝團伙跨越敘土邊境,襲擊敘政府軍。而北約發言人表示,帕特魯舍夫的說法很離譜;英法也否認了“禁飛區”的計劃。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俄羅斯力挺巴沙爾政權,除了地緣政治方面的考量外,敘利亞還是俄的一個主要武器出口地,一旦巴沙爾政權垮臺,莫斯科將失去有利可圖的武器傾銷國。巧合的是,美國《紐約時報》援引一名土耳其外交官的話稱,一艘裝有60噸軍火的俄羅斯貨船不顧歐盟禁令,12日抵達敘利亞港口。英國媒體評論稱,軍火船的到來很容易讓人猜想“俄羅斯是在援助巴沙爾”。▲
環球時報201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