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飛
中國是要發展民主的,發展民主是中國與世界共同的理想,但民主問題也被認為是最有可能影響中美關系的負面因素。中美在民主方面的分歧究竟是什么?我認為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第一,關于民主的發展階段有分歧。中國說,“我要搞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要和國情相適應”。美國說,“你要學我美國的這個東西(民主模式)”。分歧就在這里。美國應該理解中國,中國處于自己的發展階段,是發展中國家。按中國的價值排序,民主應該排在和平、穩定、發展之后。而美國把自由民主排在最前面,而且要讓中國跟它一樣——那不可能!中國也趕不上。兩國不是同一個發展階段,美國應當理解中國這一點。
第二,關于民主的發展模式有分歧。美國應當包容中國的民主模式,只要適合中國國情,就是好東西,不一定非要美國那樣的“兩黨制”、“普選”。中國的民主是人民當家作主,歷史上,從馬克思到列寧,到毛澤東到鄧小平,都不反對民主,都是積極主張推進民主的。在老百姓要參與管理國家這點上,中國和美國對民主的理解沒有本質分歧,雙方還可以借鑒對方發展民主的一些做法與經驗。
第三,關于民主的發展次序有分歧。一個社會,如果老百姓還吃不上飯,那么民主是沒有多大意義的。我認為,民主內容的發展應當有優先次序,即經濟民主優先,社會民主次之,政治民主再次之。反映到現實中,就是經濟發展優先。但這并不等于說要等經濟到發達國家水平了,然后再開始考慮民主。某種意義上說,兩者的發展可以同步,就像自行車車輪一樣,一個在前,一個在后。要“同步”,但不能把它們“拆開”。在發展經濟的前提下推進民主,把兩者融合在一起,讓老百姓在改善民生的過程中享受自身的民主權利。
改革開放30多年,中國的民主發展絕不像有些西方媒體說的是“倒退”。中國在推進民主方面做了很多事情。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完善與改革,特別是在推進基層民主方面,比如在農村村委會、城市居民委員會選舉中做了很多工作。當然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的問題也很多。因為中國是一個有幾千年封建歷史的國家,人們對民主的認識程度很低,甚至有時候排斥,在中國推進民主是一個非常艱巨的任務。
總之,中國發展民主的大前提是保持穩定和發展。民主無論采取什么形式,無論推進的速度有多快,都要和自身的國情相符合。最有害的,就是不顧一切強行照搬某一種模式,一夜之間急劇變革,結果很可能是經濟垮掉了,社會動蕩了。那種民主不是中國所需要的。蘇聯就是這樣,中國辛亥革命以后也是這樣的。現在中國微博發展速度非常快,政府很包容。它是社會進步的一個表現,屬于社會民主層面。人們在微博上可以自由地表達觀點,通過它來參與國家的政治生活。當然,如果有人通過這個渠道,發表一些對國家安全有害的言論,或者是暴露一些機密信息,是要受國家控制的。在民主與國家安全之間尋找平衡方面,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無所作為。相信中國的民主會走法治之路。▲(作者是中央黨校國際戰略所副所長、教授)
環球時報2012-01-14